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青
【摘 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在使用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后對于膽管癌疾病的效果。方法:選取50例2017年至2019年經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膽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之后使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出現的情況。結果: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例數少于對照組,數據存在統計意義(P<0.05)。結論:膽管癌患者在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后,要進行綜合護理干預,降低并發癥出現概率,在臨床中要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膽管癌;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2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on cholangiocarcinoma after endoscopic bili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biliary drainage. Methods select 50 cases from 2017 to 2019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carcino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etho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after endoscopic bili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biliary drainage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which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bile duct cancer; end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biliary tract combined with bile duct drainage; effect
膽管癌對患者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該疾病發病的原因不是非常明確,但是與膽管結石、原發性膽管炎等疾病有關系,在患上該疾病之后,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在治療中多會選擇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但是在術后經常會出現并發癥,如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應激潰瘍出血等,所以在術后需要做好護理方面的工作,降低負面因素對患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50例2017年至2019年經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膽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患者資料為: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68歲和35歲,平均年齡(55.3±2.6)歲;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69歲和34歲,平均年齡(55.4±2.5)歲。兩組患者同意對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和記錄,患者資料在年齡、性別上不存在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之后使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術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檢查,如凝血功能、血常規等指標;術前八小時不能進食、喝水。術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和記錄,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動作要輕;對患者的口腔、鼻腔等部位進行密切的觀察,有異物要進行清理。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抵抗病菌;觀察患者的皮膚顏色、糞便顏色,如果發現異常要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做法為:(1)做好衛生方面的各項工作,保證患者居住環境的干凈衛生[1]。(2)囑咐患者多休息,提高睡眠的質量。(3)做好心理護理方面的工作,減輕患者的身心壓力,提高治療效果。(3)多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多給患者講解疾病方面的常識,對患者進行安慰。
1.3指標觀察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出現的情況,并發癥主要是:血性膽汁、感染、出血、胰腺炎等。計算并發癥出現概率,出現率=出現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9.0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以(%)率表示計數資料,x2 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人數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3 討論
近些年患上膽管癌的人越來越多,該疾病在早期診斷難度較高,而且沒有明顯的癥狀,與正常人無區別,所以很多患者在檢查之后,都處在晚期,這樣就會增加疾病治療的難度,對患者來說非常不利,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在治療該疾病時,多會選擇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在術后做好護理方面的各項工作,開展綜合護理,降低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減輕負面因素對患者的危害。
本次實驗調查表明: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人數少,這就說明綜合護理對患者的積極意義較大,能夠降低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在臨床中應該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廖靜. 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RFA)聯合膽管引流術治療膽管癌的護理分析[J]. 醫學信息, 2017, 3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