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培培
摘 要:國企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有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從而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然而,在以往的國有企業改制中,卻出現了許多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為此,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淺要分析一下,如何在國企混改中合理保證國有資產的增值和保值。
關鍵詞:國企混改? 財務管理? 國有資產? 保值和增值
一、財務管理與國有企業混改的關系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對購置資產(即投資活動),籌措資本(即籌資活動)和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即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系統管理。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利用其經營能力或其他資源獲取能力,對混改后的國有企業進行現代化治理體系和能力進行改造,從而提高其運營效率和運營質量。
無論國有企業是否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財務管理體系都是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前、中、后階段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有利于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一)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前階段
這一階段,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幫助決策者決定哪些產業、哪些板塊或哪些公司需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改革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還是財務投資者,其中涉及諸多的內部清查和初步盡職調查的工作,這些都需要財務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和報告服務。
(二)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階段
解決了上一步的問題,需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就需要開始執行混改計劃,其中就會涉及資產定價、稅務籌劃、稅務風險防控等。財務管理的工作在這個階段發揮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需要提供投資者及相關機構諸多的財務信息、資產信息以及不斷審視不同引入投資者方式中的稅務籌劃方案。
(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階段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這也是國有企業混改是否成功的真正實踐階段。引入的社會資本的力量和國有資本力量便開始真正的較量,其中一個重大的較量就是財務管理方面。
雙方需要協商公司的整體目標,進而逐步分解成財務指標以及其他方面的指標(如人力資源方面的績效考核、股權激勵政策等)。
此外,后期運營管理中必然涉及財務核算、資產管理、 利潤分配、資產的增值和保值。
二、各階段如何發揮財務管理的增值保值效用
(一)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前階段
混改目標之一是通過開放式重組、企業上市、員工持股、引入基金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最終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有機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
這一目標的實現雖然不直接與財務管理相關,更多的可能是戰略定位,但也建立在財務管理的基礎之上。財務管理可以通過一些量化的指標,來說明上述的鏈條的強弱,哪里需要補缺,哪里需要加強,從而更好的指引戰略方面的定位。
目標之二是通過混改強化企業價值管理,需要將財務型價值驅動和非財務型驅動的價值結合考慮。在財務型驅動價值上,考慮在業務收入、邊際利潤、投資回報、資本收益上能不能通過混改提升收益率。在非財務型驅動價值上,考慮能不能通過混改,提升公司的信用、強化公司的行業地位。
上述目標的確定,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通過對公司內部業務的了解,并對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和分解,然后對自身資產進行清查了解,然后組織對擬引入的投資者,尤其是戰略投資者的相關背景、產業和資源等進行盡職調查,從而確定幫助決策者決定哪些產業、哪些板塊或哪些公司需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改革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還是財務投資者。
(二)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階段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就是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國發〔2015〕54號)》明確提出,要健全國有資產定價機制。通過產權、股權、證券市場發現和合理確定資產價格,借助多種市場化定價手段,完善資產定價機制,防止出現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此外,在這個階段,也必須做好相關方案的稅務籌劃工作,不合理的交易方案,可能會一場本來有意義的改革,變得不那么完美,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尤其現在,在日益國際化的情況下,引入投資者有可能是以海外資產交易的方式進入,可能會涉及到海外稅務風險。
一個有效的財務管理,應該能夠也必須能夠促進資產評估價格的合理性以及稅務籌劃方案的合適性。
(三)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階段
國有企業的財務部門,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有重要的責任。
需要構建完整有效的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財務指標考核體系,包括國有資產流失率、增長率、資產利潤率及負債率。并對關鍵的指標要進行動態實時監測,靜態進行財務指標分析,納入重要指標進行考核。
建立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制度。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制度要從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分別考慮。國有出資者的收入主要包括國有股份的紅利,國有資產的有償使用費,企業上繳利潤等,支出則包括對企業的經營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建設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制度之后,收入和資本的增值可以作為下一年的經營成本,并在不斷滾動中創造更多法人利潤,降低國有資產投資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筆者認為在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應重視財務管理的作用,并根據各個階段的特點,設置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用嚴格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并不斷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參考文獻
[1]湯穎梅,佘亞云.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與企業風險承擔[J]. 會計之友,2020(05):149-155.
[2]李杰.國有企業混改中財務問題研究[J]. 納稅,2019,13(07):90-91.
[3]趙娟秀.新時代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探析[J]. 海峽科技與產業,2019(01):39-40+48.
[4]張登高.我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7.
[5]畢琳.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
[6]邵慧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3.
[7]張明遠.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8]趙清.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