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梅

【摘 要】目的:探討責任制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護理質量及病情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應用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同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條件上進行責任制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強度(MET)、心功能分級(NYHA)、左室射血分數(LVEF)等心功能情況以及護理質量。結果:研究組MET、LVEF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NYHA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冠心病患者術后護理中,責任制護理模式的效果更顯著,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責任制護理;冠心病;護理質量;病情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86-01
冠心病是我國臨床上發生人數較多、常見的一種疾病,對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幾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在治療冠心病的期間發揮了重要了作用,該方法的創傷較小,可以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效果較好[1]。PCI手術治療可以對患者的心絞痛癥狀進行改善,可以對患者的心肌血流量進行恢復,但是對危險因素無法進行消除,術后容易發生支架再狹窄、心絞痛,嚴重的可能還會發生心肌梗死[2]。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保證患者以最佳狀態進行手術,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從而提升治療效果。責任制護理是踐行護理人本精神的一種有效模式,是護理模式的新選擇,其中心為以人為本。我院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責任制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效果明顯,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應用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9.8±1.3)歲;其中大學文化17例、高中文化22例、初中文化26例。研究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9.9±1.6)歲;其中大學文化18例、高中文化20例、初中文化27例。資料有可比性(P>0.05),研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條件上進行責任制護理模式,具體為:(1)組建責任制護理小組,成員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最終小組成員有6名,主要有護理人員2名,護師2名,1名主管護師,1名護士長。護士長負責對整個工作進行監督指導,1周進行1次。(2)步驟,先對問題進行尋找,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尋找解決方法、執行。在研究期間如有其它問題及時進行修改、補充、改進、完善。通過病例資料查詢對患者了解冠心病知識情況進行掌握,主要問題有:護理人員對冠心病教育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健康教育沒有完全落實,缺少有關的指導,對患者的知識教育程度不夠,患者的年齡較大,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慢,教育方式單一、枯燥[3]。(3)解決方法:①根據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可以通過資料查找、書籍閱讀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完善與學習,尋找多種健康教育途徑,在常規口頭教育的條件上進行多媒體、專家授課,讓患者多途徑獲取知識。同時根據冠心病情況制作宣傳手冊、畫報,組織患者與家屬進行健康知識講解,提高患者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護理配合度。另外,護士長要對工作情況加強監督,保證工作徹底執行。②制作生動、直觀的宣傳資料發放到各個病房,使用新型的教育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單獨指導,根據患者的心功能制定運動鍛煉方案,比如練氣功、步行、打太極等,運動從弱到強,以患者沒有感到疲勞、沒有引發冠心病癥狀為準,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效果及時進行反饋。③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急救知識教育。④護理人員與患者多交流,鼓勵患者提高治療自信心,告知患者注意飲食、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快,積極接受治療。⑤心理護理,進行健康教育的期間,要對主體原因進行充分的考慮,由于發生疾病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情緒不是很穩定,對治療缺少信心,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強度(MET)、心功能分級(NYHA)、左室射血分數(LVEF)等心功能情況,使用代謝當量簡表(MET)對運動強度情況進行評估,使用心臟超聲對患者的LVEF情況進行檢測。
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安全、護理文件管理、人文關懷、環境管理以及消毒隔離等)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兩組MET、NYHA、LVEF等心功能情況對比
研究組MET、LVEF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NYHA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護理質量(護理安全、護理文件管理、人文關懷、環境管理以及消毒隔離等)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臨床上常使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該方法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該方法無法對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地消除,術后且容易發生心絞痛、再狹窄癥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心肌梗死。因此,有效地護理方法非常重要[4]。責任制護理中,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按照護理程度為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身心護理,每名護士負責6-8名患者,以患者為中心是責任制護理的特點,根據患者的社會、心理、生理需求、疾病特點,規范化進行身心護理,進一步深化護理、改善護理服務[5]。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NYHA低于對照組(P<0.05),這就說明,在冠心病患者術后護理中,使用責任制護理模式的效果更顯著,可以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改善,最終提高生存質量。通過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使用責任制護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感,團隊合作能力得到加強,轉變了服務態度,患者的滿意率明顯升高。同時,責任制護理可以讓護理人員更認真的對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促進了患者疾病盡快恢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質量,受到了廣泛患者的青睞。本研究中,研究組護理質量(護理安全、護理文件管理、人文關懷、環境管理以及消毒隔離等)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護理中,責任制護理模式的效果更顯著,患者的護理質量以及病情康復效果明顯提高,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李秀潔,孔凡華.冠心病患者責任制護理效果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9,10(2):96-98.
方靜.ESPCS護理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恢復效果的臨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7,18(11):85-86.
周素紅,趙麗,李洪艷.正念訓練聯合院外延續護理對冠心病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循證護理,2019,18(6):41-42.
郭愛玲,杜松.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血液凈化患者病情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雜志,2017,38(01):74-76.
趙阿迎.循證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疾病認知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17(1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