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畫在西方文化精神中具有重要意義,傳入中國后在中國的文化精神和審美要求下形成具有中國本土風格的樣式。意象思維方式和油畫語言相輔相成,將自身的主觀情感在畫作中完美表達從而使其展現意境。
關鍵詞:意象油畫;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高級形態。意境美有人說是一種朦朧美,它最初是作為文學理論概念出現的,隨著繪畫的發展,才作為理念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繪畫理論之中??侦`是中國傳統藝術境界的追求,是意境美表現中所要追求的很高目標。老子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贝篌w之意為房子之所以有用是因為所提供的的空間能讓人住在里面。藝術品也是如此。藝術品對人最重要的就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如果一件藝術品不能讓人產生聯想,則實為失敗之作。所謂空靈便是藝術表現中的空白,正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
意象油畫是近年來一個新興的詞語,即用油畫的材料,隨意描繪我們心中對人物、色彩、風景以及情感深處的某一種感動。它顛覆了傳統的油畫流程,也更接近藝術的本體。意象油畫的發生與演變是世界藝術史基因的一次突變。它是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精神通過油畫這一藝術表現語言,創造再現的表現。它不單是主觀的精神感受,同時包含了對物象的表現。意象油畫鮮明的地表達了意象和油畫東西交融的特點,是中華民族透析自然意象的思維方式和敘述經驗投射轉換到油畫語言的審美結構中而形成的國際文化身份。在創作觀念上,追求“身與事接而境生,境與身接而情生”的審美品格。在創作過程中,提煉對審美客體的直覺感悟,達到“以意構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天人合一的狀態。
油畫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成長較慢,發展較平穩,在畫家創作意境美感繪畫風格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意象美學價值的刻畫,我國也將繪畫的主題向著民族文化意境美的角度發展,利用繪畫表達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美感,加強了民族美學價值的表現,讓民族文化與民族美學價值在具體與抽象兩者之間形成了發展優勢,協調了民族文化意境美學價值的發展,中國美學價值一直以朦朧美為主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境傳達是繪畫的“必修課”,也是意象油畫的“規定動作”。我在學習與實踐中有這樣的體悟:無論在思想提煉、題材選擇還是形式結構上,意象油畫應該是詩情畫意的傳達,要追求和創構詩意境界,留下“畫中有詩”的余音。在“完整構思”和“充分調動”中要做到畫面構圖含蓄雋永,極力規避僵化刻板一覽無余的痕跡。如何把最佳意境傳達出來,我認為在技法手段方面應該善于運用虛實結合、藏露結合,尤其要大膽運用“計白當黑”的表現手法,于不著筆墨處讓人感悟山川物象的存在及靈氣空間的博大深遠。讓人產生“好在似與不似之間”、“象處之象,景外有景”的聯想。意象油畫最難傳達的是意境。吳冠中在談自己的寫生作品如何傳達意境時說:“我很少背著畫箱出去見什么景就畫。我總是先觀察,跑遍山前山后,村南村北——然后在腦子里綜合、組織形象,挖掘意境”。在怎樣表現自然時他還提供更令人受到啟發的經驗:“分析對象的形式特色,突出其形式中的抽象和特點——使觀眾驚喜美之顯露”。
作者簡介:杜奕瑩,1997,女,河南省輝縣市,研究生,河南師范大學,油畫。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