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特朗普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就業壓力下,頒布行政令,暫時停發H-1B、H-2B、J和L的非移民簽證,這一舉措引來了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不滿。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中國的重要留學目的地國,也是中國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對象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的情況下,人才國際流動的走向引人關注。
在此,首先要回答的,是“往哪里去”的問題。
美國以及部分跟隨國家的對外政策,無疑會導致留學風險增加。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帶一路”建設在國際間的拓展,也必將導致對海外投資和國際合作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隨著中國在一些國家投資與合作的增加,這些國家將成為新的人才流動方向,一些非英語國家的優勢專業以及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特色專業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何于國內外變局中開新局的問題。
人才是第一資源。歷史上,美國的外來移民政策和高等教育的開放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人才在科技創新領域為美國作出了巨大貢獻。從這個角度反觀中國,就中國留學生而言,隨著中國在科技創新、改革發展、“雙一流”大學建設、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高等教育質量等方面的持續攀升,中國海外人才回歸本土已成不可逆的趨勢。
也就是說,中國很有可能復現美國歷史上虹吸全球人才的經歷。因此,從現在起,中國就要有謀劃“國際人才樞紐”,建立全球人才優勢的長遠打算。只有更為開放的人才格局才能真正建立“國際人才樞紐”,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既包括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打造“國際留學中心”,也包括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吸引人才回流;既包括搭建具有磁石效應的合作平臺全球引智,也包括踏出國門海外辦學就地培養人才。
疫情下的國際關系變局,提示我們思考如何走出去,更提醒了我們如何引進來。而對后者的思考,與中國影響力的上升趨勢、中國所持的世界多極化的主張都是同向的。
(摘自《光明日報》7.30 劉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