

摘要: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數碼科技的進程改變了傳統藝術的語言形態和創作模式,同時促進了新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傳播方式的產生,形成了世界藝術發展的新趨向,即所謂的新媒體藝術。它是在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依傍高科技而發展,導致藝術審美的感覺、體驗和思維等方面產生深刻變革。在公共空間這塊運用也十分廣泛。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公共空間
第一章 ?新媒體發展簡述
第一節 ?新媒體的來源
新媒體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說: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結性與互動性。了解新媒體藝術創作需要經過五個階段:連結、融入、互動、轉化、出現。首先必須連結,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僅僅在遠距離觀看),與系統和他人產生互動,這將導致作品與意識轉化,最后出現全新的影像、關系、思維與經驗。我們一般說的新媒體藝術,主要是指電路傳輸和結合計算機的創作。然而,這個以硅晶與電子為基礎的媒體,正與生物學系統,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學與基因學的概念相融合。最新穎的新媒體藝術將是“干性”硅晶計算機科學和“濕性”生物學的結合。這種剛剛崛起的新媒體藝術被羅伊·阿斯科特稱之為“濕媒體”(MOIST MEDIA)。
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很多,但它們的共通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使用者經由和作品之間的直接互動,參與改變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義。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引發作品的轉化——觸摸、空間移動、發聲等。不論與作品之間的接口為鍵盤、鼠標、燈光或聲音感應器、抑或其它更復雜精密、甚至是看不見的“板機”,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關系主要還是互動在傳統觀念中,美術藝術形式往往被分為兩種,一種實在二維平面內的,即油畫,攝影,平面創作,版畫等等。另外一種就是三維空間中的雕塑,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等
在這種創作過程中,可以與觀眾與創作者產生交流和互動嚴格來說,新媒體藝術只是一類藝術形式的總稱,而在它下面有很多細分的種類,比如:電腦繪圖藝術、網絡藝術、交互裝置、虛擬藝術、3D打印、生物學藝術、人機交互、身體藝術、數碼藝術等等。
我們廣義上會將新媒體藝術默認為數碼藝術,但其實上述的每一門學科之下都還可以細分出更細致的專業方向。
第二章 ?新媒體的分類形式
第一節 ?優秀的作品
將新媒體藝術大致分為這幾個類型:影像藝術,交互藝術,3D Mapping,裝置藝術,數碼藝術,公共藝術,虛擬現實藝術,空間設計藝術。這幾類比較典型,作品數量也比較多。
下面的舉例是我個人挑了一些自己喜歡的,不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哈~
影像藝術:
Raven Kwok 189D0 | MANA
Tobias Gremmler Visualizing Motion and Music
SWEATSHOPPE Video Painting Europe
交互藝術:
Chevalvert Mèchanè:“上帝之手” | MANA
teamLab teamLab作品:《超越邊界(Transcending Boundaries)》 | MANA
Wonderlabs 法航“發現法國藝術之旅”Air France France in the Air,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Mark Eats 可以互動的“旋轉銀河”Primary Forms | MANA
3D Mapping:
ONE ART JOHNLIN 饅頭山mapping項目 | MANA
Nobumichi Asai 《紀子(祈禱者)/ INORI(Prayer)》
Moment Factory 蒙特利爾圣母大教堂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AURA | MANA
SILA SVETA 三維舞臺展示表演 LEVITATION | MANA
裝置藝術:
Tundra 我的鯨魚 My Whale(inner revision)
[第五屆流明獎項入圍作品] ANIMA iki - Nick Verstand &onformative Pufferfish
Pfadfinderei 用美學融化了屏幕的視覺雕塑 Monolith | MANA
數碼藝術:
Refik Anadol 提取城市數據演變而來的驚艷城市景觀 Virtual Depictions | MANA
Nick Cobby Remnants - 用音樂傳達腦電波 | MANA
隔江山色 - Hills Beyond a River
公共藝術:
布拉格廣場上 旋轉變幻著45噸的卡夫卡頭像 | MANA芝加哥最大的多媒體藝術裝置“活雕塑”150 Media Stream | MANAWells Fargo Center,Denver,by ESI Design on VimeoDiffusion Choir | MANA
虛擬現實藝術:
Adrien M&Claire B 幻影與奇跡 Mirages miracles | MANA
Keiichi Matsuda 日本超現實AR微電影 HYPER-REALITY | MANA
“創造” 田曉磊作品 | MANA
第二節 ?創作來源
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往往基于藝術家提出的某一理念和希望向外界傳達的觀點,這與大部分傳統藝術無異。但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明顯的更趨向于互動性與關聯性。藝術家們更希望將藝術作品作為一種媒介來將自己與觀眾連接在一起。
人們在觀看時不再需要像觀看傳統的藝術作品那樣被“不可拍照”、“不可觸摸”、“不可靠近”的要求限制,新媒體藝術需要觀眾參與進藝術作品中,成為使藝術作品創作得以完成的一部分。
當觀眾開始融入藝術作品,開始與藝術作品產生聯系,觀眾就會有更多的心理活動反饋給藝術家和藝術作品。這時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之初所設想的創作理念才得以實現。我在這些優秀的作品當中學到了很多我怎么樣去實現我心里面想要表達的元素,并且展現方式可以而更好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他人的力量》
[2] ?《入門編程》
[3] ?《數字動畫的開始》
[4] ?《進入新媒體》
作者簡介:龔可(1996.071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雕塑,導師:黃月薪,研究方向:雕塑研究。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