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謙 權隆芳
【摘 要】近年來,術后康復質量提升成為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門命題。八珍湯屬于補益劑中的氣血雙補劑,由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方而成。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術后康復領域,并取得良好的療效。筆者總結八珍湯在術后康復的不同形式、目的的運用,并在中醫學領域總結八珍湯的證治特色。
【關鍵詞】八珍湯;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02-01
1 引論
康復又稱恢復、整復或復健。綜合地應用醫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和職業等措施,對殘疾者和慢性疾病病人進行治療、指導和訓練改善或恢復生理和心理功能,重新參加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在醫學領域,康復主要指功能恢復。
八珍湯出自元·沙圖穆蘇的《瑞竹堂經驗方》,屬于補益劑中的氣血雙補劑,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人參、炙甘草、茯苓、白術各一兩組成,水煎服時再加入生姜和大棗。原方主治氣血兩虛證。證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為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合方,補氣與補血功效兼具,故以“八珍”名之。近年來,八珍湯不僅作為補益劑使用,在術后康復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選取近年來八珍湯在臨床術后康復過程中的應用,聚合諸多醫家對八珍湯加減應用之法,歸納其共同之處,以饗讀者,愿有收獲。
2 病因病機
創傷后人體全身各系統的調節處于一個復雜的應激狀態,神經系統及體液系統的調節失衡,會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患者在外科術后常會出現如貧血、傷口纏綿難愈、疲勞等一系列癥狀或疾病。依靠中醫辨證論治的思路,對患者術后康復中身體出現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具體以下幾種證型。
2.1 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證是指氣血不能互相化生,以氣虛和血虛癥狀相兼為主要表現的證。主要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爪甲淡白,經量少色淡,脈虛弱等辨證特點。患者在術中或多或少有失血,從而出現“氣隨血脫”。亦與患者年齡,工作,生活習慣等自身、社會因素有關。若機體出現氣血兩虛證,則可能出現術后傷口顏色淡白、愈合緩慢,肉芽組織增生少,術后疲勞等情況出現。
2.2 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證是由氣滯導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導致氣行阻滯,出現以氣滯和血瘀癥狀相兼為主要表現的證。表現為局部脹悶、刺痛,可觸及堅硬的腫塊,舌紫暗,脈弦澀。“血為氣之帥,氣為血之母”,手術中損傷二者任何之一,都會對另外一者產生相應的影響。術后皮下的出血有時可以阻滯氣機,影響康復質量。因“不通則痛”,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疼痛感也會相應增加。
2.3 脾氣虛
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運化失職,常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舌淡,脈弱緩,多因氣虛推動乏力,氣血生化不足。脾不統血,可見血行脈外所致的術后傷口出血過多,淋漓不盡。因脾主運化功能失常,術后多可見脾虛清陽不升導致的泄瀉和疲勞,亦可見傷口水腫以及氣化不利導致的尿潴留。
2.4 氣陰兩虛
氣陰兩虛證是陰液和陽氣均受耗傷,證見氣促,小便短赤,大汗,舌紅少苔,脈細數。可見腸燥津虧導致的便秘,津液不上承所致的口渴,傷口可見干燥枯暗,增生的修復組織較少。病因與患者自身體質、年齡,術前禁食禁水有密切關系。
2.5 濕熱下注
濕熱下注證是濕熱邪氣流注至下焦,可見濕熱痢疾、濕熱泄瀉。術后可見傷口潮濕、分泌物增加,炎性組織析出多,且顏色發黃。患者術前多飲食不節,尤其體型胖大者,體內多因脾虛聚集痰濕。
2.6心神不寧
