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雨 于建誠 楊皓宇


摘要: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風光旖旎,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文化底蘊深厚,且在雄安新區設立的背景下具有強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在白洋淀地區打造特色小鎮具有獨特優勢。本文將利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綜合評估與分析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可行性,并對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
1. 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SWOT分析
運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探討分析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綜合評估與分析該項目的實施可行性。
1.1優勢分析(Strength)
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有著其特殊的優勢,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1.2劣勢分析(Weakness)
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也有著其劣勢,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劣勢 具體表現
雄安新區打造特色小鎮路徑探析—以白洋淀為例劣勢分析 競爭壓力 白洋淀地區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亦是因為毗鄰京津地區,無論是在產業還是經濟發展上,都存在很大的競爭壓力,且該地的發展程度較低,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限制了該地的發展和特色小鎮的建設。
制度完善性 雄安新區打造特色小鎮處于探索階段,各方面制度并不完善,存在未知漏洞,還需在實踐中加強對于小鎮建設的研究,逐步完善制度體系。
1.3機會分析(Opportunity)
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有著其獨特的機會,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機會 具體表現
雄安新區打造特色小鎮路徑探析—以白洋淀為例機會分析 人才引進 雄安新區的設立為當地引進人才提供了機會,近一年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船重工、中國電信、等48家企業落戶雄安,全部為高端高新企業,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應抓住此次機會加快人才引進,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必要人才支撐。
行業趨勢 電商產業、云計算服務、互聯網技術、現代化技術發展迅速,為雄安新區白洋淀建設特色小鎮提供便利。
政策保障 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適應雄安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措施以及我省探索特色小鎮建設的設想,因此在建設中能得到政府及社會多方面的支持。
1.4威脅分析(Threat)
雄安新區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也面臨著威脅,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
威脅 具體表現
雄安新區打造特色小鎮路徑探析—以白洋淀為例威脅分析 居民信任度 部分用戶可能會因宣傳不到、固有觀念等因素,對打造特色小鎮抱有不信任態度,并且特色小鎮的建設可能會涉及到生態搬遷的問題,例如當地蓄滯洪水的場所,是居民生存的基地,如若出現搬遷意愿低的情況,會給特色小鎮的建設帶來一些壓力。
外部環境 在國內外研究中,已經有成熟的小鎮開發路徑,但白洋淀地區有其特殊性,不應該照搬模式化發展策略,建設高樓林立型城市化小鎮,而是應探析屬于本地特色的發展道路,做到保護與開發相平衡,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相統一。
2.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面臨問題
2.1傳統文化問題
白洋淀地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燕南長城、安新縣古城墻、"兩塔一廟"等古老建筑廣為人知,同時白洋淀是我國重要的革命老區之一,紅色資源豐富,雁翎隊抗日故事流傳至今。然而,在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在,地區對于經濟增長的強烈需求使得文化保護工作略有忽視,一些古老建筑沒有得到及時修護,一些抗日故事被逐漸被淡忘。
經問卷調查統計(僅以雁翎隊抗日故事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了解程度為例),該地居民對此段文化的了解度較低且因年齡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年齡在72歲以上的老人對這段抗戰歷史及文化有著較清楚的認識,其中非常了解的人數占到64%以上,而年輕人對抗戰文化的了解卻十分的有限,年齡在18歲以下的居民有12%以上的人表示不了解。并且許多居民表示,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大多來自于影視作品及長輩的講述,而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影視作品的創新度較低,在發展中逐步面臨淘汰,因此白洋淀特色小鎮在建設中應注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使之成為小鎮的一大特色。
2.2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對于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白洋淀的環境污染問題集中突出為水污染問題,水域是白洋淀特色小鎮發展的區位優勢,然而近幾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污染也愈加嚴重,污染的持續性惡化,這勢必會影響該地產業的發展及白洋淀特色小鎮的進一步建設,因此解決該地的水污染問題刻不容緩。
2.3產業結構問題
白洋淀地區的大多數村民,以養殖魚類、種植蓮藕及編制蘆葦等第一產業為主,工業企業以服裝制造、箱包制造等行業為主,可以看出該地的產業水平較低,加之大部分仍為家庭作坊形式,規模較小,產品單一,使原本低端的產業發展更加艱難,并且對地方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白洋淀傳統型產業包括水產養殖業,紡織業等,原產業模式單一,缺少具有高帶動力的主導產業,沒有形成具有優勢的品牌效應,地方特色不突出。再加之該地缺乏高層次人才,區域創新能力不強,因此影響了白洋淀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對于白洋淀特色小鎮的持續性發展不利。
3.白洋淀特色小鎮建設建議
3.1針對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白洋淀地區傳統文化傳播形式主要以景區紀念館解說、印發書籍等傳統方式為主,針對當前傳統文化傳承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起好帶頭作用,不只做表面形象工作,積極鼓勵新媒體的發展,鼓勵全民參與創作更好的文化作品。且要加強本地居民對文化的認同感,做好文化普及工作,讓每一個白洋淀居民都成為文化的傳播者、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說員。最后,要保留有特色的地方民俗如"白洋淀漁獵文化——罱子夾魚、下卡捕魚、飛叉捕魚","漁家女盡唱漁歌水鄉情","出汕捕魚與打冬罱","圈頭村音樂會","安新蘆葦畫"等,打造具有本地文化色彩的白洋淀特色小鎮。
3.2針對生態環境問題
近幾十年來,由于白洋淀的持續開發和管理不完善,導致白洋淀湖泊面積不斷萎縮,環境日益惡化。水污染嚴重區域主要集中在工業區和水產養殖區。有些企業因為臨近白洋淀,其產生的廢水等污染物便順理成章地排進白洋淀,甚至很多企業沒有按照國家要求和標準對廢水進行處理,這成為近年來水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部分漁民違反政府規定,在禁止養魚的水域進行魚類養殖,使得污染更加嚴重。針對以上情況,有關部門需要加強企業及漁民養殖監管,同時開發水域治理新思路,應用"管線地埋"、"分質供水"、"公共WIFI"等技術解決該地的污染問題,另外積極落實白洋淀補水計劃和清淤工程,提升該地的環境承載力,打造環境優美的淀上特色小鎮。
3.3針對產業發展問題
白洋淀地區的產業主要以勞動力密集型、制造加工業為主,針對該地產業落后的現狀,要加快改造低端產業,將電商產業、云計算服務、文化創意、眾創空間、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據挖掘等產業進行深度創新融合,依托互聯網技術,運用現代化技術,使得白洋淀特色小鎮管理更有質量、有效率,并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在產業發展模式上也要進行創新,例如可以利用PPP模式推進新型特色小鎮建設的項目融資,從而推進白洋淀特色小鎮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尚東,袁立坤,郝國安,尚改珍.基于生態優先指導下白洋淀內村莊發展模式研究[J].林業與生態科學,2018,33(4):464-468.
[2] ?馬岸奇.如何建設符合中國發展的特色小鎮[J].磚瓦.2018(10):8-10.
[3] ?魏占杰,馬景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8,020,(011):28-31.
基金項目: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