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梅
【摘 ?要】目的:探究在中晚期肝細胞肝癌治療中應用索拉非尼的臨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選取39例肝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均使用索拉非尼治療,并對比治療前后39例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索拉非尼應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晚期;肝細胞;肝癌;索拉非尼;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87-01
前言:肝臟是人體消化系統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極強的排毒作用,對維持機體內環境平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調查,我國的肝癌發生率一直處于提升的趨勢,到目前為止,我國肝癌患者已占據世界的70%,且肝癌屬于慢性類病癥,前期癥狀不明顯,極易被忽視,且隨著該病癥的逐步加重,癥狀會愈加明顯,但在被診斷為肝癌時多已發展至中晚期,因此致死率較高。如今醫療衛生技術發展迅速,對于肝癌臨床上多采用靶向藥物治療,與普通藥物相比,靶向藥物針對性更強,可直接作用于癌細胞。本次實驗中詳細分析了將索拉非尼靶向藥物應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組內共有3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9年5月至12月,經皮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后發現,患者符合肝癌診斷標準,可生存期>3個月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區疼痛、腹脹、乏力、消瘦等臨床癥狀,家屬已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39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39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68.25±2.14)歲。
1.2方法
選取由德國拜耳醫藥公司所生產的索拉非尼,每天服用2次,于早、晚餐前服用,每次劑量控制在400mg,并由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腹瀉、手足皮膚反應等,然后由醫師來調整藥物劑量[2]。
1.3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生活質量評分為準。
1.4統計學處理
將SPSS21.0作為本次實驗的統計學處理工具,生活質量評分使用(分)表示,若數據間差異較大,且存在統計學意義,使用(P<0.05)表示。
2.結果
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肝癌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類病癥,屬于慢性類病癥,前期對患者身體影響較小,隨著癌細胞的逐步擴散,患者腹脹、乏力、惡心、嘔吐等癥狀會愈加明顯,進而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據實際情況來看,導致肝癌的具體原因多為環境、飲食、不良習慣等因素導致,且合并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肝等情況者發病率更高。
臨床上對于肝癌患者的治療可采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靶向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病灶,對傷害人體的癌細胞進行遏制,或者對肝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因此靶向藥物針對性更高,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當前時代背景下,醫療衛生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在生物制藥方面。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采用索拉非尼進行治療。索拉非尼是一種新型靶向藥物,能夠對肝癌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在過去,多數靶向藥物多屬于單靶點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起到作用,而索拉非尼屬于新型多靶點藥物,患者在口服使用后,不僅可起到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同時能夠對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VEGFR等受體進行阻滯。但因藥物特性,少部分患者在用藥后存在腹瀉、皮疹、手足綜合征、脫發、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本次實驗中,將患者治療前、后的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評分作為觀察指標,用藥治療后發現,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了明顯改善,分別為(71.22±20.63)分、(62.88±10.28)分、(72.01±11.69)分、(82.09±12.08)分、(55.74±12.93)分,較之治療前,患者數據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肝癌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類病癥,多發于老年群體中。當前時代背景下老年人較多,且身體免疫能力較低,在長期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下,極大的提高了肝癌發生率,且由于中晚期肝癌致死率較高,使得治療難度大大提高,但在索拉非尼靶向藥物治療后,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其預后生活質量[3]。據本次實驗來看,將索拉非尼應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療中有極好的治療效果,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鋒. HIF-2α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介導肝細胞肝癌對索拉非尼耐藥機理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5.
[2] 陶其飛. 肝癌患者來源的移植瘤模型構建、特征描述及基于此模型的索拉非尼耐藥標志物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6.
[4] 史蕤,李然,趙冰清,焦園園,張艷華. 索拉非尼血藥濃度與療效和不良反應的關系以及在肝細胞癌治療應用[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7):1793-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