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爽 韓子鑫 孫鴻
摘 要:本文對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經濟效益、折舊費用等方面進行探究,闡述該技術在應用中的問題,進而體現出該技術的經濟性,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經濟分析
一、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概述
節水灌溉借助現代化技術進行高效灌溉,突出節水灌溉技術的效益和效率,同時通過輔助措施降低水分蒸發,以降低灌溉工程成本,實現農作物秸稈的重復利用,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水肥一體化技術將施肥和灌溉相融合,借助自然地形落差或壓力系統,節約施肥量和用水量,降低成本,提升農戶的經濟收益。
二、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經濟分析中幾個問題
(一)經濟效益計算
1、節水經濟效益問題
節水灌溉技術將水資源直接供給到農作物,規避水分蒸發問題,提升工作物產量,雖然其中會出現成本投入,不過整體上利大于弊。節水灌溉中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中,所節省的取水費用計算公式為:B=DS?W,其中B是節水效益、DS是用水單價,單位是元/m3、W是每一年的平均節水量。水單價計算包含兩種類別:其一,供水單位的差異性。如管道取水和水庫渠道取水,水價中既包含水資源費,同時還有供水利潤及成本。其二,水源來自天然水,如井、湖、河等地區,水費即水資源費。水費直接計算模式較為科學,但由于部分水源充足的區域水費較低,因此無法直觀計算節水的經濟效益,且節水經濟效益在用水量中所占比重較低,會影響種植人員對節約水資源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提升農業種植者的節水積極性,各區域的節水灌溉工作中可以結合自身水資源情況制定節水費用節約公式,調動種植者的節水積極性,節約灌溉成本。
2、用水轉移問題
其一,初次轉移計算。此方式主要是將某一行業所節約的用水量轉移至另一行業,計算公式是:B=(D2-D1)?W,其中,B是節水效益,D2是水資源在轉移后的用水單價,D1是轉移之前的用水單價,單位是元/m3,D2與D1中均包含供水成本。農業中水資源單價較低,因此可以通過用水轉移,收獲經濟效益。該方式宏觀上水資源節約量較低,將節約的水量進行轉移,主要從水價較低的用水主體向水價較高的用水主體轉移水量,能夠提升節水灌溉中水分一體化技術的科學性,公平合理地使用水資源。
其二,二次轉移計算。部分地區在節水規劃時,主要采取節水灌溉方式,將節省的水量應用于新開發的果樹中,將該區域果樹的年效益作為節水灌溉經濟效益,具體計算公式如下:B=Dm?W/M,其中B是節水效益、Dm是新增農作物的年效益,單位是元/公頃、M則是新增工作物的灌溉定量。此計算公式完成了兩次轉移,第一次是用水方、第二次是評價主體,由水資源轉變為農作物。相較于前兩種模式,該模式增加了其他勞動投入量,需要借助另一種作物的生產、種植、收獲、銷售獲取經濟效益,將其轉換為節水效益不夠科學。因此,若想提升節水經濟效益,建議使用直接計算模式或一次轉移模式。
(一)工程折舊費用計算
在建設節水灌溉中水肥一體化項目時,常常需要對設施申請資金完成重建和修復工作,存在重建輕管問題,主要原因是折舊費提取機制不健全。因此,種植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必要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持續發揮工程項目收益。節水灌溉工程水肥一體化項目中,折舊費是設施有效使用期間內,每年需要投入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其價值會伴隨著使用年限和磨損程度逐漸轉變為折舊模式,借助貨幣形式累計設備損耗情況,用于添置新設備和優化工程,能夠回收種植投資資金,完成灌溉設施和設備的更新和升級。
大部分灌溉工程一般會計算折舊費,在灌溉項目中將其歸入年費用體系,其中會出現相關概念模糊不清問題。因此,若想科學分析折舊費用,需要圍繞“提取”這一核心,單獨劃分項目折舊費,每年將其納入固定的賬戶中,進而確保工程在結束使用壽命前使用累計折舊費,進而重新建設新工程。不過大部分折舊費會用于無形轉移和利潤分成,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科學提取折舊費,實現灌溉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由于節水設備和設施具體的折舊年限存在差異性,需要在其報廢前進行更新,建設和管理部門既要編制《費用提取計劃》,還應編制年度使用計劃。
(三)節水灌溉產量、節水、效益方面的經濟分析
利用傳統灌溉方式完成農作物的灌溉生產,很難有效提升農戶經濟收益,而引入農業灌溉一體化技術可以在農業生產中發揮有效價值,進而建立灌溉操作系統,縮短灌水周期、節省水資源浪費問題,增加農作物質量和產量,幫助農戶收獲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以某區域蔬菜種植基地為例,在依托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基礎上,圍繞節水灌溉操作系統中的產量、節水、效益層面分析其經濟價值。當前此基地通過水肥滴灌方式對農作物完成灌溉,提升了蔬菜作物的水分吸收效率,經過計算發現,每年基地節水量超過6萬平方米,節水費用為3000元。在作物產量層面,應用節水灌溉一體化技術,會降低農戶關于蔬菜灌溉、種植層面的經濟投入,便于集中采取科學的技術對蔬菜完成培育,提升400kg/公頃的蔬菜產量,增加基地生產總值和效益。此種植基地通過使用新式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增產增收,滿足市場對于農作物的需求量,促進區域農作物種植產業的發展,突出產業結構的規模化,提升農民種植收益,借助節水灌溉技術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灌溉成本和增收途徑方面的經濟分析
由于節水灌溉屬于綜合工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資源,降低農作物灌溉成本和灌水周期。傳統灌溉模式中我國每年灌溉投入資金較多,幫扶資金分配緊張,對于區域農業收入增長提供了挑戰,在引進新式農業節水灌溉模式后,拓展了灌溉方面的資金經費投入空間,使得種植者得到國家更多的發展資金支持。先進的技術實現了農作物的增收,進而極大程度地增加了經濟資金的回報率。同時,節水灌溉方式主要向農作物供給水資源,提升其產量,當前灌溉技術的經濟效益遠遠高于成本的投入量,且增加了種植崗位需求,豐富農民增收的途徑,進而優化了傳統經濟環境,借助經濟增收實現技術創新。
三、結束語
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區域農業的高速發展,優化了農業經濟條件,因此需要對此技術的經濟效益、工程折舊等問題開展經濟分析工作,突出其經濟效益優勢,找尋節水灌溉新方法、新思路,進而有針對性地推廣該技術,增加現代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拓寬農業經濟收入渠道。
項目類別為2019年吉林省財政基本科研經費項目,項目名稱:《智能灌溉施肥機的研究》項目編號:CZ2019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