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策
摘要: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漸增大,推動了影視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轉型和各個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了提高我國影視行業的競爭活力和綜合實力,降低稅收負擔作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需要籌劃更多的影視行業稅收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影視稅收負擔,提高影視行業的經營效益。本文對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分類進行了探討,針對稅收優惠政策給影視行業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基于中國影視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籌劃策略。
關鍵詞:影視;中國;稅務;政策;行業
前言
影視行業為我國人民提供豐富的娛樂文化活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國的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態,根據相關的調查統計發現我國獲取發行許可證的影視劇年產量在世界范圍內處于最高的水平,生產和播出了大量的影視劇。相較于世界影視行業強國來說,我國影視行業的競爭力仍舊有待提高,為了促進我國影視行業未來的長足發展,提高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應關注稅收因素給中國影視行業帶來的影響,制定完善的影視行業稅收扶持政策,給影視企業減輕稅收負擔,提高影視行業收益。
一、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分類
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以征稅對象、稅率等稅制要素為依據進行稅收設計,按照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銷售行為,制定和完善各種不同的繳稅規定,實現各個行業之間稅負水平的平衡。二是借助稅式支出和間接稅式支出的方式,其中稅式支出包括對起征點、稅收扣除,而間接稅式支出包括加速折舊、費用扣除等,調節某些行業或某些特定經濟行為。稅收政策能夠調節和改變行業之間的利益,起到“經濟杠桿”的作用,調整產業結構,革新企業中的勞動人才、技術人才、產品銷售市場、資金流向等各方面的內容,全面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1]。
二、稅收優惠政策給影視行業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影視文化產業結構的完善
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中,涉及到的高新科技領域范圍較小,多數的文化行業企業發展前景堪憂,企業產業結構亟待升級和轉型。所謂產業結構的轉型實際上是由底層向高層的轉變,通過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可以實現產業的升級。對于國家或地區來說,首先需要具備創新精神才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借助各項創新技術的應用和全新的技術方法,為整個產業的升級轉型提供基礎支持。影視文化行業中的轉型和升級,也是離不開創新精神和新技術應用的,在新型的高科技領域內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常常會脫離人們的控制,無法實現良好的市場引導和資源優化配置,對文化產業未來的長足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中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將政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優化市場的資源配置,完善影視文化產業的結構[2]。
(二)降低影視文化產業的投資風險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中,稅收一直以來都是關鍵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文化產業領域中發揮調控作用的重要手段,國家將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各個地區的文化產業領域內,引導社會資本融入其中,實現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借助稅收優惠措施的制定和實施,能夠針對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的文化產業,發揮出稅收優惠措施的扶持作用,降低影視文化企業和企業中從業人員的繳稅負擔,吸引人才流向和資本流向,強化影視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另外,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將社會資本流向中具有不可預測性和風險性的新型影視文化產業吸引進來,促進影視文化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增加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吸引人才、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在影視行業的運營和發展過程中,決定影視行業綜合競爭力的要素就是人才、版權和創意,影視行業的競爭要素具有較強的流動性,通常情況下,需要經過多重競爭,才能夠將一個好的劇本呈現到影視熒幕上。影視劇產業的利潤空間較大,反過來也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人才和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其中稅收優惠政策作為吸引社會資本和人才的重要手段,影視劇企業的優惠政策直接決定了產業的資本向本地區流入的情況。通過稅收、信貸、投資等方式,國家將人才吸引到行業中就業,影視拍攝時地方政府為當地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減免餐飲、列支住宿等稅收,將影視納稅人吸引過來。把當地的勞動力吸納到影視行業中,同時通過培訓當地的勞動力,提高影視劇行業勞動力整體的素質[3]。
三、基于中國影視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籌劃策略
(一)創造條件享受優惠政策的籌劃
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的稅收籌劃策略主要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其優勢,將企業的巨額收入影視版權資產,實現到低稅率地區的轉移,將相應的利潤存放到低稅率的地區,最終達到避免影視企業辦公場所所在地稅收的目的。相較于制造業等行業的運行來說,影視行業的運行模式較為簡單,首先是影視行業的機構設置方面,主要設置了以下三個核心部門,分別是企劃制作部、節目發行部和財務部。其中企劃制作部主要負責的是征集和篩選影視劇題材,審讀影視項目資料,做好立項報備,組織和協調影視劇本的創作,組建劇組并且將責任落實,做好日常影視劇導演、編劇、演員等合作人員之間的溝通協調。節目發行部負責制定銷售規劃和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發行全球電視、新媒體、音像等,維護客戶資源,開拓網絡資源和各項組織,為影視行業的運行提供專業營銷的相關服務,開發新市場和客戶,組織和開展國內外的各種外聯活動。運作中通常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企業自身具備制作團隊的運作模式,可以獨立開展全部環節,另一種是偏重于投資發行,企業內部不具備完整的影視制作團隊,租用拍攝場地和器材等。因此影視企業屬于輕資產企業,可以在各地區注冊子公司,在低稅率地區的子公司開展資金流動等相關業務,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4]。
(二)直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的策劃
通過利用增值稅退稅政策,降低增值稅稅負率,利用增值稅的即征即退政策,為企業節省稅收,降低增值稅稅負總額,另外,借助免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稅收負擔。還可利用影視名人工作室稅收優惠政策,減少企業代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減輕企業的代繳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在影視企業中,旗下的導演、編劇、演員等職員工資收入不固定,根據勞務報酬來計算工資,通常是拍完一部影視劇結算一次。企業通過成立影視名人工作室的方式,承擔主要職員的個人所得稅,實現影視企業的納稅籌劃。影視企業向工作室支付勞務報酬,由工作室開票銷售,將企業支付員工勞務報酬轉變成企業之間的經濟往來,降低納稅負擔[5]。
結論
綜上所述,納稅籌劃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由納稅人借助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安排和規劃各項融資、管理、投資、財務以及其它各種活動,最終實現降低納稅額和遞延納稅。影視行業的運行和發展中,應結合企業自身的業務實際情況,將納稅籌劃的理念落實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理財過程中,以稅收政策的變化為依據,不斷調整和優化企業的各項經營行為,提高影視企業的收益,為未來的長足發展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維真,張雨虹.影視產業國家促進的法制建構——以財稅優惠政策為視角[J].行政管理改革,2020(01):61-69.
[2]王可意.我國稅收政策存在問題及改進研究——基于影視行業納稅視角[J].現代商業,2020(02):188-192.
[3]趙倩.影視行業稅務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9.
[4]任晟姝,曾薇佳.稅務風暴下的叩問——海外影視行業稅收政策經驗及啟示[J].電影藝術,2019(01):150-155.
[5]徐玉.淺析影視行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籌劃[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5(02):8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