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 要】目的: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診治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患者102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51例)在此基礎上加予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組(n=51例)。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相關指標情況、護理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差異不顯著(p>0.05),經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均優于護理前,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的總滿意度(96.08%)較于對照組(80.39%)更高,組間差異顯著(χ2=6.04,P=0.01);在比較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上,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9.41%)高于研究組(7.84%),組間差異顯著(χ2=7.83,p=0.031)。結論:對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予綜合護理干預其療效更佳,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視力的改善,建議積極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綜合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05-01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屬于一個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1]。隨著我國生活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水平,進而導致該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如不及時控制血糖水平,可導致各器官組織出現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2]。隨著醫療技術的飛躍發展,現在各種藥物和治療手段的進步,使得對糖尿病達到長期良好的控制效果,使得糖尿病人能活到他的預期壽命[3]。糖尿病性白內障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該病好發于老年人群中,且擴展速度非常快,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可達63.0%。臨床多為雙眼同時患病,可在數天或數月后出現完全性渾濁,影響患者視力,給患者心理及生理帶來不便[4]。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具有發病早,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因此易被診斷[5]。若患者出現視力下降明顯,則需進行手術治療。早期患者可給予藥物治療,視力下降明顯示典型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此類患者術后的免疫力及組織修復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控制較差,易發生糖、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極易發生感染、前房出血、纖維性滲出反應及眼壓升高等并發癥,嚴重影響術后預后的效果[6]。近年來,糖尿病性白內障疾病一直備受關注。因此,采取了綜合護理干預的路徑,有效的護理維持血糖的穩定,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診治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患者102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51例)和研究組(n=51例),納入標準:①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此次研究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③無精神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④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年齡不符合老年人標準,小于60歲;②合并其他嚴重的血液系統、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④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其中對照組病程在5~20年,平均病程(9.50±2.76)年;年齡在60~81歲,中位年齡(67.82±5.43)歲;男30例:女21例;研究組病程在6~19年,平均病程(9.18±2.50)年;年齡在61~79歲,中位年齡(65.43±5.20)歲;男27例:女24例;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超聲乳化白內障清除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其內容主要為:生理鹽水進行淚道沖洗,使用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并用抗生素滴眼預防感染,術后避免劇烈活動,并進行一定的用藥及飲食指導。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予綜合護理干預,其工作內容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及血糖監測、專科護理及并發癥護理。其中飲食護理為:對患者的體重、血糖水平及活動量進行全面評估,同時進行飲食注意事項的宣講,并制訂科學的膳食計劃,合理的飲食調節對術后康復具有積極作用[7]。遵循少食多餐的用餐原則,對肉類、脂肪類含熱量較高的食品進行控制,控制總熱量,合理安排各種營養成分,多食纖維素豐富的蔬菜、低糖類水果、魚類,合理控制血糖和體重[8]。餐后適當運動促進消化,還能降低體重。少喝酒,少吸煙,禁止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應做到清淡飲食,少糖、少油等,并控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mL以上,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血糖波動對術后造成康復影響。心理護理為:由于患此病者自身健康狀況較差,且該病沒有辦法進行根治,極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降低治療的效果。因此,需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和疾病健康知識的宣講,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傾聽并解答病患的疑問。講解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的基本常識,增強患者的信心,建立自信,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護理配合度,促進術后康復。用藥護理及血糖監測為:醫護人員應長期關注病患的血糖監測,患者需嚴格按照醫囑服用降糖藥物,護理人員應將降糖藥物的使用細致化,將用法以及用量寫在紙盒上,提高用藥依從性,同時避免發生患者多食或少食,進而影響術后眼部的恢復。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每日定時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檢測,若出現劇烈波動需及時通知醫師并進行處理。并發癥護理為:①角膜內皮水腫;②眼部感染及出血;③纖維性滲出反應;④眼壓升高,對以上的并發癥進行嚴密的護理措施。其一為:術后多伴有視力的模糊,臨床癥狀為角膜內皮細胞水腫、后彈力層皺襞等,應靜脈給予血活素,同時進行50.0%葡萄糖或激素滴眼液治療,以降低角膜內皮水腫。其二為:術后及時使用抗生素、止血抗感染,按時滴用眼藥水,動作需盡量輕柔,患者還需維持眼睛及自身的衛生。同時護理人員應對護理設備進行一定的消毒處理,避免交叉感染。其三為:術后患者易發生虹膜微循環損傷,出現眼脹痛、異物感染等刺激眼部癥狀。