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月東
摘要: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長期以來,現澆混凝土方式與大規模的快速經濟建設越發不相適應,并且弊端越來越突出,如對環境的污染,對資源的浪費。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經濟仍將持續快速發展,因而對建筑產品的要求將產生一種持續的需求。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高品質的建筑產品。面對這樣一種巨大的、持續的需求,實現建筑工業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建筑工業化的意義在于提高施工質量與生產效率,減少消耗。
關鍵詞:建筑工程;裝配式;質量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12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的不斷發展,其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價值越來越突出,這也就較好扭轉了以往人們對于建筑工程都是在施工現場完成的誤區,成為一種較為新型的施工模式。結合裝配式建筑在當前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應用,我國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提升,具體應用技術手段同樣也越來越先進,相應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也得到了較好保障。但是裝配式建筑在現階段的實際應用依然存在著一些缺陷不足,表現出了粗放型生產特點,需要在具體建設中予以重點關注,綜合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效果。
1裝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質量問題
1.1技術體系不成熟
裝配式建筑在構件節點連接、組合安裝位置尺寸偏差、成品養護、抗震等關鍵性技術方面研究不足,導致一部分人對裝配式建筑存在偏見;裝配式建筑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工業化配套生產機械工具的成果不足;企業生產、安裝技術水平不夠,生產設備、原材料質量達不到要求;目前的工程技術人員都熟悉傳統的現澆混凝土結構技術,對裝配式建筑比較陌生,施工隊伍人員和地點不固定,流動性大,稀少裝配式建筑的復合型人才,施工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待創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施工方和其他相關單位間協調和配合有待提高;設計標準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適宜推廣的成熟技術體系;構件模數體系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系統化通用模塊,部品部件間缺乏有效集成。
1.2灌漿施工不飽和
在對板墻進行縱向連接的過程中,不能準確判斷灌漿施工是否已經飽和,因此,在灌漿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構件灌漿孔堵塞情況。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混凝土灌漿施工的時候,漿液會從最上面的灌漿孔流出,這樣才能算是灌漿施工順利完成,但是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因為操作人員對灌漿板墻內的情況一概不知,很難確定灌漿施工飽和時間,往往會出現構件堵塞以及飽和度達不到相關標準的現象,給建筑整體質量帶來極大的影響。
1.3套管鏈接錯位問題
在對構建套裝進行連接的時候,由于鋼筋套筒安裝位置的不合理,很容易會導致套裝連接偏移現象的出現。通常情況下,偏移現象主要分為以下兩種:(1)常規部分偏移。出現這一種偏移現象的時候,可以將鋼筋插入洞中,以此來控制偏移,比較容易補救;(2)重度非常規偏移。出現這一種偏移現象后,只能重新對構件進行加工與安裝,才能使偏移問題得到解決。不管是哪一種偏移,都會給建筑整體質量及安全性帶來極大的隱患。
2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策略
2.1利用輔助工具
(1)科學合理的選擇轉角板“L型”吊具。針對轉角板容易出現折斷的情況,那么,我們可以在施工的過程中運用“L型”的吊具,轉移轉角板的受力位置,不斷減小在吊裝過程中出現構件毀損的概率。
(2)平板的護角。建議根據構件的薄厚程度及其規格,制作與之相匹配的塑料套或是橡膠材質的護角,構件在出廠或者運輸的時候將護角套到構件的四個角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平板的壞損率,而且這些護角可以在使用過后保存好重復使用。
2.2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追溯機制
在施工過程中,會伴隨著工程出現一些施工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與施工本身無關,很可能是在施工的某一環節出現了失誤,進而導致后續施工出現故障。面對這些問題,為了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根源,有關單位可以通過建立起裝配式建筑質量追溯機制,并對其進行完善,保證其監督和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由此更好地保證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產品質量。
2.3加強建筑產業化工人的系統培訓
目前來看,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對裝配式施工操作還存在不規范現象,所以為了保證裝配式建筑的質量,需要對施工人員進行現代建筑產業方面的操作技能、理論知識等進行培訓,進而從根本上降低人工操作的誤差或錯誤,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有加強施工期間的監督和檢查,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性。
2.4建立質量管理平臺
在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協同管理平臺時,可以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操作,首先要選取合適的自動化檢測工具來完成對現場質量的數據收集工作,之后將其上傳到BIM管理平臺,最后按照由現有規范、標準生成的質量問題排查清單對檢測系統進行模型匹配和誤差分析,再由分析結果自動生成管理統計系統,為相關方進行科學質量管理做好輔助工作。
2.5建立完善的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機制
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建立起完善的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機制,因為施工現場出現的大部分問題都與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或者預制構件在生產加工息息相關,其直接影響到建筑施工質量,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為了使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得到保障,必須建立科學完善質量監督機制,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檢查,以便于發現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處理,這樣一來,能夠使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2.6完善和健全生產施工系統
第一,采集信息系統。此系統是整個平臺穩定順利運行的基礎,其主要對以上工程施工中所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構件的尺寸大小、強度、灌漿飽和度以及鋼筋的直徑間距、實際安裝偏差一一列出,并采用先進的測量儀器設備來對構件進行檢測,采集構件的具體數據,然后再通過智能交互系統來對數據進行上傳。第二,檢測系統。該系統作為平臺中樞,檢測的基礎是根據現有的標準及規范,來列出各種安裝質量問題,并對上傳的數據信息進行確定。同時,還需要對施工現場的實時數據進行采集,然后與BIM模型要求進行匹配,在誤差允許范圍內來對問題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在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如果檢測不合格,則需要重新返工。第三,統計管理系統。這一系統是平臺協作管理的核心所在,其包括了多種模塊,通過移動APP來實現企業、施工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信息共享及互動。
2.7建立裝配式建筑的人才培養機制
按照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實施意見及政策要求,各大高校及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出臺鼓勵性招生政策,完善裝配式建筑教材、信息化教學、工、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持續輸送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安裝、檢測等專業化人才。同時,以生產、設計、安裝與管理一體化的裝配式建筑大型企業為依托,加快培養熟練的產業工人。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建筑業領域的比重將逐漸提高。未來幾年,裝配式建筑將成為建筑業的重點方向。建筑行業各環節的要素,都應該深入了解裝配式建筑特點,結合自身情況,挖掘并抓住發展機會,提高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實現企業在現代化建筑領域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史玉芳,康珅,王秀芬.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16(11):5~9.
[2] ?蘇楊月,趙錦鍇,徐友全,司紅運.裝配式建筑生產施工質量問題與改進研究[J].建筑經濟,2016(11):43~48.
[3] ?齊寶庫,朱婭,馬博,劉帥.裝配式建筑綜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16(4):39~43.
(作者身份證號碼:1307251985111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