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周亭
患者在ICU機械通氣鎮靜后,患者處于理想的鎮靜狀態,這提高了患者對氣管插管、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技術的耐受性,并消除或減輕了疼痛和不適。讓患者機械通氣順利進行,血氧改善,生命體征正常[1]。本研究分析了鹽酸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在ICU機械通氣中的鎮靜效果及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ICU機械通氣患者,數字表法分組,試驗組男患者2 8 例,女患者17例。年齡范圍21~78歲,中位年齡(54.24±2.78)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20例,重癥肺炎7例,腦部疾病10例,多發傷8例。發病至接受ICU診治時間1~17h,平均發病時間(7.34±1.21)h;患者體重4 2 ~8 1 k g,平均體重(54.61±1.75)kg;APACHE-Ⅱ平均得分為(12.96±3.11)分。對照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齡范圍21~78歲,中位年齡(54.24±2.78)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19例,重癥肺炎8例,腦部疾病10例,多發傷8例。發病至接受ICU診治時間1~18h,平均發病時間(7.34±1.21)h;患者體重43~81kg,平均體重(54.45±1.71)kg;APACHE-Ⅱ平均得分為(12.57±3.24)分。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咪達唑侖鎮靜以及護理干預。負荷劑量0.06mg/kg,推注大于10分鐘,然后速度按照0.03~0.06mg/kg.h持續泵入。
試驗組患者用鹽酸右美托咪定鎮靜以及護理干預。一次性無菌微量注射器抽入右美托咪定置入微量注射泵,負荷劑量1μg/kg,推注大于10分鐘,然后速度按照0.2~0.6μg/kg.h持續泵入。
第一,心理護理。ICU病房內各種器械的聲音,光線和其他因素會引起強烈的焦慮,而且由于與家人隔離,很容易產生焦慮和孤獨,需要給予關懷。第二,吸痰護理。當有胸悶時,血氧飽和度下降3%,氣道壓力水平異常升高,潮氣量明顯減少,人機對峙,咳嗽,肺打鼾等,應及時患者實施閉吸,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相關規定。吸吮的操作順序應根據氣管的分泌物和口鼻分泌物進行。吸吮的操作時間應控制在10s以內,以控制負壓水平。注意氣道加濕、痰液性狀,定期細菌培養實驗。第三,固定氣管導管。氣管插管操作成功后,根據常規固定方法,徹底清潔口腔分泌物,并確保導管固定膠帶處于干燥和清潔狀態,以防止脫落。第四,呼吸機管理。管道應始終保持清潔通暢。呼吸機的管道應每周更換一次。如果被污染,應立即更換;收集瓶應放在呼吸循環中的最低位置,瓶子中的冷凝水應及時傾倒;應每天更換濕潤的瓶子,并使用無菌注射器通過加濕罐入口直接進水;呼吸機的部件應定期消毒;參數符合撤機標準時,盡早擺脫機器,使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縮短[3]。第五,藥物速度調節。靜脈推注藥物速度快,ICU患者病情變化迅速,需要靜脈注射藥液,快速補液,所以患者需要泵入藥物,一般準備兩次靜脈通路,一條泵藥,一條用于注射液體藥,快速補液。第六,及時評估鎮靜效果。監測期間每30~60分鐘評估一次Ramsay評分,以維持令人滿意的鎮靜水平,并通過EEG雙頻指數(BIS)將BIS值維持在70~80。第七,制定每日喚醒計劃。每日喚醒有助于使用患者醒著時間和對口頭指示的反應,為ICU的鎮靜質量提供重要信息。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鎮靜效果(鎮靜在2~4級之間有效,1級和5級無效);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護理前后鎮靜評分情況;譫妄、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附表1 護理前后鎮靜評分情況分析()

附表1 護理前后鎮靜評分情況分析()
組別 例數 時期 鎮靜評分試驗組 45 護理前 1.32±0.21護理后 2.31±0.34對照組 45 護理前 1.31±0.21護理后 1.71±0.24
附表2 兩組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分析()

附表2 兩組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分析()
組別 例數 鎮靜后起效的時間(min)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min) 住院時間(d) 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min)對照組 45 5.45±2.22 12.41±3.11 13.42±2.17 7.41±3.51試驗組 45 3.21±1.22 6.56±1.61 9.11±1.41 3.56±2.61 t 8.256 9.121 8.452 9.1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統計數據,進行t、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兩組鎮靜效果分析 對照組有效率為80.00%(36/45),試驗組有效率為100.00%(45/45),試驗組比對照組鎮靜效果更高,P<0.05。
2.2 護理前后鎮靜評分情況分析 護理前兩組鎮靜評分情況接近,P>0.05;護理后試驗組鎮靜評分情況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附表1。
2.3 兩組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分析 試驗組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更有優勢,P<0.05,見附表2。
2.4 兩組譫妄、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析 試驗組譫妄、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69%(3/4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2%(10/45),P<0.05。
ICU鎮靜藥物種類繁多,為患者選擇合理有效的鎮靜藥物非常重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通過作用于腦干藍核中的α2A受體[2],具有鎮靜,鎮痛和抗焦慮作用,發揮鎮靜和抗焦慮作用。而咪達唑侖的半衰期短,具有抗焦慮,鎮靜,催眠和順應性健忘癥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并已廣泛應用于機械通氣。然而,重復使用咪達唑侖或連續靜脈輸注可導致停藥后長期積聚并延長通氣時間[3][4],容易引起高血壓。而右美托咪定的交感神經抑制有利于血液動力學穩定,對患者有益。ICU機械通氣患者使用的兩種藥物均可確保有效鎮靜,減輕患者管疼痛,降低護士的工作壓力,且療效和安全性可靠。由于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相比沒有呼吸抑制和獨特的清醒鎮靜作用,因此可優先選擇。在鎮靜同時給予有效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中,對照組用咪達唑侖鎮靜以及護理干預,試驗組用鹽酸右美托咪定鎮靜以及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試驗組鎮靜效果、鎮靜評分情況、實施鎮靜后起效的時間、達到完全蘇醒的時間、總共住院的時間、停藥之后的喚醒時間、譫妄、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方面相比對照組更有優勢,P<0.05。
總之,ICU機械通氣患者實施鹽酸右美托咪定鎮靜以及護理干預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