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在經濟高速發展形勢下,我國建立健全了中央銀行制度,即由中央銀行主導和下屬不同股份制商業銀行、四家國有銀行共同構建,使得銀行金融得到快速發展。金融創新不僅影響銀行金融發展,還影響我國我國貨幣政策,進而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以本文基于相關文獻資料,分析了金融創新對貨幣的影響,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金融創新;貨幣政策;影響分析
“金融創新”已經成為西方金融業的發展趨勢,金融體制及金融宏觀調節等更是隨著金融創新海潮興起而得到完善,整個金融業更是因此進入及迅猛發展階段,對全球經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而貨幣政策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受到了金融創新的影響,包括貨幣政策工具、貨幣匯率、貨幣利率、貨幣需求量及貨幣供應量等都深受金融創新影響,由此可見金融創新的影響力及重要性有多大,理應得到重視及關注。所以下文先簡單概述了金融創新,然后在該基礎上從匯率、需求及供應、政策工具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一、“金融創新”的簡單概述
“金融創新”實質上就是重新組合各種金融要素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使金融業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和創新金融機構、工具及業務等,以創造成各種新型金融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金融產品需求。很多文獻顯示,有效的金融創新,不僅能夠為客戶創造出新的金融產品,還能夠創新和完善金融交易方式,并擴大金融市場,從而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機構,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1]。金融創新的目的還在于提高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及生產效率,其本質就是希望通過創新來強化各金融要素的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以保證金融業創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金產品。
關于“金融創新”,西方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已經大力推進,并在70年代取得了很好成果,使得金融創新在80年代就風靡全球,甚至形成了影響全球經濟的金融創新浪潮,90年代便在我國盛行,對我國貨幣結構、政策工具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引起各大領域關注,故必須加強金融創新,以完善貨幣政策。
二、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一)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
主要是對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政策工具的影響,具體如下:首先,金融創新影響下很多金融業務在市場上都被公開,這就使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業務,諸如融資證券、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一旦了解后人們就很難輕易的去購買任何金融產品,會進行貨比三家后才能決定購買,這在無形之中加劇了金融業競爭形勢,間接性改變了金融機構負債結構比例,降低整個銀行體系存款,導致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政策效力弱化。其次,“金融創新”本身就是擴寬金融機構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有效降低了資金借入成本,并強化了資金借入便捷性,使得金融機構逐漸脫離對再貼現的依賴,間接性削弱中央銀行再貼現窗口對金融機構的重要性,從而弱化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政策效應[2]。最后,“金融創新”加快了證券化和金融市場發展速度,使得各種公開性市場業務被開發,提高公開市場業務的作用力,使得金融市場不再完完全全的依賴于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政策。
對公開市場業務的作用力主要體現在:①金融工具的創新為公開市場業務提供了更多的可操作性買賣工具,增強了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吞吐能力;②金融創新能夠補充金融機構流動性資產,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將市場買賣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結合起來;③金融工具創新完善了經濟信息獲取渠道,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交易者提高了對各種經濟信息、動態和金融市場行情的重視度及關注度,讓金融交易、貨幣政策等信息更加透明[2-3]。
(二)對貨幣利率的影響
首先,金融創新會縮小世界各國之間利率差異,更為投資者營造了良好的金融交易環境,還完善了金融產品交易系統,擴大了國際金融市場。因為不同國家的貨幣價值不同,相應的貨幣體系、政策等也不同,所以貨幣利率也不同,導致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利率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就意味著不同金融市場下的投資收益率不同,而金融創新的目的就是縮小利率差異,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3]。其次,金融創新會使市場利率逐漸突破利率管制,提高了貨幣利率的靈活性,從而衍生出更多便捷的金融工具,而這些金融工具則能夠有效規避和減少各種金融風險發生,從而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金融工具的創新會提高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使得金融機構逐漸脫離對中央銀行的依賴,迫使中央銀行放松利率管制,逐漸削弱了中央銀行的利率控制能力。
(三)對貨幣需求
首先,“金融創新”在很大程度改變了貨幣結構,所以貨幣需求量也會隨之改變,因為金融工具、業務等的創新強化了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業務能力及生產能力,使得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量減少。其次,因為金融創新完善了金融結構及工具等,使得金融機構找到多種可替代貨幣的資產形式,間接性降低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量,例如貨幣性較強、安全性高、流動性高和盈利性高的金融工具,都能夠替代一定的貨幣資產[4]。再次,金融創新過程中應用到了各種信息網絡技術及通信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金融業產生了電子“貨幣”,節約了貨幣發行量,大大縮小了現金使用范圍,降低對傳統貨幣的需求。最后,金融創新促使傳統貨幣轉變傳統需求動機,導致相應的貨幣需求函數穩定性降低,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減少對傳統貨幣的使用,增加閑置貨幣。
(四)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首先,金融創新擴大了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這意味著貨幣的供給主體也得到了擴大,金融機構可選擇的貨幣供應渠道增加,降低了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控制力。因為金融創新模糊了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混淆這兩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功能上,迫使中央銀行擴展貨幣供應主體,從原來的二級主體擴展到三級主體,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其次,金融創新完善了金融工具,衍生出適合金融交易的電子貨幣,并在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和IT企業等得到發行和應用,使得中央銀行供應受到限制[5]。最后,放大了貨幣乘數,使得金融機構的貨幣創造能力得到強化,間接性弱化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力。因為貨幣乘數不僅影響存款準備金率和通貨比率,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和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等指標,而且都與這些指標呈負相關關系,即貨幣乘數放大,則存款準備金率、通貨比率、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和銀行超額準備金率就會降低,從而影響貨幣流通穩定性,弱化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控制力。
(五)對貨幣匯率的影響
金融工具創新會促使貨幣利率互換,如票據發行便利等金融工具的創新,提高了借貸便利性,通過信用審核就能夠完成借貸業務,提高資本的國際流動性。還對貨幣匯率的未來趨勢預期產生影響,使二者產生互動。
(六)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金融創新完善了金融體系、交易工具、業務體系及服務項目等,使得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量降低,阻礙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削弱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程度,從而增加了貨幣政策執行難度。例如,擬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時,金融機構可通過歐洲貨幣等市場籌措資金,抵消了緊縮性貨幣政策效應,使得各種銀行機構在金融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結語:
總之,我國金融業與貨幣政策一直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即合理有效的貨幣政策能夠促進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金融創新及發展則能夠促使貨幣政策不斷得到完善,所以加強金融創新勢必會影響貨幣政策。通過分析了解到,金融創新包括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等創新內容,這些內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貨幣政策,諸如貨幣匯率、利率、供應、需求等相關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創新的影響,進一步證實深入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明.淺談我國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商訊,2020(07):63-64+67.
[2]焦艷林.金融創新對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9(12):33+28.
[3]曹曉港.芻議金融產品的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9(04):99-100.
[4]曲衛東.金融產品創新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探析[J].中國市場,2016(42):97+102.
[5]王坤,武昱含,張玲玲.金融創新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5,34(2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