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3)徐小瑞 王喜英 張敏
在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逐漸加劇的過程中,冠心病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而心絞痛則是最常見的一種冠心病類型,臨床研究發現冠心病心絞痛屬于心身共患疾病,患者常常伴各種不良情緒,如焦慮、緊張等[1]。不良情緒不但會對免疫調節機能造成影響,影響患者預后和疾病康復,而且與疾病進展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2]。所以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不良情緒加以關注,并進行有效干預,是現階段臨床醫務人員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我院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提供雙心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12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所收治,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協會研究批準同意。納入標準:滿足冠心病心絞痛的相關診斷標準[3];具備語言表達能力,不存在意識障礙和精神疾病;不存在重要臟器疾病。排除標準:病情嚴重不能進行跟蹤調查;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通過數字隨機方法將12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中,3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病程為7~47個月,平均為(23.4±1.6)個月;年齡為42~73歲,平均為(58.3±5.4)歲;心絞痛類型:不穩定心絞痛和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人數分別為19例、41例。實驗組中,3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病程為5~45個月,平均為(22.7±2.3)個月;年齡為41~71歲,平均為(59.1±5.2)歲;心絞痛類型:不穩定心絞痛和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人數分別為17例、43例。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如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生活護理、病情觀察以及基礎護理等。實驗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為其提供雙心護理,具體護理內容主要為:①健康宣教:有計劃地宣傳冠心病心絞痛的相關知識,例如在病區張貼海報、發放手冊、床旁宣教、講課等。在開展健康宣教時,應結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年齡,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通過有效的健康宣教,能讓患者重新認識自身疾病,了解治療方案,并對其錯誤認知進行糾正,讓患者的不良情緒有效減輕,讓其自信心提高。對患者進行指導,讓其掌握服藥的正確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其自我護理能力顯著提高。②心理護理:在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了解時,還應對其心理狀況和社會狀況進行了解。加強交流溝通,讓患者能更加信任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社會狀況和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方案。和患者共同討論,發生不適癥狀時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告知患者不良情緒也可能引起軀體不適。③音樂療法和放松訓練:音樂具有緩解不良情緒和鎮痛的效果;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宣教告知時,應為患者播放舒緩和溫馨的音樂,進而來對患者緊張情緒進行緩解,讓患者情緒保持平穩。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安慰時,還應對患者進行指導,讓其通過想象和腹式呼吸開展肌肉放松訓練,進而來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緩解。④加強支持系統:有效的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能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顯著改善,讓其精神保持健康。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應對患者進行引導,讓其主動向醫護人員、社會、家庭尋求幫助和支持,對患者家屬進行鼓勵,讓其多陪伴患者,并給予經濟支持;除此之外還應告知患者家屬,自身情緒應保持平靜,避免加重患者的精神壓力。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入院時和護理干預2 周后,選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進行評估[4],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越嚴重。②選擇我院自制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具體可分為非常滿意(85~100分)、較滿意(60~84分)、不滿意(<6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運用SPSS21.0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觀察(分,)

附表 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觀察(分,)
組別 例數 HAMA評分 HAMD評分入院時 干預2周后 入院時 干預2周后實驗組 60 41.55±4.32 29.43±3.22 44.23±5.77 36.84±3.65對照組 60 41.34±4.27 33.62±4.04 44.61±6.23 40.28±5.68 t 0.2678 6.2823 0.3466 3.9466 P>0.05<0.05>0.05<0.05
2.1 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觀察 與入院時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2 周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實驗組護理干預2周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附表。
2.2 護理滿意度觀察 實驗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58/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7%(49/60)(P<0.05)。
冠心病心絞痛現階段已成為了臨床中的多發病和常見病之一,而年齡為40~60歲的中老年人群則是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5]。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首次出現心臟事件時,大約有33%~64%的冠心病患者曾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現抑郁癥或者焦慮癥。現階段臨床中在對合并抑郁和焦慮的冠心病患者進行干預時,常用的方法主要為非藥物干預和應用抗抑郁藥物。雙心護理則是非藥物干預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具體是指在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時,在為患者提供生物性護理和治療的同時,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護理和治療,讓患者不良情緒減輕,讓患者能更好應對疾病,讓其治療的樂觀性和依從性顯著提高,最終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與入院時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2周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實驗組護理干預2周后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提供雙心護理,能對其不良情緒進行顯著改善。
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干預,能讓相關心臟事件和臨床癥狀減少,進而來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改善,讓其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本研究中,實驗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7%(P<0.05);結果表明,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提供雙心護理,能讓其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
總之,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提供雙心護理,能對其不良情緒進行顯著改善,讓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