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450000)李明杰
乳腺癌是女性腫瘤比較常見的類型,手術與化療是乳腺癌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與其他癌癥不同,乳腺癌不僅造成女性體征的缺失,同時還承受“癌癥”的悲觀心理[1]。多數乳腺癌患者無法接受自身乳房缺陷的事實,對人際關系更為敏感,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并影響其睡眠質量,進一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產生惡性循環[2]。正念減壓療法是國外流行的一種心理康復療法,通過對乳腺癌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有助于其重返正常生活[3]。現以85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正念減壓療法對患者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85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標準如下:①患者經病理診斷為乳腺癌,擬行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②存活時間至少半年;③小學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②伴重要臟器疾病;③乳腺癌復發或伴淋巴結遠處轉移。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實驗組(42例)與常規組(43例),實驗組年齡32~64歲,平均(42.7±11.8)歲,腫瘤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22例,浸潤性癌12例,導管內癌6例,其他2例。常規組年齡30~71歲,平均(45.3±12.4)歲,腫瘤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23例,浸潤性癌10例,導管內癌8例,其他2例。兩組年齡、腫瘤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應治療和常規護理,予以常規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及一般心理護理,包括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住院制度,根據病情講解相關知識,并進行心理疏導。實驗組在常規護理下予以正念減壓療法,具體方式如下:①首先通過問卷法,了解乳腺癌患者入院時的心理概況及病情,問卷內容包括自我形象、自我接納、積極心理、消極心理等進行測量,按照評分高低及評分重點進行分階段進行正念減壓。首先建立團隊,分為6組,每組7人,由3名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管理,安排共6周的正念減壓課程,每次2~3h,每周2次,授課時間安排兩個時間段供患者自己選擇。②第1周相互介紹成員,培養患者相關正念減壓基礎,引導患者進行正念呼吸訓練,囑患者每日練習正念呼吸,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正式冥想,保持覺知之心,坦然接受一切。③第2周,囑患者配合音樂講解靜坐冥想的內涵,如患者身體不適、練習姿勢僵硬,可引導患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山,保持直立,放松肩膀,逐漸增加至10min、15min,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調整。④第3周,囑患者行走冥想,包括正式與非正式交叉進行行走冥想,如運動時間短、患者不耐煩,當患者不耐煩,休息后再根據患者身體調整速度。⑤第4周~7周,囑患者進行身體掃描、哈他瑜伽、正念聲音與想法及無選擇的覺察練習,在進行相關訓練時,如為術后患者,注意保護患者手臂,無需刻意去做某種動作,并保持安靜,感知自己的體驗。⑥第8周囑患者強調正念,鼓勵患者將練習內化,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聯系形式,開啟持續的正念聯系。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干預后(第8周)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SAS量表將總粗分的正常上限為40分,標準分<50分無焦慮,≥50分輕度焦慮,≥60分為中度焦慮,≥70分表示重度焦慮。SDS量表共20條目,抑郁嚴重程度指數在0.5以下為無抑郁,0.5~0.59為輕微至輕度抑郁,0.6~0.69為中至重度抑郁,0.70為以上重度抑郁。采用電子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ePSQI)量表,該量表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比較兩組的SAS、SDS及睡眠質量等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且實驗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但兩組SD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注:干預前比較,*P<0.0 5;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n) 時間 SAS SDS實驗組 干預前 67.5±16.8 0.64±0.17 n=42 干預后 51.3±13.6*# 0.56±0.14*常規組 干預前 66.3±17.4 0.66±0.18 n=43 干預后 58.4±18.3* 0.54±0.15*
2.2 兩組干預前后ePSQI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實驗組ePSQI評分為(15.6±3.1)分,常規組ePSQI評分為(15.4±3.7)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ePSQI評分為(11.3±2.8)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常規組的(13.6±2.3)分, 差異顯著, 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正念原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心理學領域將其去掉宗教成分,將其納入科學范疇,并運用系列正念心理療法[4],如正念冥想、正念認知療法等,該療法指受訓之人在積極參與當下,察覺新事物,更多的認識自己,利用正念創造新類別并接受新信息,從多重角度考察其社會行為,繼而提升自我接納程度,促進友善的社會行為習慣[5]。乳腺癌對患者造成的生理上缺陷,尤其是年輕女性,促使患者滋生悲觀、負面情緒,譬如自卑、喪失生活樂趣、睡眠不穩等。負性情緒的發生可能導致患者免疫細胞功能出現衰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因而還需進行心理輔導。
正念干預能激發患者多角度思考、創新思考方式,減輕消極心理情緒,轉移患者的關注點,緩解其痛苦。此外,正念減壓干預通過坐禪、身體掃描、哈他瑜伽等方式,強化和放松肌肉骨骼系統,增強患者對身體的察覺及其平衡能力,感受其所有的生理感受及變化,釋放其壓力,有助于睡眠。本次研究顯示,兩組的SAS、SD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不僅說明適當進行心理護理、正念減壓療法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還強調正念減壓療法的調節作用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此外,研究還顯示,兩組的ePSQI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且實驗組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充分證實正念減壓療法能糾正其認知方式,解除其情感障礙,繼而改善其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正念減壓療法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質量,并緩解其負面情緒,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