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代志俊
產婦在分娩時常伴有過度焦慮、恐懼等情緒,對分娩過程造成影響,延長產婦產程,不利于其分娩后恢復[1]。基于此,本研究嘗試給予初產婦實施無創分娩技術,以探尋其臨床效果及對產婦負性情緒及分娩后保健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間收治84例產婦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產婦,年齡在22~35(26.47±3.59)歲;孕周38~42(39.14±1.97)周。研究組42例產婦,年齡在21~34(37.62±3.53)歲;孕周37~44(39.97±1.25)周。兩組間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分娩技術。研究組予以無創分娩技術:①助產步驟。產前給予產婦健康教育,并針對產婦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同時給予產婦補充營養,避免分娩過程中生產乏力。生產過程中需要不斷給予產婦鼓勵,指導產婦正確呼吸、用力,減少疼痛感。分娩后檢查新生兒情況,并及時告知產婦,穩定其情緒。②生產步驟。產婦進入產房后,指導產婦采取自由體位等待,當出現生產征兆時,產婦躺在分娩床上。同時醫護人員告知產婦可能出現的事情以及應對方式。胎兒頭部順利娩出1~2cm時,指導產婦正確呼吸以及勻速用力,當胎兒頭部順利娩出2~3cm時,指導產婦加大分娩力度同時配合呼吸,胎兒頭部娩出后助產士應用手掌托住胎兒,在產婦需要幫助時給予其適當的幫助,當娩出胎兒前肩指導其用力分娩同時大口吸氣,令胎兒的整個身體自然娩出。分娩結束后,及時對新生兒及產婦進行檢查與護理,降低產后并發癥。
附表 兩組產婦盆底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附表 兩組產婦盆底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分娩前比較,a表示P<0.05,與對照組分娩后3個月比較,b表示P<0.05。
組別 時間 VSP(cmH2O) VRP(cmH2O) 15s內收縮次數(次) 陰道收縮持續時間(s)研究組 分娩前 32.02±3.47 31.25±5.11 4.32±0.12 3.53±1.13分娩后3個月 30.13±4.58b 29.51±4.31b 4.16±0.51b 3.24±1.21b對照組 分娩前 32.01±7.43 31.25±3.58 4.31±1.37 3.54±1.41分娩后3個月 23.38±5.46a 24.13±4.57a 2.85±1.48a 2.26±1.63a
1.3 療效判斷標準及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產婦精神因素評分(MCS)、體格狀況(PCS)及產后抑郁量表評分(EPDS)。采用盆底肌肉康復儀評估兩組產婦分娩前和分娩后3個月陰道收縮壓(VSP)、陰道靜息壓(VRP)、15s內的收縮次數、陰道收縮持續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資料以百分率或()表示,組間采用X2或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產婦負性情緒及保健指標 研究組精神因素評分(52.31±8.12)分、體格狀況評分(50.12±5.94)分,高于對照組的(44.25±4.69)分、(45.12±5.97)分,產后抑郁評分(5.21±0.13)分,低于對照組的(10.25±1.97)分(P<0.05)。
2.2 比較兩組產婦盆底功能相關指標 分娩后3個月對照組VSP、VRP、15s內收縮次數、陰道收縮持續時間與分娩前比較有顯著差異,且兩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附表。
本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無創分娩技術,結果研究組精神因素評分、體格狀況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后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分娩后3個月VSP、VRP、15s內收縮次數、陰道收縮持續時間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因為無創分娩可給予產婦用力指導、呼吸指導、會陰按摩和擴張,降低人工干預措施,從而使生產過程中的阻力均勻散布在產婦的陰道上,保證了每一階段的產道擴張和推進都很順暢,使得胎兒頭部快速且順利地產出[2]。同時在分娩過程中,不斷鼓勵產婦,給予產婦指導以及加強營養等,有助于緩解產婦情緒,促進分娩順利進行。實施無創分娩技術后產婦會陰損傷及會陰疼痛情況較輕,疼痛感減輕,有助于產婦產后盆底肌力的恢復,有助于降低產后悲傷、緊張、無措等感情,間接促進產婦產后體格恢復。
綜上所述,初產婦實施無創分娩技術可促進產婦產后精神、盆腔功能以及體格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