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目的:統計學分析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給予盆底康復治療的效果。方法:樣本時間:2017年1月-2019年1月,樣本來源:我院收治的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分為對照組40例,治療組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盆底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尿失禁狀況評分和盆底肌力正常率。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對照組與治療組尿失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尿失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盆底肌力正常率(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給予盆底康復治療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4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28-01
壓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噴嚏、咳嗽等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滲漏,患者會出現咳嗽、噴嚏、大笑等腹壓增加時不自主溢尿等,嚴重干擾患者正常生活,患者極易產生心理負擔,威脅身體健康。臨床經驗顯示[1],給予患者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本文作者選擇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旨在分析盆底康復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分析過程如下所示。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法:樣本時間:2017年1月-2019年1月,樣本來源:我院收治的80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分為對照組40例,治療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40歲,平均(31.50±4.50)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年,平均(7.50±2.00)個月,初產婦22例、經產婦18例;治療組患者年齡最小24歲、最大41歲,平均(32.50±5.00)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1年,平均(8.00±2.50)年,初產婦23例、經產婦17例;兩組產婦一般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患者由于正常生活受到極大困擾,會因此形成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身體健康,醫護人員應注意關注患者異常情緒,緩解不良心理狀態。于生活中,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性收縮提肛肌運動,進行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以促進病情盡快恢復。
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盆底康復治療:采用盆底康復治療儀(生產企業:廣州杉山公司,型號:Phenix USB4)進行治療,于治療前,叮囑患者將膀胱排空,肌電探頭置入患者陰道內,對盆底肌綜合肌力進行評估,根據四道通生物電刺激,電流強度逐漸增加,患者感受為無痛但有刺激感。在此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對其II類肌纖維收縮、肌力進行訓練,之后觀察操作屏幕,掌握反饋信息,對患者會陰收縮、尿急等功能進行正確訓練。此外,對其盆底肌肉進行增強訓練,每周訓練次數3次最佳,每次時間為30分鐘即可,連續治療10-15次,患者出院前,叮囑其進行提肛運動鍛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尿失禁狀況評分和盆底肌力正常率。
1.4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尿墊試驗為陰性,尿失禁、尿漏癥狀顯著改善甚至消失。有效:患者尿失禁、尿漏癥狀有所緩解,50%以上。無效:患者尿失禁、尿漏等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X100%[2]。
根據PFDI-20、PFIQ-7尿失禁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失禁主觀感覺進行評分,分數越高患者感覺越好。
盆底肌力正常率判定標準:根據手法檢測對其盆底肌力進行檢測,共6級,0級表示患者無感覺到任何陰道肌肉收縮;I級:手指可察覺到輕微顫動;II級:可察覺到肌肉顫動但不能完全收縮;III級表示可察覺到陰道肌肉收縮自如,每次可持續3s;IV級表示可察覺到肌肉收縮自如,每次可持續4s;V級表示收縮自如,可持續5s。III級及以上表示患者盆底肌力正常[3]。
1.5統計學分析
以軟件SPSS21.0為檢驗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X2檢驗計數資料,(-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尿失禁狀況
治療前,對照組與治療組尿失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尿失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盆底肌力正常率
治療組盆底肌力正常率(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年齡、生育、盆腔臟器脫垂、肥胖等因素都會導致患者發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輕度癥狀尚可正常生,但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患者則需佩戴尿墊進行生活,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與社交,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臨床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的雖可改善臨床癥狀,但手術后患者易產生并發癥,影響臨床效果。本文研究中電刺激通過對其損傷的盆底肌肉神經進行反復刺激,可有效增強其肌力、韌帶彈性,對尿道控尿功能有所改善,之后根據反饋信息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形成條件反射,對其I類肌、II類肌收縮、放松能力進行訓練,改善其功能。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患者盆底康復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尿失禁狀況,提高盆底肌力正常率。
綜上所述,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給予盆底康復治療的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王紅丹,張宏婷,李林藝.盆底康復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婦幼健康,2019,(19):96-97.
楊麗,劉華,史宏暉,等.產后6周手法盆底肌力測試的可靠性及與sEMG的相關性[J].
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2):5527.
李碧玲,劉玉云.盆底康復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