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嶒玲
案頭上《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剛剛翻完。
這種書不可快讀,只能細品,所以食不厭精,三五天看一點,慢慢地看,你會發現越看越上癮,尤其是看過的部分,等你忘了夾書簽,信手打開一頁,不管是否讀過,再看一遍依舊能會心一笑。
典型的如武大郎,大家都認為武大郎又丑又窮,是書一番梳爬對比,竟然發現他這小日子過得可以;再如明清的官場,大家都熟悉“十萬雪花銀”這句評價,但是讀了這本書,你才發現他們其實很窮苦;大家可能都沒想到氣候變化,小冰期的到來對政治影響如此之大,如此等等,著實讓人驚嘆于作者敏銳的洞察能力和入微的考據功底。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開設的物、化、生三門課,授課老師被我們這些十萬個為什么問得告饒的場景,有句話記憶猶新:“凡是與社會與自然與人類應用密切相關的問題,都很難回答。”——彼時的我,就沒想到文藝作品中,也存在大量仔細推敲就疑竇叢生的情況。
所以,要問倒一個自稱博學的人,就從這書中挑諸如古代的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宋朝女人地位如何、官不修衙、顧命大臣、官二代等考考對方,馬上打回原形了。未看此書前,倘若問我,我也會一時瞠目結舌;看過此書后,方知以前囫圇吞棗看書,錯過了太多。
掩卷而思,只能驚嘆這些毫不起眼的敗鼓之皮,居然能入作者法眼,還能以小見大。我們絞盡腦汁榨干書中知識后,總以為沒有營養了,但《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卻另辟蹊徑,用萃取法把習以為常的小問題一個個提煉出來,經過嚴密的考據后,卻能得出驚天結論!
這手法之高妙,令人欽佩。
所以,這書讀著讀著,就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震,恍然大悟。給人的啟迪,不是了解到了多少不起眼的知識,而是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視角,那就是另辟蹊徑,把問題往其他學科上引,多學科多重論證,角度之新穎、闡述之流暢、話題之時髦,讓我們拍案叫絕。
通觀全書,能看出古人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正之風,對民族和國家損害尤其大。全書表面上在說古人衣食住行,實則都是天高皇帝遠的一些交易,無論王公貴族還是衙門小吏,都在背地里進行各種交易,一個個盤算著個人前程與功名利祿,表面的忠心換來的其實是各種中飽私囊。因此,古代的中國多次改朝換代,都跳不出一個怪圈:勵精圖治后有了錢財,于是開始奢靡,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開始奔著優渥的日子去,漸漸地沉湎于紙醉金迷,無法自拔,到后期危機四伏,直到大廈轟然倒地。如此往復,就是層層累積的古代。
今日的我們,從這歷史長河中挖出沉積的河泥,你會看到埋有潘金蓮的金釵、西門慶的假牙、洗不凈的服飾、數不清的錢幣以及看不完的笑話、停不下的輪回、差不多的古今,都熔為一爐,在這本書中娓娓道來,讓你如癡如醉。
這本書如須彌芥子,包羅萬象,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