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男
【摘 ?要】急救護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急救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夠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予以受傷人員正確的急救治療,保障受傷人員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多數高等院校的急救護理教學質量較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影響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所以為了改善此類情況需要院校能夠采取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解決方案。本文就高等院校急救護理教學問題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急救護理;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24-01
學生在急救護理知識學習過程中需要先牢記相關急救要點和護理內容,其次通過多次模擬操作訓練提高急救能力和護理水平,達到能夠在真實事故發生后及時正確有效救治傷員的學習目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教學思想、教學設施、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導致整體教學效率低下,難以指導和幫助學生提高急救護理能力。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及時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就教學存在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充分體現急救護理教學的價值。
1. 高等院校急救護理教學存在問題
1.1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生發展需求
急救護理教學目前主要包括臨床見習和畢業實習兩種方式,一邊講解急救護理理論知識一邊開展臨床實踐為臨床見習教學方式;在學生畢業前最后一年開展臨床急救護理教學為畢業見習教學方式[1]。這些教學方式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并不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①教學時間短:學生在學習急救護理知識過程中需要對理論知識和相關急救護理技巧進行學習記憶和理解,并通過有效實踐操作予以鞏固和掌握運用。但由于教學時間較短,很難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多次的技能訓練和知識考核,導致學生整體實踐運用能力較低。②與醫院實際情況脫節:目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發展,醫院可能每年都會對設備和技術進行更新升級,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卻難以與醫院實現共同變化。如醫院監護設備其價格昂貴,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真正購買一臺監護設備作為實訓器材,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難以對相關技術操作達到熟練掌握的地步。
1.2學生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較低
急救護理學習需要最終應用到實際事故救治中,很多學生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較低,主要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關注度。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好,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教師認為其已具備獨立操作能力,導致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忽略對該類學生的指導和監督,致使學生在臨床實際護理時頻發錯誤。或者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導致學生在面對真實救治時出現恐慌、不知所措等心理。
2. 提高高等院校急救護理教學水平的有效對策
2.1全面評估學生,優化急救護理教學內容
教師應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通過問卷調查、評分、溝通訪談等方式進行合理評估和了解,主要包括學生的心理素質、現場應變能力、急救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實際操作能力等[2]。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急救護理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完善,確保教學內容能夠真正為學生提升急救護理能力提供有力幫助。
2.2轉變教學方式,提高理論知識學習自主性
學生在具備急救護理實踐操作能力前需要了解和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但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實質性幫助。所以需要教師能夠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原有的教學方法予以改進和創新。①自主預習:在學習新急救護理知識前,先要求學生對本章知識內容進行自主預習,可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通過瀏覽網絡、查閱書籍進行,能夠在教師正式教學前對知識點有一個初步了解。②提出問題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提問和質疑,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討論和解決,同樣可再提出自身對知識點的相關看法,以提高課堂學習熱度。③總結歸納:教師起到輔助作用,學生在對問題討論后,教師可針對問題遺留的知識部分進行完善和補充,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層次,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④鞏固練習及評價:在一章知識結束后教師應要求每位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總結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同時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表現,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2.3加強實踐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提升技能操作水平
教師需加強急救護理教學的實踐效果,幫助學生能夠真正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①合理設計實踐內容。第一為急救護理操作方法,如患者的體位、靜脈穿刺方面的技巧、聽診器等設備的使用方法、心肺復蘇的正常操作過程、傷口處理方法等。第二為救治儀器的使用方法,如監護儀、除顫儀、呼吸機等儀器[3]。第三為急救護理流程的掌握,如心臟驟停、休克、中毒等,能夠明確了解不同癥狀情況下所對應的急救流程和急救方案。②設計急救護理實踐情境。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合理設計實踐情境,包括事故現場處理、轉運過程、監護工作等環節。班級學生每4-6名為一組依次進行實踐訓練,對各種儀器使用、急救技巧進行練習使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③正確指導和教學評價。在此過程中對表現出不安情緒的學生,教師與其他同學應給予鼓勵和心理疏導,對出現操作失誤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正確糾正和指導,并在操作結束后進行點評和總結,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學生更好地吸取實踐經驗。
3.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具有實效性、全面性和針對性的急救護理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需要先對急救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其次通過評估學生優化教學內容、開展自主學習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力度等方式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學習急救護理知識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 陳湘岳.高職護生急救護理校內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健康大視野,2020,(1):149.
[2] 楊瀅.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 (1):37-39.
[3] 季東平.團隊學習法在急救護理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9,21(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