應給予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治療,改善癥狀,降低患者疼痛感和炎性反應。其四為:眼壓的升高與眼房角挫傷、晶狀體皮質等因素有關,術后需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脹痛、偏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及時檢測眼壓,還需給予250 mL 20.0%甘露醇靜脈滴注。專科護理為:詢問術眼疼痛情況,每日換藥時需仔細觀察眼瞼情況,看是否出現感染、前房出血等癥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調整工作,避免感染、出血癥狀加重,影響術后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記錄、統計并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相關指標情況(住院時間、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前房出血、角膜內皮水腫、纖維性滲出反應、眼壓升高、眼部感染),其中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自評量表進行評定,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進行測定,而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一般。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組間統計數值加以輔助分析,運用x的平方比較進行計數資料比較,以(%)表示,如P<0.05則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相關指標情況
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差異不顯著(p>0.05),經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均優于護理前,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的總滿意度(96.08%)較于對照組(80.39%)更高,組間差異顯著(χ2=6.04,P=0.01)。見表2。
2.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的前房出血、角膜內皮水腫、纖維性滲出反應、眼壓升高、眼部
感染例數分別為:2/51(3.92%)、5/51(9.80%)、3/51(5.88%)、1/51(1.96%)、2/51(3.92%),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5/51(29.41%),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應分別為:0、2/51(3.92%)、1/51(1.96%)、1/51(1.96%)、0,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51(7.84%),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9.41%)高于研究組(7.84%),組間差異顯著(χ2=7.83,p=0.01)。
3 討論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可對機體的大血管及微血管造成損害,屬于慢性疾病[9]。如不及時控制血糖水平,可導致各器官組織出現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糖尿病性白內障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該病好發于老年人群中,且擴展速度非常快,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患者長時間的高血糖水平,可加重各器官組織及腎臟的損害,極短時間內出現完全性渾濁,影響患者視力,嚴重時可造成視力的急劇降低甚至致盲,給患者心理及生理帶來不便[10]。臨床藥物治療能對糖尿病達到長期良好的控制效果,若病情嚴重則需手術治療。因此,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有效治療并配合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方法,能夠彌補常規護理的不足之處,能根據患者具體的血糖水平、活動量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完善科學的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及血糖監測、專科護理及并發癥護理,結合健康知識教育,改善其負面情緒。合理的膳食計劃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血糖水平。每日對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進行測定,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同時做好術后眼部專科護理監測,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綜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研究組研究組加予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在比較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上,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9.41%)高于研究組(7.84%),組間差異顯著(χ2=7.83,p=0.031);研究組的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差異不顯著(p>0.05),經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和患眼視力值均優于護理前,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的總滿意度(96.08%)較于對照組(80.39%)更高,組間差異顯著(χ2=6.04,P=0.01)。
綜上所述,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予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療效更佳,有效促進患者視力及血糖的改善,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建議積極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朱美霖, 王林.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 2018, 15(17).
陳萍.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分析[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18.
李莉. 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 2016, 11(9):254-255.
吳海燕. 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健康之路, 2017(6):178-178.
許俊華.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9, 25(6):995-997.
王明明.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診糖尿病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3).
李芝艷.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8):197-198.
肖莉. 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社區老年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9(21).
鄧秀清. 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社區老年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J]. 醫療裝備, 2017, 11(16):154-156.
王存娟, WANGCun-juan. 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及血糖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