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福
摘 要:伴隨著人民幣定價機制逐步向市場化靠攏,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成為了一項新常態。和單邊升值相比,雙向波動下的匯率風險管理對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匯率雙向波動中的風險問題,提出了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措施。
關鍵詞:企業 ?匯率雙向波動 ?風險管理措施
現階段,人民幣匯率長期單邊升值或者是貶值情況已經逐步消失,人民幣匯率波動呈“過山車”趨勢。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日益深遠。如何在匯率波動新常態下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已成為涉外企業需關注重要的問題。
一、匯率風險概念
對于境內企業(非跨國投資企業),匯率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所從事的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或持有的債權債務因匯率的不確定性導致的實際支付現金流量的變化。具體表現形式上可分為現金流風險和匯兌損益風險。二是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因未預測到的匯率變動而引起的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變化,影響企業未來收益及現金流,并進而影響企業內在價值。本文主要探討交易風險的防范。
二、對于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現狀和相關問題的現狀分析
以往因為人民幣匯率較為穩定,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意識不高。自從國家改革匯率形成方式后,企業深刻體會到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諸多措施進行管理。特別是近些年,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率逐漸降低,匯率的影響更為重要。諸多企業均開始重視匯率風險管理,并借助金融衍生產品等多項金融工具來鎖定匯率。可是,不少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依舊是沿著單邊升值形勢下的慣性,未了解到匯率環境中發生的變化。
(一)匯率風險管理思路較為簡單
當匯率單邊升值的時候,出口業務一般是關注升值情況,主要從銀行報價和公司業務規模等方面入手,選擇企業的匯率操作時點。而對于進口業務來講,則是盡量延期付款,以此獲取良好的匯率升值收益。不過基于雙向波動狀態中,企業在考慮匯率走勢的過程中,除了從政策入手之外,還應當分析經濟環境的變化。
(二)管理方式過于滯后
在管理匯率風險的過程中,企業一般是以財務人員為主,按照具體的業務成交額度和銀行進行聯系,然后成交。企業財務人員雖然在對業務的掌握方面有著諸多的優點,可是對金融工具的操作以及匯率變化的分析水平還有待提高,操作方式通常是以主觀判斷意識為主,缺少定量化的思考。部分人員也只是將匯率管理當成財務部門的附屬職能,沒有制定考核激勵措施,積極性較低。
三、新形勢下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相關措施
當前階段,作為企業而言,需要認識到當前市場匯率所發生的變化,改進自身的管理方式,積極地應對匯率風險,牢牢樹立正確的匯率風險觀念,確定匯率風險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防范匯率波動所造成的風險。
(一)匯率風險管理目標
匯率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降低匯率波動對現金流量、利潤總額及資本保值增值的影響,提升企業價值。
(二)匯率風險管理原則
一是管理中性原則。匯率風險是中性的,匯率管理對于企業的最大意義在于鎖定外匯資產負債的匯率不確定性,提前鎖定成本或收益,并非賺取超額利潤的手段,在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的情況下,也有必要主動承擔一定成本(如期權費)提前規避風險。企業應重視匯率風險,有必要結合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基本面、市場技術面等分析未來匯率走勢,但不宜去賭未來某個時點匯率是升還是貶或升貶幅度是多少,應樹立正確合理的匯率風險管理理念。
二是全流程管理原則。匯率風險源于幣種錯位。幣種錯位可源于企業投資決策作出起。如果僅在事后運用衍生工具進行彌補性管理,效果往往不佳,成本也高。匯率風險管理應從投資決策作出開始就積極介入,以事前規避、幣種配對帶來的自然對沖為主,并在事中動態監測。事后,運用衍生工具對沖仍存在的敞口。
(三)匯率風險全流程應對措施
一是事前的運營方式管理。企業需提前做好匯率風險的事前規避。在簽訂合同時,可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如出口合同使用硬幣結算、進口合同用軟幣結算;在合同中列入套期保值條款,通過調整價格或利率等來防范風險;可以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或者要求客戶預付貨款;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可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多樣化貨幣,實現分散化效果。此外,也可采用外匯應收應付進行平衡等外匯資產負債管理方法、以及通過融入外幣提前結匯的方法鎖定一定期限后可回籠的外幣貨款的匯率風險。
二是加強事中監控與預測。結合市場匯率預測,分幣種貨幣性資產負債余額及分幣種資金計劃、會計部門提供的已確認的匯兌損益等信息,企業可實現對外匯交易風險敞口的動態監控及對匯兌損益的滾動預測,并可利用各貨幣對匯率歷史波動率及期權隱含波動率的數據,對匯兌損益預測開展敏感性分析,有助于企業管理者提前研判外匯風險的影響,并作相應的決策。
三是采用事后匯率風險對沖工具,如采用合約性避險和經營性避險方法進行管理。經營性對沖方法主要包括選擇有利貨幣、提前與延后支付、應收應付平衡法、貨幣多樣化、提前售匯等,合約性避險主要采用套期保值工具。前者主要體現在事前規避階段,后者主要是在采取經營性對沖方法后,對于無法通過事前規避或自然對沖管理的匯率風險,可采用衍生品開展風險對沖。常用的工具包括外匯遠期、期權、貨幣掉期等。衍生品具有杠杠性,利用衍生品交易應遵循套期保值原則,優先采用簡單的衍生工具。
運用外匯交易品種進行事后對沖,受監管政策影響大,如遠期購匯需要承擔20%風險準備金帶來的成本、提前購匯時間只能控制在5天內、部分品種無法差額交割等。對沖時需要考慮監管因素,在合規地前提下運用外匯交易工具。
(四)匯率風險管理配套措施
1、完善匯率風險預警制度。
首先需建立完善的匯率風險預警制度。例如,關注宏觀經濟中的經濟指標增長、相對利率指標等等。如果相關的經濟指標遠超公司的警戒線,就需要及時有效地采取相關的措施。企業還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外部機構的合作,進而發揮出企業的業務專長,提高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
2、落實完善的風險管理思路
首先是需要確定外匯風險敞口金額,其次是企業應操作的套保比例。最后需要依據歷史的金額以及相關的合同條款來確定未來外幣現金流分布,最終確定金融工具的具體分布。
3、豐富并合理地利用金融工具
除遠期結售等經常用到的金融工具之外,還需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從而企業可以進一步嘗試靈活性比較大且風險較低的金融類型產品。
4、完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
企業應積極地配合專業的人員管理匯率風險。對于一些有條件的企業而言,還可以專門成立匯率風險管理部門。匯率風險管理部門,不僅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在人員流動、績效考核方面也要與其他的部門經營區分,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第二,精細化管理匯率。如果可考慮選擇擇期交易,及時地關注匯率價格變動的具體情況,在價格相對合適時候選擇遠期交割等等。
四、結束語
以上所述,企業在匯率雙向波動的環節中還存在著較多的風險問題,這就需要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制定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從而降低匯率波動對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使企業能專注自身所長,提高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抗.企業在匯率雙向波動下的風險管理[J].河北金融,2019(10):28-32.
[2]馬雪菲.匯率雙向波動下內蒙古地區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選擇[J].北方金融,2019(09):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