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婦幼保健院(518000)盧才群
1.1 一般資料 90例乳腺腫瘤患者中男2 例 、 女 8 8 例 , 年 齡 2 2 ~ 5 7 歲 、 平 均(40.16±1.08)歲。本次研究納入患者影像資料完整、對研究內容完全知情且自愿簽署相關協議,本次研究內容通過本院醫學與倫理研究會審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90例乳腺腫瘤患者于治療前均接受彩超檢查,指定高年資、高職稱影像學醫師完成相關操作,規范化應用BI-RADS分級診斷疾病良惡性。彩超檢查方法如下:儀器選用邁瑞提供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DC-70)及配套線陣寬頻探頭(頻率5~12MHz),檢查時指導待檢者取仰臥位(平臥)并將雙手上舉使乳腺充分暴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調節探頭增益、聚焦、深度及體位從而獲得清晰圖像,檢查過程中行局部多切面掃查,發現病灶后掌握其位置、大小、內部形態、邊緣、鈣化、回聲等信息,之后規范化應用BI-RADS分級乳腺腫塊,待判斷良惡性后與病理或隨訪確診結果做對比。
1.2.2 規范化應用BI-RADS分級 ①1級:陰性,待檢者經超聲檢查乳腺未見任何異常;②2級:良性發現,即患者經超聲檢查乳腺病灶為非惡性,如經連續超聲檢查未見明顯改變的乳腺纖維腺瘤、乳腺植入物、淋巴結(乳腺內)、單純囊腫、乳腺部位外科手術后發生的穩定變化等;③3級:可能良性發現,即乳腺腫塊經彩超檢查符合良性特征,病灶惡性危險性在2%及以下,建議患者行短期隨訪掌握病灶變化情況,應注意簇狀小囊腫、復雜囊腫但未能夠捫及也應納入該級別;④4級:可疑惡性,乳腺腫塊經彩超檢查不滿足良性特征,惡性特征在3種以下,病灶惡性可能性在3%~94%,可考慮活檢,其中4a級提示傾向惡性可能性低、4b級提示傾向惡性可能性中、4c級提示傾向惡性可能性高;⑤5級:高度提示惡性,乳腺腫塊經彩超檢查滿足3種及以上惡性特征,病灶惡性幾率在95%及以上;⑥6級:病理活檢證實乳腺腫塊為惡性,需立即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應注意BI-RADS分級0級為乳腺腫塊患者未完成超聲檢查評估工作,需進一步接受影像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所有數據傳入SPSS19.0軟件,予以X2檢驗,所得結果P<0.05提示相關數據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2.1 整體比較 90例乳腺腫瘤患者均順利完成彩超檢查,本次研究過程中彩超檢查完成率100.00%。經分析可知,90例乳腺腫瘤患者經彩超檢查結果、病理或隨訪確診結果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彩超對乳腺腫塊診斷敏感性90.24%、特異性95.92%。
2.2 分級比較 經分析可知,90例乳腺腫瘤患者經彩超檢查聯合規范化應用BI-RADS分級過程中,BI-RADS3級、BI-RADS4級、BI-RADS5級患者與病理或隨訪確診結果符合率均較高,見附表。

附表 90例乳腺腫塊患者彩超BI-RADS分級與病理或隨訪確診結果對比[n(%)]
有研究顯示[1],超聲判斷乳腺腫瘤良惡性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檢查醫師的專業技能、經驗。使用BI-RADS目的在于使超聲檢查醫師規范化判斷檢查結果,避免誤診、漏診情況。本文通過分組研究證實,將BI-RADS分級規范化應用于彩超檢查過程中后,90例乳腺腫塊患者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或隨訪結果對比符合率較高,彩超診斷乳腺腫塊良惡性敏感性90.24%、特異性95.92%,此結論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符[2]。但應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彩超結合BI-RADS規范化應用診斷乳腺腫塊仍存在一定誤診漏診幾率,分析原因與部分早期乳腺癌腫瘤病灶并無典型表現、部分早期乳腺癌病灶邊界光滑(周圍組織浸潤程度較輕)、早期乳腺癌病灶體積較小等相關,應引起相關醫生注意。
綜上,將BI-RADS分級規范化應用于彩超檢查過程中可獲得較為理想的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效果,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