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淵淵
【摘 ?要】目的:探討負壓封閉式引流對四肢骨骨折術后傷口感染的治療作用。方法:從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四肢骨折術且傷口感染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清創治療,研究組實施負壓封閉式引流治療。對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以及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肉芽組織生長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取負壓封閉式引流可降低四肢骨骨折術后傷口感染發生率,對改善其臨床癥狀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負壓封閉式引流;四肢骨骨折;傷口感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79-01
隨著交通以及建筑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事故發生率也隨之增高,患四肢骨折的發生率逐年增多,在其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骨折的愈合,也要盡最大限度降低傷口感染發生情況。對于術后傷口感染的患者,傳統方法會采取清創加骨牽引治療,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較長時間愈合且傷口容易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恢復。我院以60例四肢骨骨折患者為例,就負壓封閉式引流對四肢骨骨折術后傷口感染的治療作用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行四肢骨折術且傷口感染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患者年齡在39-67歲之間,平均(52.13±1.15)歲,男33例,女27例,比較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經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并前述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傳統徹底清創治療。對患者感染傷口進行徹底清創并反復更換敷料,待其創面肉芽組織無膿性分泌物、無水腫、生長情況良好且血供豐富時對其行植皮或皮瓣轉移術[1]。
研究組:對患者進行清創后切除其中的碎小骨片,將嚴重失活的肌肉、肌腱清除掉,盡可能保留血管蒂,外露的骨骼部位用軟組織覆蓋。對于簡單的骨折患者可采用外固定器或者克氏針進行復位固定,將創面皮膚邊緣進行修整,并用生理鹽水(0.9%)以及雙氧水(3%)反復沖洗,根據創面的性狀裁剪維斯第敷料,將其邊緣縫合于創面周圍的皮膚上,用酒精(75%)對皮膚清創,再用生理鹽水(0.9%)將皮膚周圍的血跡擦凈,將生物透性膜覆蓋于維斯第敷料上,封閉創面,并將慶大霉素生理鹽水使用1根導管對創面進行滴注沖洗,將其余的引流管接到負壓源,負壓維持在20-80kPa,負壓封閉式引流清晰可見[2]。術后觀察患者創面肉芽生長、分泌物以及血供情況,引流情況較好者7-10天即可除去維斯第敷料并行植皮或皮瓣轉移術,清除壞死的組織,正常進行清潔與換藥操作,根據患者愈合的情況判斷是否拆線。
1.3統計和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
±s)、[n(%)]表示計量型數據以及計數型數據,用t檢驗計量型數據,用X2檢驗計數型數據,P<0.05表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
結果顯示,研究組肉芽組織生長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3.8%,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7.3%,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骨折的發生率與日俱增,隨著周圍軟組織損傷程度的發展會增加其傷口感染率,不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因此,對其損傷的窗口進行早期處理可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負壓封閉式引流治療可保持骨質及肌腱的新鮮,能夠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同時可減少換藥操作,為進行皮瓣移植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3]。我院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傳統清創治療以及負壓封閉式引流治療。分別給予傳統清創治療與負壓封閉式引流治療。對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以及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肉芽組織生長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取負壓封閉式引流可降低四肢骨骨折術后傷口感染發生率,對改善其臨床癥狀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馮子明,郭韶梅,袁中平,等.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四肢大面積皮膚撕脫傷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11):25-27.
[2] 朱家平.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及皮片移植治療肢體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21):4052-4053.
[3] 郭長青,潘建濤,孫建舫,等.改良VSD技術聯合洗必泰沖洗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感染及傷口愈合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5):74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