心神不寧泛指各種原因導致以心悸心慌,心煩,失眠多夢,膽怯易驚等為常見癥的證候。患者因術后的疼痛,以及對疾病的不良心態,內心對于愈合過程恐懼等因素,內心情緒產生波動,以致患者休息不佳,傷口愈合不良。
3 辨證治療
3.1 氣血雙補
八珍湯原方即為氣血雙補劑,其直接運用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一方面部分醫院無法做到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差異性給藥;另一方面,八珍湯配伍十分嚴謹。方中人參與熟地黃相配,甘溫益氣補血,共為君藥。白術助人參益氣健脾,當歸助熟地黃補益陰血,同為臣藥。白芍養血斂陰,川芎活血行氣,使補而不滯,助地、歸以補血;茯苓健脾滲濕,炙甘草補中益氣,助參、術以益脾,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兼作使藥。兼加生姜、大棗,資助脾胃而和諸藥。
戚薇薇在肛周膿腫術后創面修復期,采用靜滴抗生素與西藥換藥的同時,予患者口服八珍湯,結果使用八珍湯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比僅使用西藥治療的觀察組平均創面愈合時間縮短5.5天,痊愈率提高35%,且無不良反應。表明八珍湯可加速傷口愈合。
黃孟麟等在治療老年直腸腫瘤術后疲勞綜合征時,讓實驗組患者從術前6天開始服用八珍湯,結果實驗組術后平均疲勞評分低于對照組0.8左右,術后七天Tf與Fn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客觀指標都表明八珍湯實驗組有效降低了患者術后疲勞。
王官林等在治療老年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貧血時,對照組常規檢測,治療組予以口服八珍湯,治療組患者術后1周和2周RBC與HB和總有效率均較對照組提高20%左右。證明八珍湯可以讓患者術后貧血的情況得到改善。
3.2 理氣活血
在出現氣滯血瘀時,單純使用八珍湯補益氣血療效并不是十分出色。此時,加減配伍理氣藥、活血藥會增強其針對性。理氣活血必須建立在八珍湯原有的氣血雙補法之上,患者在術后多出現虛證,而過量的理氣藥、活血藥的使用易導致“迫血旺行”的后果,使得本就虛弱的機體面臨更加嚴重的危險。八珍湯加丹參、木香、砂仁等味辛、具有理氣健脾、活血止痛功效的藥物,為常見的配伍方法。
李榮慧等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高位結扎剝脫術后氣虛血瘀證34例,運用八珍湯加活血通絡類中藥,結果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94%。說明八珍湯在創傷術后的恢復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劉曉瑩等在治療人流術后使用加味八珍湯治療,方用八珍湯加女貞子、干姜、旱蓮草、菟絲子、槲寄生、續斷、何首烏、丹參、益母草。治療后患者少有出現痛經、崩漏現象。總有效率90%,患者滿意。
豐銀平在治療心臟圍術期患者時,對照組采用適當藥物糾正心律失常和電解質紊亂、改善肺功能、鎮痛,實驗組另加八珍湯加減方口服,氣滯者加木香、砂仁。結果總有效率提升20%,心功能水平改善明顯。
3.3 健脾升陽
八珍湯內包含的四君子湯為健脾補氣的基本方,對于脾虛嚴重者,僅憑這四味藥難以達到良好的療效,這時需要加大其中補氣藥的使用比例,或者另加補氣藥參與配伍。從而達到補氣升陽,血隨氣生的效果。八珍湯加黃芪、山藥、重用人參等味甘、具有補臟腑氣功效的藥物,為常見的配伍方法。
李靈曉在治療肛門病術后并發癥時,使用八珍湯進行加減,若出現尿潴留,則選用八珍湯加木通、澤瀉、車前子、小茴香、杏仁等助膀胱氣化利水;若遇肛門墜脹者,重用人參、熟地、加入黃芪;脾虛者則再加山藥、扁豆。療效突出。
王美珩等在耳鼻喉術后患者治療中應用八珍湯加黃芪,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結果實驗組氣血兩虛癥狀90%得到明顯改善,高于對照組18%。證明八珍湯在治療患者術后愈合出現的虛弱癥狀有重要作用。
3.4 補氣養陰
八珍湯內滋補的藥物使用量過大,而某些患者若陰虛較為嚴重,則易造成陰陽平衡失調,從而使陽有余而化火。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須加入增液養陰藥,嚴重者則需要加入清熱瀉火類的藥物輔助治療。但這些藥物的添加需要隨證注意用量,以免使得陽氣出現虧虛。八珍湯加麥冬、玄參、生石膏等性寒,具有清熱養陰功效的藥物,為常見的配伍方法。
孫作山在各類外科術后使用八珍湯去人參、茯苓、熟地黃,加沙參、柴胡、砂仁、生地黃、陳皮,氣陰兩傷者重用沙參、生地黃、加麥冬,口渴者加天花粉。對比術后注射抗生素組。使用八珍湯的患者平均恢復時間縮短9天,且無感染出現。說明此八珍湯加減方可有效改善患者外科術后恢復情況。
