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萍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心理衰竭患者采取心臟康復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院內收治心理衰竭患者共計270例,根據實施心臟康復護理前后劃分對照組、觀察組各135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水平。結果:通過研究對比,觀察組患者在心功能康復護理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在護理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占優。結論:針對心理衰竭患者采取心臟康復護理,可以很好的滿足患者心功能康復需求,提升治療整體效果,同時也滿足療效的控制需求,建議推廣使用。
【關鍵詞】心臟康復護理;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29-01
心血管疾病在晚期都會逐步發展為心力衰竭。目前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的途徑不多,臨床護理難度較高,患者依從性較差。為了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命整體質量,大多數醫院都要求患者強制臥床休息,但是此方法也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同時也會帶來心理方面的壓力與家庭負擔。本院推廣并使用了心理衰竭患者心臟康復護理模式,相比于常規護理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在臨床上也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質量水平,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本次研究選取心理衰竭患者共計270例,其中,根據科學分組劃分對照組、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9.23±8.33歲,對照組患者平均為68.32±8.42歲。分別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內容,差異不顯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分別包括藥物常規治療以及生命體征的跟蹤監測,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實施心臟康復護理,內容如下:
(1)在患者住院的1-2天,患者病情處于趨于穩定的階段,這個階段可以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適當的被動活動,通過翻身、四肢活動的方式來保持身體的機能與活性。
(2)在3-4天,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腿部的活動,包括腳、踝部以及膝關節的活動等等。另外,在5-6天,可以在床上進行主動活動,通過肩部與胸部活動來進行上肢舒展,避免出現僵硬與不協調,提升血液的循環效果。
(3)在5-6天,可以采取椅子療法進行輔助護理,要求患者緩慢下床,并坐在椅子上,這個過程持續10-30min,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與病情恢復情況,適當增加次數并延長時間。
(4)在7-10天,可以引導患者進行醫療體操運動,通過簡單的體操運動來保持上肢以及肩頸部活動,同時可以通過平地行走200m的方式來進行腿部的恢復訓練。
(5)11-21天,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進行平地走1000mm或者上下樓兩層的訓練,并對患者的行走能力進行跟蹤觀察,并及時與醫生溝通匯報。
1.3 檢測標準
在完成區分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有效性進行分析評價,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恢復效果良好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完全消失,活動尚可視為有效;患者沒有得到很好的康復,無法完成規定活動視為無效。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進行統計對比,包括心臟彩超各項指標對比,評分得分較高說明患者的心臟改善情況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工作,過程中計量材料采取t進行檢驗,以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性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性,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性為84.4%,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性為71.1%,存在明顯差異。
2.2兩組患者護理后心臟彩超指標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后心臟彩超的指標差異,發現觀察組與對照組在LVEF、心率、LVESD以及LVEDD等參數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3 討論
心力衰竭的發病原因主要在于心臟排血量不足,從而導致體循環出現淤血。臨床上,心力衰竭病癥發生后,患者會出現運動障礙、呼吸困難等問題,該病癥會同時受到外部因素與自身因素的多重影響,如內源性骨骼肌異常以及血流激素變化等。臨床上治療心力衰竭患者多采用要求患者長期臥床休息的方式,這是由于醫護人員錯誤的認為患者臥床休息,心臟負擔小,就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癥狀帶來的影響,這實際上會導致患者的后期康復效果受到影響,可能需要長期臥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臟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夠滿足患者血液循環的改善需求,同時通過重構心室的方式來降低神經的興奮性,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了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臨床護理后的療效差異,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十分明顯。另外,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心功能的改善情況,觀察組同樣占據不小的優勢,說明選擇心臟康復護理模式更適應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改善了預后表現,具有臨床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孫姣姣.雙心護理模式在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OL].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1-3[2019-12-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451.R.20191216.1008.002.html.
王瓊莉.細節護理在微量泵注射藥物治療心衰期間的應用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12):1879-1880.
任啟俊,呂秀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評估[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4):86+89.
郭先一.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4):99-100.
劉莉,劉秀靜,張芳,王新霞,紀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