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花
【摘 要】 目的:闡述骨盆骨折病發骶部、會陰部傷口難愈合患者施以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并分析護理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抽選我院收治盆骨骨折伴骶部、會陰部傷口難愈合患者52例,將其隨機分組,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施以針對性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用時(85.48±5.69)d、總住院時間(90.92±5.13)d均較對照組更短(p<0.05)。結論:骨盆骨折伴骶部、會陰部傷口難愈合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干預后效果確切,可促進創面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關鍵詞】骨盆骨折;會陰;難愈合性傷口;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20-0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acral and perineal wound difficult to heal in pelvic fracture, and analyzes the nursing effect.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52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difficult to heal wounds of the palate and perineum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care and comparative care. effect.Results: After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85.48±5.69) d and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90.92±5.13)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Pelvic fractures with difficult healing of the sacral and perineal wounds after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accurate effect,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wound,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Pelvic fracture; Perineum; Refractory wound; Nursing
骨盆骨折屬于臨床十分嚴重的一種外傷情況,多因外力大力作用于骨盆處所造成,對患者的健康乃至安全均產生一定威脅,需及時予以救治。此外,患者預后容易出現傷口難愈合情況,不利于患者恢復,因而,護理干預工作至關重要[1]。本文以2018.5-2019.5我院收治52例骨盆骨折伴骶部、會陰部難愈合性傷口患者為例,具體闡述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措施及作用,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時間自2018年5月開始,至2019年5月結束,研究對象抽選我院收治盆骨骨折伴骶部、會陰部傷口難愈合患者52例,將其隨機分組,對照組共計病患26例,包括男患17例,女患9例,年齡最小為28歲,最大為56歲,平均年齡(41.7±1.2)歲。觀察組共計病患26例,包括男患18例,女患8例,年齡最小為29歲,最大為55歲,平均年齡(41.6±1.1)歲。比對患者發現,兩組信息大致相近(p>0.05),符合研究所需。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由護理人員巡查監視患者病情變化,定期更換傷口敷料等。
觀察組予以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針對性心理干預
主動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骨盆骨折的誘發原因,并評估其當前心理狀態,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對于心理狀態相對穩定者僅采取口頭勸慰即可,并適當說明后續治療的方法和預后效果。如患者心理狀態明顯較差,則需開展細致的健康宣教,詳細說明治療方法、預期效果、不良反應、處理方式等,必要時可引入實例介紹,由同病房或鄰近病房內病友現身說法[2]。
1.2.2針對性環境護理
通常骨盆骨折合并骶部、會陰等損傷時創面普遍較大,且無法正常更換體位,患者修養時大多處于被動體位狀態,長期壓迫下很容易造成壓瘡。此時應選擇臀部鏤空的氣墊床進行修養,以保證臀部、會陰部等位置適中處于相對懸空狀態,降低對損傷部位皮膚的壓迫,提高局部血運效率,也進一步方便對該處皮膚進行敷料更換和清潔[3]。
1.2.3針對性創面護理
如患者為早期感染,則需先將創口附近膿液清洗干凈,可使用濃度為3%的雙氧水溶液,清洗完畢后再使用生理鹽水將雙氧水洗凈,以免對創面軟組織造成進一步刺激。完全洗凈后使用一次性醫用紗布吸干水分,并以碘紗布條填充創口,適當加壓后放置引流管。待創口封閉7d后進行二次清理,此時使用安而碘清洗,并以坐浴的形式浸泡約5min,再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清理后包扎。隨后每隔14d對仍處于壞死狀態的軟組織進行減除清理,并以藻酸鈣鹽紗布條填充創面,外用棉墊進行保護[4]。
1.3觀察指標
評測兩組患者護理療效,比較差異性。分為優、良、差三個級別。優:創面愈合面積超過80%以上;良:創面愈合面積超過50%但不足80%;差:創面愈合面積不足50%。總護理療效為優占比率與良占比率總和。記錄各組患者創面愈合用時及住院總時長。
1.4統計學分析
整合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系統內處理,以p<0.05形式表現差異情況。
2 結果
2.1護理療效評估比對
通過針對性護理觀察組患者,其總護理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臨床指標記錄比對
觀察組患者此次創面愈合用時、總住院時長均相較對照組更短(p<0.05),見表2。
3 討論
骨盆骨折大多由于外傷所引發,加之盆腔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會出現合并骶部、會陰部等復雜性損傷,不僅導致創口滲液情況嚴重,且會造成更大的感染幾率,給護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問題[5]。在實際護理時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心理干預、環境護理和創面護理,緩和負面情緒,改善住院環境,以患者創面恢復情況采取不同的清洗處理,選擇不同的填充輔料,其中藻酸鈣屬于無纖維高吸收材料,可吸收自身重量近24倍的滲液,有效保證患者創面的恢復,同時其還可以將創面分泌出的鈉鹽轉變成凝膠狀,給創口恢復提供濕潤的基礎環境,促進新生肉芽的生長。
參考文獻
張亞榮,楊艷.會陰側切傷口感染導致竇道形成后的換藥與護理策略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8):2331-2333.
李艷麗.糖尿病高齡患者會陰部難愈傷口一例護理體會[J].青海醫藥雜志,2019,49(1):32-33.
熊萍.個體化營養護理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9,29(1):178-179.
韋金益.綜合護理干預對骨盆骨折患者圍術期疼痛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9,(51):170.
張海艷,李連欣.系統化護理對螺釘固定治療骨盆骨折患者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35):2749-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