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學成為落實教育改革的關鍵詞,也是學科教師越來越重視的問題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還有利于學生發展數學思維,以獲得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對有效教學的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游戲場景;生活實例;小組合作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上升期,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抓住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并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之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同時,這一教學理念與素質教育觀念相契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的趣味化特征,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并使學生習慣性地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以保障數學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小學數學為切入點,從“構建游戲場景、引用生活實例、小組合作方式”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構建游戲場景,活躍課堂氛圍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大多數以數字、符號、概念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此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也常常使課堂產生沉悶的氛圍,導致教學低效甚至無效。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愛動這一心理特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構建游戲場景,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其中。這樣不僅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新知識,還能活躍課堂氛圍,以提升教學質量。
以“可能性”章節為例,為了使學生對可能性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筆者首先提出:“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做一個幸運轉盤的游戲,看看哪位同學比較幸運,能夠轉到一等獎。”由于學生們都想成為那個“幸運者”,于是學生紛紛舉手示意想要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這時,課堂氛圍變得較為活躍,在此情況下,組織學生開展“幸運轉盤”游戲活動,請每個學生走到講臺上,轉動課前準備好的轉盤。游戲結束后,提出:“剛剛有些學生是幸運者,轉到了一等獎,有的同學轉到了二等獎,有的同學轉到了參與獎,轉到哪個獎,都是有可能的,這節課我們就研究一下可能性”,于是展開了教學活動。因此,通過游戲活動,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使得后續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用生活實例,引發情感共鳴
數學知識大多數來自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學生常常對新知識產生陌生感,導致很難融入學習活動中,對知識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象的概念層面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新知識賦予生活化特點,并引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例,這樣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還能夠拉近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新知識的應用價值,以保障后續教學的順利展開。
以“負數”章節為例,為了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多個城市的溫度。有些城市最低溫度為零下20攝氏度,有些城市的溫度為20攝氏度,由于學生對溫度并不感到陌生,在此情況下,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各數所代表的意思”,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對某個城市的最低溫度與最高溫度進行敘述,再次提出:“如何運用數字代表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呢?”學生產生了求知欲望,于是引出了“負數”這一概念,并展開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因此,引入生活實例,不僅讓學生感同身受,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負數的理解,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小組合作方式,激發探究欲望
現代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恰恰順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并組織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使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其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以“位置和方向”章節為例,為了使學生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筆者課前請學生準備好刻度尺、量角器、鉛筆等學習用具。首先組織學生分組,隨后請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將導學案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如:“圖中,學校在小明家北偏什么的位置上,距離為多少?”隨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同時,學生將自己的觀念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分享、探討,并最終找到問題所對應的答案。一段時間后,小組代表將小組內討論后的結果表達出來,最后,筆者將學生表達的結果進行強調與補充。通過這一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每個學生獲得新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使學生在交流互助的過程中,思維更加具有獨立性和靈活性。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同時,教師也不能忽視學生內在情感的變化,使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熱情,此外,也應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活學生的各項潛力,從而促進有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楊建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7,4(4):117-118.
[2]張曉平.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用模式探究[J].學周刊,2017(2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