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肇銘
摘要:目前,高校設計類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市場對人才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與高校專業人才實踐培養質量的低下之間的矛盾。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用明顯,但現狀是各實踐基地單位接納的實習學生人數有限,實踐資源普遍短缺,無法滿足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實踐需求。深挖高校內部資源,充分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在校內創建實踐平臺,彌補校外實踐基地的不足,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本文提出充分利用高校校內教學場地條件,充分利用校政行企協同優勢,激勵調動教師社會資源,將資源整合集聚于校內設計創新實踐平臺的建構,在解決設計類專業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機會不足的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適合設計學科復合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實踐策略路徑。
關鍵詞:高等設計教育;創新實踐平臺;產學研一體化;策略建構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藝術學首次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成為第13個學科門類,使得其下的設計學等5個一級學科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偏重實踐性并與國家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設計學科,更是以其時代性、時效性在二十余年里取得了長足發展,設計類專業人才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自1998年國內大學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正經歷著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眾教育模式”的轉變。在201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達765萬左右[1],到了2019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已高達860余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開設設計學科的高校有近1300家,國內高校幾乎都有開設藝術與設計相關專業,在校專業大學生有120余萬人[2]。一方面,高校擴招有效緩解了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脫節的現狀,企業及用人單位不滿意,高校自身也不滿意。當下,基于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要舉措的進一步落實,擺在高校面前迫切的人才培養任務則是如何加強大學生創新實踐平臺的合理構建并積極發揮其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是著重強調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夠合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如何在高校內打造專業創新實踐平臺,如何通過創新實踐平臺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設計學科專業教育以及學科體系的建構,找尋更為時效的實踐教學發展路徑是當下的現實問題,也形成了如下的策略思考。
一、明確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在國家人才培養戰略層面的意義
高校保持擴招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合理調控結構,尋求人才培養實質則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長,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能力。”這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3]。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4]。這些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國家高等教育戰略的定位和措施,不僅是確保社會穩定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國民綜合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著力解決未來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等專門人才的需要。
但是,隨著我國大學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作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體系的基礎,現代大學的責任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的建構更具有現實戰略意義。
二、清晰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在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層面的定位
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創新也是設計藝術的靈魂。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的建構其重心是在“創新”,創新就需要在意識導向、管理體制以及實施方式等方面的大膽突破,不破不立,新時代的專業人才培養更需要打破常規的創新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設計類專業人才未來能否貢獻于社會經濟發展,成為主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助推區域經濟動態發展的動力基礎。當下,正確認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尋求對大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課題。對于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來說,強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其目的是側重于培養專業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造性的思維和拓展創新實操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高校內進行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就需要著重分析市場與行業對設計類人才的專業基本素養與綜合實踐素質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市場對人才在創新探索能力方面的期望。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不僅定位于專業實踐教學的輔助,更是定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基于前瞻性的人才市場需求研究來協助專業平臺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完善。
三、發揮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在彌補實踐基地不足方面的作用
面對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不足,廣開渠道,在高校內利用優勢資源自我打造、自我建設,通過校方的不斷重視和財力物力的不斷投入,定會逐步完善平臺的各項功能。但是,管理者和具體實操的專業院系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校內創新實踐平臺與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區別,相互的關系不是校內實踐平臺代替校外實踐平臺的關系。從場地面積、資金投入、設備建設到組織管理、實戰經驗等等,校外企業實踐平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清晰地明確,校內實踐平臺的優勢在于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辨能力、團隊鉆研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校內實踐平臺可以方便的將課堂實踐教學內容延展到課后二、三課堂,可以不受時間的約束,使課下實踐場地的使用效率達到極致,教師也可以更為便捷的參與現場指導。對于設計學科下的各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重要的教學內容,發揮校內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在彌補實踐基地不足方面的作用就是要將課堂講授與實踐平臺充分結合,可以邀請校外專家進入課堂,現場演示,通過實題實作、實題虛作、課題團隊協作等形式彌補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局限和學生參與校外基地實踐機率較小的不足。
四、借助校政行企協同構建方面的優勢加快創新實踐平臺建設
國家層面的若干政策明確了當前高等教育的任務,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正成為我國高校及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創新實踐的實質就是鼓勵當代大學生主動迎接市場的挑戰,各類創新實踐平臺的構建則是重要的基礎保障。當下的高等教育強調與市場需求密切接軌,尤其是國家這幾年特別強調應用型教育的重要性,鼓勵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設計類人才的培養更是以實踐應用為特點。加強設計類專業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實踐平臺的建構更顯重要,平臺作用的發揮決定著設計類人才未來走向社會的適應能力、創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
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創業實踐平臺是國家大力倡導的政策,而校政行企協同發展,形成政府對學校引導、高校與行業互助、學校與企業協同的良性發展局面是快捷推進校內實踐平臺建設的便捷路徑。有條件的高校應充分利用政府資源、行業資源、企業資源和校內資源,激發利用廣大專業教師的其他社會資源共同建設創新創業平臺是個更為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路徑。
五、形成實踐教學平臺在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方面的經驗積累
藝術學科的特色在于應用,設計類專業的強項更在應用,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理想模式是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應用教學。校內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作用是理順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關系,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高校的優勢在于理論研究,但積淀成熟的理論更需要實踐的具體檢驗,通過實踐能夠轉化為產能和經濟效益,回補研究經費的不足,使研究與實踐應用形成圓滿的閉環。然而,在現實教學中,絕大部分高校在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方面是不足的,通過建構校內創新實踐平臺,可以在這方面得以彌補和經驗梳理。可以通過教師和企業資源在平臺上成立實踐工作室,各工作室之間相互分工,互相協作,以實踐平臺項目為依托,使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實踐平臺轉化為設計服務,又能夠通過具體項目植入課堂教學,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完善交叉學科關聯,進而全面提升高校設計專業教學質量。
六、結語
在高校構建創新實踐平臺是彌補當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不足的重要解決路徑,是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校政行企協同構建育人體制優勢的重要展現,是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平臺。如何在平臺具體的構建過程中體現出其定位價值,發揮出其作用,通過平臺建構與持續實踐,圍繞學生創意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模式、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探索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團隊意識和綜合執行素養,尤其是體現平臺建構探索過程中的創新精神是重中之重。
注釋:
[1]: 中國新聞網2016-03-01,國新辦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2]:和必昌、張志宏.淺析如何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合格人才[J].大眾文藝,2012(06):255-255.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辦發〔2015〕36號。
[4]: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2]4號。
參考文獻:
1、張臣.大學生創新創業一體化實踐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262-265.
2、傅婧.藝術設計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研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7,3(3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