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雨 黃先麗 焦玉蓮 胡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稅制變遷始終配合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稅收收入的增加會倒逼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所得稅比重以及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以來,湖南省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但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協調、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為此,基于稅收的調控功能,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稅制變遷;產業結構;影響
1稅制變遷影響湖南省產業結構的實證分析
考慮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時代背景,本文選擇湖南省2005-2018年的數據。首先選取第三產業產值占總產倩的比重來表示產業結構(Industrial Structure),其中稅收負擔指標(Tax Burden):總稅收收入/地區生產總值、稅制結構指標(Taxatlon Structure):直接稅收入/間接稅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指標(Fixed AssetsInvestment):第三產業的同定資產投資占總同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本文搜集的所有原始數據來源于《湖南省統計年鑒》。
1.1實證分析
從回歸結果來看,可決系數R-squared=0.808676,且修正后的可決系數為0.751279,表明模型擬合的較好。然后,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得臨界值F=8.08小于F=14.0891 1,說明
從變量來看,首先,稅負的增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從企業角度看,整體稅負的增加會導致企業資金壓力大,難以有多余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投資等方面。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越快,稅收征管政策更加完善,稅收收入也會迅速增長。而財政收入增多,政府就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建設,從而倒逼產業轉型。第二,稅制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由于我國間接稅比重較大,并且企業所得稅也是由企業在負擔,導致我國許多企業反映稅負過重。優化直接稅與間接稅收入結構,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創新活力和國際競爭力。最后,投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加大對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要素利用率,對產業技術升級、創新研發都有極好的影響。
1.2實證結論
在湖南省2005-2018年稅制變遷歷程中,主要有“取消農業稅”、“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增值稅轉型”、“營改增”、開征“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我國農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取消農業稅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為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2007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取消了外資企業的特殊稅收優惠,為內外企業競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稅收優惠也傾向于順應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和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有效防止了盲目引入外資,提高了外資的質量。2007年湖南省開始增值稅轉型試點,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后購買固定資產的稅款可以抵扣,這使得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稅收負擔下降,也刺激了企業引入新沒備、新技術。2016年湖南省全面推行營改增,營業稅改為增值稅能有效地消除重復征稅問題,大大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增強了投資和消費的活力。2018年開征環境保護稅,一方面增加了排放污染企業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這類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鼓勵這類企業使用先進的污染處理技術,向綠色發展轉型。
2湖南省產業結構的現存問題
從湖南省各州市的發展來看,區域間發展極不協調。長株潭地區比較發達,湘西地區嚴重落后。由于湘西地區多山多水的天然環境,第三產業相對來說發達一些,而由于交通不便、技術人才稀缺,導致工業發展還是重工業為主。其他地區產業發展較為均衡,但相比長株潭地區還是差距較大。從湖南省三次產業的發展狀態來看,現代化農業發展緩慢,沒有特別突出的支柱產業。而輕重工業的發展不均衡,優勢行業集中于鋼鐵、石油等消耗資源較多的重工業。這種粗放式發展對湖南省的環境承載、資源供給產生較大壓力。近年來,第三產業雖增長十分迅猛,但依然存在著新興服務業發育不成熟的問題。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第一、二、三產業都要具備持續健康的發展狀態,三大產業之間相互聯系,促使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3結論與建議
經濟轉型的制度環境決定了稅制變遷的路徑,稅制改革既是優化稅制內部問題的變革,也是順應國家戰略發展目標的調控手段。對稅收制度而言,應該順應經濟發展目標,制定針對性的政策,高效引導發展方向。第一,要引導農業精深加工的發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業現代化。第二,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三要理性看待區域問差異,因地制宜發展第三產業;第四,全面立法、清費改稅,提高直接稅比重,建沒現代化稅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