劉永壽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使用八珍湯合大承氣湯治療,對照組僅補充電解質。使得治療組術后住院時間、精神恢復時間等指標改善20%左右,血常規正常比率高出15%。證明八珍湯合大承氣湯可以提高膽囊切除術后患者恢復速度。大承氣湯有峻下存陰之功,大承氣湯合八珍湯在攻補兼施的同時也可理解為補氣養陰。
3.5 清利濕熱
八珍湯多用于虛證,而部分醫家在保留八珍湯營養傷口,補氣血助愈合的同時,針對部分患者的濕熱體質以及愈合過程中出現傷口感染等辨證為濕熱下注的問題,加入清利濕熱的藥物配合治療,使得原方中的滋膩與熱性得到制衡,有利于療效的提高。八珍湯加蒼術、車前草、澤瀉等味苦淡,具有燥濕利水功效的藥物,為常見的配伍方法。
張焱輝等在運用八珍湯加減治療結腸癌術后氣血兩虛型患者時,對照組給予靜脈注射化療藥物,實驗組另加口服八珍湯,濕熱泄瀉者加車前草、豬苓、訶子;便膿血者加銀花炭、地榆、側柏炭、槐花;腹水者加豬苓、蒼術、澤瀉。結果實驗組有效率比對照組高30%,免疫水平指標明顯好轉,平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15%。證明八珍湯結合治療可使患者術后出現的氣血兩虛以及濕熱下注癥狀得到緩解。
吳越等在乳腺癌術后創面恢復期,治療組使用八珍湯加黃芪、薏苡仁內服,對照組西藥輸液消炎。結果治療組發生創面不愈合事件比對照組低78%,引流管平均放置時間減少2天,CRP數目在對照組30%以下,療效顯著。表明此八珍湯加減方有助于患者創傷愈合。
3.6 養心安神
在術后康復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生理上傷口或相關病癥的痊愈速度與質量,還要兼顧患者精神方面出現的一系列反應。部分患者出現的心神不寧證候,應通過語言上的疏導配合藥物進行治療。八珍湯加夜交藤、酸棗仁等味酸、具有養血安神功效的藥物,為常見的配伍方法。
江志俊在治療60例骨科患者術后恢復時,實驗組在清創抗感染的同時,采用八珍湯去熟地黃、川芎、白芍,加黃芪、生地黃、桃仁、紅花、丹皮;失眠者加入遠志、夜交藤、酸棗仁。對照組僅采用清創和抗感染治療。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23%。說明此八珍湯加減運用法可有效促進患者疼痛減輕,傷口愈合。
王蕾在治療結直腸癌術后患者時,予以口服八珍湯去川芎、白芍,加赤芍、薏苡仁、山藥、黃芪、白花蛇舌草、靈芝、敗醬草,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患者有效率在80%以上,3年后患者均無復發轉移,身體狀況好轉明顯。
孫曉太等在骨科病人術后應用八珍湯時,采用八珍湯去熟地黃,加生地黃、桃仁、紅花、黃芪、丹皮;失眠者加夜交藤、遠志、酸棗仁。結果術后各種并發癥有效率均在75%以上,且患者疼痛感減輕明顯。
4 評價與展望
從歷史來看,術后康復離不開西藥消炎止痛藥、外用愈合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其有效縮短了病人愈合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程度。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揭示了中藥方劑在術后康復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八珍湯作為其中之一,其藥理學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闡明了八珍湯改善造血功能、改善血液流變性、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機理,為八珍湯治療貧血和氣虛相關的病癥提供了現代理論化的實驗研究的支持,各醫家的臨床加減運用試驗拓展了其作為補血劑之外的應用途徑。八珍湯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外科、婦產科、腫瘤科、肛腸科等術后康復方面的疾病,尤其在加速疾病愈合康復、減輕腫瘤放化療等治療手段毒副反應方面療效顯著。但八珍湯的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還是較少,其有效成分尚未得到提取,由于劑型所限,部分醫院條件不足以讓患者術后立即得到使用;這些問題應在日后的科研與生產中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謝鳴.方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70-171.
李燦東.中醫診斷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姚振發,梁潤英.八珍湯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18,33(0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