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冰
【摘 要】目的:分析踝關節的損傷臨床康復治療當中運動療法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本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踝關節的損傷100例病患納入研究對象范圍,將該100例病人平分成兩個研究小組,即為實施基礎康復治療的常規組(n=50),除基礎康復治療外運用運動療法的研究組(n=50),觀察兩組效果。結果:在踝關節的活動度和治療效果方面,相比常規組,研究組的優勢突出,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開展踝關節的損傷臨床康復治療當中,通過運動療法的有效運用,可達到良好的康復療效,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康復治療;踝關節;損傷;運動療法
【中圖分類號】R2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64-01
為深入研究關于踝關節的損傷臨床康復治療當中運動療法的應用價值,將本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踝關節的損傷100例病患納入研究對象范圍,分別實施基礎康復治療、除基礎康復治療外運用運動療法,以下為具體的結果:
1 一般基線資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本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踝關節的損傷100例病患納入研究對象范圍:研究組,病患的男女比例即為29/21,年齡的區間范圍57-71歲,平均的年齡(61.55±2.33)歲;常規組,病患的男女比例即為27/23,年齡的區間范圍58-73歲,平均的年齡(62.33±2.66)歲;所有的病患、家屬們均知曉、應允此次臨床試驗觀察,同意書已簽署。兩組病患資料間的差異無統計意義,可比性存在,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規組實施基礎康復治療:主要包含著常規的站立、慢跑和負重等康復訓練治療;研究組除基礎康復治療外運用運動療法,基礎的康復治療方法同常規組,運動療法主要是結合病患病情具體恢復情況,開展階段性的運動訓練,詳細如下:(1)階段1。運動內容以大關節的活動度,有效避免肌腱、肌肉與肌鞘粘連被動牽拉。①開展踝關節的主動運動。運動前期,指導病患主動開展踝關節屈伸、扭轉、內外翻等活動,具體活動度以病患無疼痛為宜,持續2min;②開展踝關節的被動運動。指導病患坐于墊子上面,雙腳盡可能的向前伸直,彈性帶一端需系于病患腳前方,而另外一端則需受試者逐漸向前、向后及左右牽拉,放松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在牽拉至最大位置后,持續1min;③開展靜力抗阻訓練。前面的訓練內容同被動運動實操方法。拉彈力帶時,踝關節的靜力收縮應維持中立位置,持續1min;④開展平衡板的運動訓練。自從旁協助逐漸過渡到無協助,開展,維持15s平衡狀態,10次/組,每次間隔休息時間以15s為宜;(2)階段2。運動內容主要是持續增加關節的活動度與肌肉力量。①開展踝關節的主動運動,方法同階段1;②開展踝關節的跖屈運動訓練。坐在墊子上面維持坐位,雙腳盡可能向前伸,把彈性帶系于病患腳前方,雙手緊握彈力帶,雙腳向前推,達到最大的活動度后,維持1min,3組/d、10次/組;③開展踝關節的背伸運動。前期準備同上,而后,彈力帶一端需系于腳前部位,另外一端則固定于腳前位置牢固物體上面,雙手緊握帶子,雙腳向脛骨方向開展回縮運動,達到最大的活動度后,維持1min,3組/d、10次/組;④開展踝關節的內外翻運動。彈力帶系于牢固物體上面,病患坐在墊子上面保持坐位,雙腳向前伸,彈力帶一端系于腳前方,開展腳內外翻運動練習,達到最大的活動度后,維持1min,3組/d、10次/組;⑤開展平衡板運動練習。雙腳分開站立于平衡板上面,盡可能增加練習的難度系數,單腳站立于平衡板上面,保持平衡約10s,可重復5次;(3)階段3。訓練項目同階段2,但可結合病患病情實際恢復情況,適當增加難度與次數。
1.3 觀察指標
(1)兩組踝關節的活動度。
(2)兩組的治療效果。
1.4 統計法
以spss20.0統計軟件來統計、分析資料數據,x2檢驗臨床計數資料,計量數據檢驗采用t值。用P<0.05表示組間數據的差異性存在統計學的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踝關節的活動度
在踝關節的活動度方面,相比常規組,研究組的優勢突出,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如表1。
2.2 兩組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效果方面,相比常規組,研究組的優勢突出,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如表2。
3 討論
踝關節的損傷,屬于臨床上骨關節常見病,大部分病患均會伴有著內或外側的副韌帶損傷,嚴重者會對病患踝關節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1]。運動療法,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伴隨著康復醫療水平持續提升,運動療法的應用價值被日益凸顯出來[2]。對于踝關節的損傷,單純實施基礎的康復治療,難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若增加運動療法,便能夠結合病患病情的恢復情況,分階段性的開展踝關節的主/被動運動、靜力抗阻、平衡板、踝關節的跖屈及內外翻等運動訓練,可顯著改善病患踝關節的活動度,達到最佳治療效果[3]。經本文研究發現,對比實施基礎康復治療的常規組,除基礎康復治療外運用運動療法的研究組,在踝關節的活動度和治療效果方面的優勢突出,進一步證實了在踝關節的損傷臨床康復治療當中,運動療法應用的有效性。綜上所述,今后在開開展在開展踝關節的損傷臨床康復治療期間,建議持續推廣及應用運動療法,以更好地改善病患踝關節的活動度,提升康復療效。
參考文獻
綦湘, 李茹. 運動療法對踝關節損傷的康復作用[J]. 宿州學院學報, 2016,33(12):707-709.
王云霞. 踝關節骨折術后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6,22(17):3416-3419.
陳道睿. 針刺結合運動療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6,11(02):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