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編輯部
本刊只刊登首發稿。來稿應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具有創新;文字流暢,結構合理,立論科學,推理嚴謹;正確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包括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
論文如果為涉密項目產出論文,作者須提交所在單位的保密審批意見。為保證作者的署名權和知識產權,要簽訂《出版合同》,全體作者應在《出版合同》上簽名。
本刊編輯部在收稿后60天內,經外審評閱后確定該文是否錄用。紙質學報出版后,還將向國內外文獻檢索機構遞送樣刊,并在本刊網站上發布。
文稿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首頁注釋、正文、參考文獻。
中文大標題一般不多于24 字。
層次標題采用十進制數字的分級編碼(末位數字后,無點號)。例如: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層次標題以下,使用1)、2)、3)……;再以下,使用a)、b)、c) ……。
正文的引言部分,不寫編號和標題。
首頁的地腳信息是:
收稿日期 / Received :yyyy-mm-dd。
基金項目 / Supported by :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
第一作者 / First author :姓名(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E-mail:……。
摘要不分段,信息具體,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4個層次。中文摘要篇幅約250漢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應一一對應。
文稿應有4~8個按學科層次排序的關鍵詞。
中文文稿的題目、作者姓名、作者機構、摘要、關鍵詞及非英文的參考文獻,還要譯成英文。
英文與中文內容要做到“一一對應”。
英文的縮略語,在其首次出現時,要給出全稱。
執行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的國家標準。
正文中所用量符號,應在首次出現時加以定義。
量值與量單位符號之間,應留有空格(1/4漢字寬度),如:“10mm”應寫為“10 mm”。
量的符號、一般函數符號及其他變量符號等,一般用單個斜體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
從量的符號轉化的角標,使用斜體。
矢量( 向量)、矩陣、張量的符號,使用黑斜體。
除特征量使用斜體以外,多個字母組成的量的符號,使用正體。
使用正體的還有:敘述性文字、國際標準單位(SI)的十進制數詞頭和量單位、從文字轉化的角標、阿拉伯數字、化學元素符號、縮略語、儀器的規格型號、自然對數的底 e、圓周率 π、復數的虛部i或 j、矩陣轉置號T、微分號d、偏微分號?、連加號 Σ、對數號(lg、ln、lb)、及sin、tan、lim、min、max 等運算符號。
數值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值中從小數點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 位留一空格。如:“ π= 3.141 592 6”。
合理地使用SI 十進制倍數詞頭或10 的冪,使數值范圍保持在0.100~999 之間。
合理地選取數值的有效位數。
插圖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字,后見插圖。
圖像要清晰,注釋要完整。為保證清晰度,可用矢量格式存盤的圖形,不要用點陣圖。為保持文件的可編輯狀態,宜用Excel制作函數圖。其標目中,應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的符號之比,例如:“p/ MPa”。
本刊為彩色印刷,歡迎使用彩色插圖。
表格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字,后見表格。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線表”。三線表的第一行作為表頭。表頭中,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θ/ ℃”。
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在正文中指明文獻被標引處。原文為非英文的參考文獻,要附加英文譯文。
前3位作者的姓名都寫,余者寫“,等”或“,et al”。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人名的姓要全拼,名字縮寫,縮寫以后,不加縮寫點。中國作者的姓全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其余小寫。
研究型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12 條。
稿件用word排版,不分欄。A4頁面,豎排。
頁碼在頁下部居中。版心寬:40個五號漢字。

表1 主要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表的格式
正文字號五號。正文行距固定18磅 (或倍率1.25倍)。正文和圖注的字體:中文用宋體,阿拉伯數字和外文用Times New Roman。
段首空2字起排; 段間距與行間距一樣,不要加大。
一級標題用小四號標宋,上加空1/4行;二級標題用五黑,上加空1/4行;三級標題用五楷。
圖、表的標題用小五黑;表的內容用8磅宋;圖注用7磅。較大的圖、表的寬度≤16 cm,較小的圖、表的寬度≤8 cm。
詳見《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10 年第1 卷第4 期,第332-33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