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娜 韓本浩 張亮
摘要: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是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旅游業是威海市的一項重要產業,近些年,威海市的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在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和層次、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現有信息服務平臺硬件與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關鍵詞:威海市旅游;全域旅游;智慧旅游
一、全域智慧旅游
全域旅游是在2015年的全國旅游工作研討班上由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提出的,智慧旅游也被稱為“智能旅游”于2010年在全國率先創造性提出。全域智慧旅游的概念由思途智旅創始人陳小成創造性的提出,它是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融合與延伸,可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通過對游客旅游各個環節數據的整合,打破數據孤島,形成游客大數據,提升區域形象。[1]
二、威海旅游產業
1、威海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威海市的重點產業,以其獨特的位置優勢和沿海優勢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近年來,威海市旅游業的效益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威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威海市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4751.72萬人次,增長10.2%;實現旅游消費總額682.99億元,增長14.5%。接待入境游客50.97萬人次,增長3.6%;接待國內游客4700.75萬人次,增長10.3%。[2]
2、威海市旅游產業發展優勢
威海位于山東半島東端,環境幽美,氣候宜人,空氣質量優良,有劉公島、成山頭等國家級景區,有中國最大的天鵝湖,還有圣水觀、環翠樓、槎山、赤山、等。威海市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民俗風情與港灣島嶼相結合,奇石怪川與海島風光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旅游風光。威海市還具有強有力的旅游品牌效應,有“花園城市”的美譽,是我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3]
三、威海旅游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1、宣傳和促銷力度不夠
由于威海市旅游企業有限,在宣傳促銷方面資金投入較少,很難形成系統性的、長久性的和較大的宣傳規模;對于威海市的景區,還存在一種情況導致了旅游業的長期的滯后性:旅游企業在沒有投入宣傳的情況下,景區在節假日就已經人滿為患,但這只是短暫的熱鬧一段時間,并沒有長期的效果,而管理者卻滿足于現狀,不進行長期的宣傳規劃。
2、旅游產品特色不鮮明
時代處于不斷變化中,消費者的偏好也處于不斷地變化中,旅游產品中存在很多老化、單一等的問題,不能適應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產品一直以觀光為主,缺乏新穎性和獨特性,不能吸引旅者的眼球。這種模式不利于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利于威海市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3、現有信息服務平臺硬件與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
威海市的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本該發揮其優勢資源,向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咨詢服務,目前只提供單一的咨詢服務,隨著威海旅游業的發展,已顯現出明顯的劣勢。本地的信息資源由于各平臺和系統之間沒有有效的無縫連接,使得信息資源無法共享和互動,形成信息孤島。這些弊端,使大威海旅游業受損,阻礙了威海的經濟建設與發展。
四、全域智慧旅游在威海旅游業中的應用
1、構建全域智慧旅游信息平臺
游客與網絡實時互動,讓游程安排進入觸摸時代;同時,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把一些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然后為廣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適需對路的旅游產品。不僅可以給旅游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提高其旅游滿意度,還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威海市整個區域的產業活性,提高區域產業創新性,增強協作性。
2、加大智慧旅游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和層次
(1)積極搭建威海智慧旅游平臺
威海市旅游旺季每天的售票數量遠遠超過景區的承受能力,其中劉公島、華夏城、西霞口、成山頭等景區的問題最為嚴重,對景區的環境和公共設施產生很大的影響。借助智慧管理預約體系,能夠實現對各景區參觀人數的有效控制,一天最多只允許一定數量的人參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就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2)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
對于威海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數字化資源庫,例如對西霞口的秦始皇東巡傳說、成山祭日等進行二維碼設置,建立數字化檔案、自助導覽電子地圖等,讓游客通過多種形式認識并親近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3、旅游宣傳營銷新穎多樣,凸顯威海旅游品牌形象
借助多種“線上平臺”展開宣傳,在抖音、快手、微博、今日頭條、網易、攜程、樂途等多個自媒體平臺進行全網宣傳,通過撰寫游記攻、軟文、圖文,錄制視頻、直播等現代化宣傳營銷手段進行全面宣傳,并通過國內大型知名新聞媒體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等媒體渠道進行全新聞渠道宣傳報道,通過境外互聯網社交平臺的海外四大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賬號進行不間斷宣傳推廣,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威海旅游的知名度,樹立威海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
4、信息化平臺建設系統全面覆蓋,增加產業之間的融合度
與農業融合,威海市憑借自身特色中草藥種植、漁業、花卉種植等開發培育農業觀光游、鄉村生活游等新興旅游產品,推進旅游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與商業融合,通過智慧旅游軟件零售消費和住宿餐飲業的入駐,推進旅游業與現代商業融合發展;與工業融合,可合理布局發展旅游產業園,使旅游產品的體驗、研發、銷售、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體驗。[4]
參考文獻:
[1]厲新建,張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J].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2]威海市統計局.威海統計年鑒[J].威海市:《威海統計年鑒-2019》編輯委員會,2019.
[3]李學倫.旅游地理學[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4]劉軍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構成、價值與發展趨勢[J].重慶社會科學,2011(10):121-124.
作者簡介:
李美娜(1998-3-6),女,漢族,山東德州人,本科生,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經濟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文系基金項目:2019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省級計劃項目“基于3D-AR全景和5G自媒體的威海全域智慧旅游APP”,項目編號:2019102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