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佩川 王威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本質的科學課程。本文在對中美高中生物教材“酶”相關知識點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進行了探討。
一、知識點比較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本節內容名為“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共包括2個部分,酶的作用和本質及酶的特性,其中各部分的內容比較詳細。另外本節的兩個部分各自都有一個實驗探究,且實驗過程非常具體清晰,操作步驟嚴謹,但容易使學生按部就班,不利于探究性思維培養。在Hill版本教材中相關內容為“細胞中的有機物”,相關知識和碳水化合物、多糖等放在一節中去安排,雖然里面的內容沒有人教版本中那么多,但是知識點的難度一點都不低。而且在本章后面還有一個“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的探究性實驗來進一步深入探究酶的相關內容,而在實驗設計上也很注重學生的思維養成和實驗的多元化。
(一)知識點體系比較
人教版教材中,本節一共包括2個部分,酶的作用和本質及酶的特性。在酶的作用這一板塊當中,主要通過一個控制變量法的實驗及類比汽車過坡道來論述酶能降低活化能,而對于酶的本質的相關內容則主要是通過科學史的探究過程,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相關闡述的。而關于酶的特性部分,直接通過論述給出了幾個點,并用不同顏色來進行區別,中間還有一個實驗的小探究??傮w說來,人教版的知識很系統、很多、很注重學生知識的引導和啟發,教學目標比較清晰,但是內容邏輯較為混亂、層次不清晰,對學生的技能提升較弱。在Hill版本的教材中,涉及到的“酶”的相關知識較少,只是講解了其中一個很小的版塊——酶的作用,其中包括的內容主要是底物和活性位點、產物等,主要講解了一個酶促反應的大致過程,后面還有一個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美國教材知識的面不大,但是研究比較具體,邏輯清晰,且注重學生課下主動去探索去尋求的過程,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探究。
(二)涵蓋廣度和深度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知識包含的范圍比較大,就一個點的知識涉及方面比較多,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但是知識的深度并沒有那么難,學生理解起來也沒有那么復雜,也較容易吸收。而在Hill教材中知識的涉及面沒有那么廣,但是知識的深度確實有的,甚至于這節內容美國教材“鑰匙與鎖”的說法是在中國的高校生物學相關課程里面才會提及的。所以,美國的教學中比較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深入剖析,理解地更為透徹,非常注重核心概念的學習。
二、作業系統比較分析
人教版的教材中,每節內容后都會有對應的練習題,包括基礎題和拓展題兩個部分,都是對本節知識的測試,測試的內容也比較死板很生硬,主要就是為了中國的硬試教育而做準備。而在Hill版本教材中,每章節完了之后才會有對應的復習題,包括復習術語、理解要點、問題討論、理性思維這四個部分的內容,甚至于在最后一部分的內容還會舉出對應的生活中的例子。故美國教材中非常注重學生知識的系統性及學生的理解層次水平,甚至還有單獨的理性思維的版塊,在美國的教學中很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尤其注重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需要學生更多去思考去探索才能得出某些問題的答案。
三、插圖選取比較分析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本節內容的插圖主要是“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圖解”及科學史部分才有對應的圖解,其余部分對應的插圖涉及地較少,甚至于本節的重難點等學生不好理解的地方對應的圖解也很少,這樣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很空,沒有圖片來支撐,不容易去理解。在Hill版本教材中非常注重圖文的結合,在對酶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尤其是酶促反應過程,還用了一個非常具體和清晰的圖像來進行圖釋。并且在對應知識的實驗內容時,也會有相關內容的圖示說明,由此說明美國教材非常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框架及實物支持,注重圖文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四、教學評價及建議
(一)倡導探究性學習
2017版課程標準里面明確提出科學思維,科學探究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人教版教材中非常注重知識點的廣度但是深度又涉及不夠。并且學生總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生能夠真正獨立思考進行探究的空間比較局限,長此以往也很難達到新課標核心素養的要求,也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知識的傳授和實驗過程中盡可能給學生多的機會讓其展示,允許學生犯錯、出錯、識錯、悟錯、改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更可多的學生參與到積極的課堂學習中,老師應該適當放手,并非完全放手,要做好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更多地讓學生自己參與學習,在實驗中培養科學思維,自己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注重圖文展示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對于內容涉及的插圖比較少,且較多的插圖用在了科學史的部分,很注重于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對于某些較難的知識方面沒有插圖,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圖片進行支撐,也缺少對學生可以指導和引導的東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難以去理解和思考。而在美國的教材中,對于課本的重難點內容就會有圖片來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有的放矢,有實際的圖片進行支撐,學習起來也就相對容易。所以,在今后的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國內教材也可以配上具有代表的圖片,學習難點的圖片,不要與知識孤立開,否則知識就顯得比較干癟。所以,要注意圖片的協調運用,真正做到圖文結合,實際支撐理論。
(三)注重作業多樣化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作業系統的設置中內容比較基礎,且并沒有特別系統的復習要點及思維擴展,學生在進行練習的時候也比較單一,而且很容易造成題型單調,思維禁錮的后果。而在美國的教材中對于習題的設置比較多元化,而且學生的每個點要訓練的部分很清晰,從這一點來看,人教版的教材還有待提高作業設置的多元化和作業系統豐富度的完善,才能讓學生有所側重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左佩川(1995.10-),女,漢族,四川省綿陽市人,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