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
摘 要: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背景下,醫療市場開放程度逐漸加大,競爭也變得愈來愈激烈。在上述情況下,公立醫院不僅要承擔社會責任,持續性地輸出社會效益,還要兼顧經濟效益。將社會資本引入至公立醫院當中,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與社會資本整合,在維護醫院基本公益屬性的前提下,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為醫院穩定運營、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本文對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立醫院? 社會資本? 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
一、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原因
從大環境來看,我國社會人口面臨著老齡化趨勢,部分地區醫療投入與需求無法匹配,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政府需要通過市場手段進行調節。事實上,在某些高端醫療領域、醫養結合等方面,公立醫院無法單獨完成,但在這些方面社會需求與日俱增。通過引入社會資本能夠對相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激活區域醫療市場,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推動力,逐漸轉變公立醫院籌資與補償模式。從公立醫院自身角度來看,由于地方財政投入不足,部分公立醫院的基礎建設、人才激勵等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公立醫院自然也就無法滿足趨于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特別是在個性化醫療服務上會受到限制。然而個性化醫療服務往往能夠產生較大的附加值,能夠顯著提升醫院整體效益。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其意義不單單是緩解資金壓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實現優質資源高效化整合,促進內外協同發展。從社會資本層面來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健康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特別是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為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健康產生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把社會資本引入至公立醫院當中,能夠實現行業滲透,達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二、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主要形式
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具有多種形式,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整體轉讓。公立醫院將經營權以及所有權轉讓于社會資本,由社會資本負責醫院經營管理。服務外包。公立醫院與社會服務商之間簽訂合同,將部分非醫療核心業務交由社會服務商完成,例如醫療器材供應、配送、物流運輸、餐飲、安保、衛生保潔等業務均可外包給外部機構完成。將這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機構能夠保證服務質量,且公立醫院便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醫療服務上。特許經營。公立醫院可將醫院品牌授權于社會資本,在授權過程中,公立醫院可獲取一定費用。社會資本可指派管理團隊入駐參與醫院管理。混合所有制。該形式在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過程中較為常見。公立醫院在改制期間,由公立醫院、社會資本以及政府分別參股,建立董事會,形成法人治理結構,由公立醫院負責主要經營管理,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
三、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存在的風險
對于公立醫院而言,引入社會資本能夠為其創造更大的效益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公立醫院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公立醫院公益性屬性會受到一定程度弱化。部分公立醫院在引入社會資本后,或多或少會受到社會資本“操控”。而醫院與普通患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會讓患者處于被動消費地位,導致醫保資金、患者負擔以及醫療消耗增加,自然會削弱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屬性。利益分配不合理可能會影響醫院發展。目前公立醫院引進社會資本尚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存在多種形式,但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在利益分配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公立醫院能夠獲得短期利益,但長期發展目標可能受阻。無形資產流失風險。很多公立醫院會將評估關注點放在固定資產、人力資源以及土地價值方面,卻忽視了無形資產價值,導致資產總價值被低估。所引進的社會資本可能為了盈利而產生部分負面行為,影響公立醫院形象以及社會口碑,導致無形資產流失,甚至產生隱性腐敗。
四、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相關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監管作用
在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必須發揮宏觀監管作用。政府相關部門對醫院外部資本進行嚴格監管,保證政府始終占有股份,無論社會資本以何種形式被引入公立醫院,均不能影響公立醫院的宏觀決策。同時社會資本盈利性只能通過股權收益方式實現。在行業主管部門引導下,推進資本規范化整合,明確各方權責。以公立醫院長遠利益為基礎,實現自身財產保值、增值,對于一些短期利益引資行為要進行嚴格約束。從客觀角度來看,社會資本也是良莠不齊的,只有優質的社會資本才能為公立醫院發展建設提供幫助。政府相關部門要規范社會資本準入資質,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選擇優質的社會資本,并強化監督該過程,協助公立醫院選擇經營狀況、財務狀況良好,具備社會責任的機構合作,真正意義上實現優質資源整合。
(二)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協調
在公立醫院籌資過程中,可引入相對獨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負責協助公立醫院籌資,并承擔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之間協調與溝通的任務,確保籌資項目的獨立性。在第三方中介機構介入下,可考慮設置風險補償基金。一旦公立醫院出現無法償還資金的情況,可利用風險補償基金來降低投資者的損失。同時第三方中介機構也能夠協助公立醫院篩選出優質的投資者,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在第三方中介機構協助下,以醫院長遠發展目標為基礎,制定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對資本、人員、技術、設備等進行預期規劃,確保公立醫院在合作過程中能夠穩步發展,不斷提升實力。
(三)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監督
公立醫院自身也要加強內部監督,對財務管理、資金監管以及資產管理等制度進行完善。通過持續改進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明確社會資本開支范圍以及收支行為,對結余額度進行持續監控。醫院內部還可成立專項審計小組,定期對醫院設施采購、財務開支以及發展建設相關資金的流向進行檢查,明確醫院經濟運行風險,提前制定風控對策。特別是在無形資產方面要給予高度重視,確保醫院的社會形象口碑,避免出現無形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施佳.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模式的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
[2]張泉源.關于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投資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衛生產業,2019.
[3]黃娟,韓嘉,陳夢男,馬海燕.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醫院,2019.
[4]范若云,胡穎,許家仁.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延伸服務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