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9月,湖北省武漢市注冊登記的志愿者人數達155萬,注冊志愿組織6835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41798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673萬小時。其中依托文明單位、文明窗口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等單位建立志愿服務站有4200個,在提升城市社會治理水平方面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志愿服務考察,存在一些管理問題:一是目前具有志愿服務管理職能的部門主要集中在市文民辦、市民政局和團市委,僅志愿者登記注冊平臺,就分別有志愿武漢、中國志愿服務網、中國青年志愿者網等等,分屬文明辦、民政、共青團等多個部門,同時有官辦和民辦之分,數據和系統普遍不能共享、兼容,折射出“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二是武漢市市志愿者注冊人數雖已突破155萬人,但經常性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并不多,且不少志愿服務組織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缺乏辦公場所。三是日常志愿服務活動零散單一,志愿服務群體來源渠道較為單一,年齡結構老齡化,年輕人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專業培訓。四是供需對接不暢,志愿服務活動無法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五是志愿服務保障不足,地方志愿服務條例尚無實施細則,缺少鼓勵配套措施,現有的安全保障規定不能完全落實到位。
為此建議,一是出臺志愿服務政策,健全志愿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志愿服務組織依法登記管理,著力打造一批公信度高、帶動力強、功能有效發揮的志愿服務組織;研究出臺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政策措施,解決經費來源、辦公場地等難題。二是培育志愿服務隊伍,充分挖掘轄區人才資源,吸納熱心市民、黨員和“兩代表一委員”等人員加入志愿者隊伍,建立離退休人員志愿服務隊伍,培養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 三是提升志愿服務能力,積極開展各類志愿者培訓活動,探索“互聯網+志愿服務”,著力暢通民生訴求,精準對接市民需求,把志愿服務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四是加強志愿服務宣傳,大力培育志愿文化,推動志愿文化宣傳教育進高校、進中小學、進社區和黨政干部培訓班;樹立志愿服務典型;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大眾傳媒的作用,普及志愿服務知識。五是建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和措施,可以探索志愿者星級認定,給予一定的社會榮譽表彰,激勵回饋機制。(王意,民革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第六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