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創業,林東并不陌生。
出生在浙江溫州的他從小骨子里就有一種“不安分”的闖勁。1993年,19歲的林東創辦了杭州綠盛食品有限公司,歷經三起三落,他成為了食品行業里的領軍企業家、赫赫有名的“中國牛肉干”大王。
但是,林東沒有也不想止步于此。他的心中,還有更大的夢想。
從小到大,林東始終在學業上領先同齡人,小時候那句“我長大想成為科學家”始終是他的夢想。2001年12月,林東從澳大利亞LATROB 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回國后,一直在思考: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類做一點貢獻!讀大學期間,林東輔修了新能源相關課程。“當時聽老師講澳大利亞的能源優勢,心中就非常感慨。能源對于人類未來都是非常重要的。”
做什么貢獻?怎么做貢獻?這些問題始終盤旋在林東腦海中。
2009年,林東聯合美國南加州大學流體力學專家黃長征博士和美國新材料領域專家丁興者博士創辦了美國LHD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一路摸索,最終落腳點是海洋潮流能。
公司花了兩年時間摸索出了海洋潮流能的全新技術路徑及其潛在的商業價值。“最初的實驗是在游泳池里做的,幾個人拖動設備,讓泳池的水被動產生潮流,后來又找了個無人的海灣,雇了幾個墨西哥人幫忙抬機器,做實驗。”可是一年后,投下去的100萬美元連一個水花都沒有翻起,但林東絲毫沒想過放棄,他的設想是:每年投入100萬美元,直到搞出成果來。
2010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海歸回國創業,同年,“浙江省海歸創業導師團”正式成立,時任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的林東是省內首批海歸創業導師團的領軍人。在經歷激烈的思想斗爭后,2012年6月,林東下決心要把在美國孵化出的LHD項目帶回浙江。同年10月28日,杭州林黃丁(LHD)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并在杭州千島湖投入1800萬元建成了LHD模擬洋流能大型戶外實驗室,實驗水流速度最快可達每秒4米,且可24小時實驗。
這個項目涉及的學科眾多,從總成平臺系統、水輪機渦輪系統、傳動系統,到增變速系統、發電機組系統、制動系統等,“幾乎每一個系統,就是一項世界級課題,每個課題的破解都是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足以寫一篇技術論文。”林東介紹說。
在得知林東潮流能項目后,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國家海洋局都非常重視和支持,給予LHD項目“2013年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支持,并被列為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
為了讓實驗室數據更具參考性,林東和他的團隊帶著研發的設備跑遍了各種有自然流動水源的山溝溝做實驗,環境、水流的大小和穩定性等都是需要他們必須考慮的客觀因素。最后,他們選定了杭州太子灣的一個出水口,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做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數據。
對林東來說,更多的壓力和阻力是來自周遭的質疑,甚至有的質疑聲是出自業內的權威人士——“做牛肉干的懂什么潮流能發電?分明是忽悠啊?”面對質疑,林東要做的,就是化壓力為動力。“我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但我愿意盡我所能扶持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的科研事業。”林東說,為此,他用賣牛肉干賺來的錢,支撐著實驗室每次高達100萬、每月需數次的研究成本支出,甚至不惜賣綠盛基地、賣掉家中壓箱底的黃金來發放員工工資。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4年5月19日,LHD項目在浙江舟山秀山島南部海域選址并開工建設;
2016年3月5日,世界首臺3.4兆瓦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總成平臺成功下海安裝,同年7月27日,LHD首期1兆瓦潮流能機組下海成功發電。
8月26日,LHD首期1兆瓦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并入國家電網,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后第三個掌握潮流能發電并網技術的國家;
2017年5月25日,LHD首期1兆瓦潮流能機組經過反復的調試后,開始連續發電并網運行至今已超過32個月;
2018年11月29日,LHD第二代0.4兆瓦潮流能機組下海發電并網運行,該總成平臺投運裝機達1.4兆瓦;
同年12月29日,LHD第三代0.3兆瓦潮流能機組下海發電并網運行,該總成平臺投運裝機達1.7兆瓦;
這些日子,在林東心中都是刻骨銘心的。
2019年8月23日,在迎來LHD海洋發電項目發電并網3周年之際,林東收到了國家電網的第一筆電費,2567659.68元。林東將這個數字分毫不差地記住了,“我為什么會把多少分都記這么牢?大家可能覺得兩百多萬不稀奇,畢竟前期投入了兩個多億。”因為這組數字,在中國乃至人類海洋清潔能源中,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潮流能發電裝置是由美國GE、英國勞斯萊斯、法國阿爾斯通三巨頭聯合研發的1兆瓦機組,其最長的連續發電并網時間為113天,并已宣告正式失敗。而林東已遠遠打破了他們的紀錄。
2019年11月1日,杭州LHD公司與舟山市政府簽署協議,在舟山規劃建總裝機400兆瓦的潮流能發電場和產業化基地,總投資80億元,預計年發電量達12億千瓦時(2018年舟山全市用電總量為49億千瓦時)。
把“堅持夢想的人才會成為命運的寵兒”這句話用在林東身上再合適不過。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由于在海洋能發電領域取得了世界級重大突破,成功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另外,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組織專家在舟山發電現場對項目科研成果作出鑒定,一致評價:“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關鍵技術和裝備”項目取得的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致建議2016年8月26日為中國海洋潮流能發電并網日。
“當太陽不再升起,地球停止了轉動,月亮沒有了呼吸,LHD能源才會枯竭。”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墻上寫著這樣一句標語。民革黨員林東的“野心”,當然不止是這一個電站。他說,下步工作任務是優化發電技術工藝,提高設備抗風險能力,并爭取盡快研制出發電效能更高的模塊,讓LHD項目進一步領先世界潮流發電技術。
截至目前, LHD項目這臺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由15大系統構成,擁有國際、國內發明專利59項,發表論學術論文一篇。“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創造奇跡,為人類增加一種由中國人研發的便宜的海洋清潔能源貢獻力量!”林東雄心勃勃地說。
科學的發展,意味著從已知的邊疆向未知之境的前進;技術的進步,意味著從確定的能力向不確定的可能性的探索。踏出已知和確定的舒適區,需要勇氣。拓展人類知識和能力的邊疆,可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作為,也可能是企業家的作為,實際常常還是難以區分的。但不論是誰,有此擔當和作為,無論成敗,都是人類前進的尖兵和勇士。以資本為武器,驅動產業和技術的腳步向未知之境前進,林東的潮流能夢想,不論最終成敗,都有資格躋身其列。
(王曉紅,民革浙江省委會宣傳部副部長/責編 張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