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技術不斷的發展,商業銀行與科技金融的融合度不斷的加深。但由于受到實體經濟的沖擊,銀行業在新的形勢下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發展速度和規模受到了阻礙。因此商業銀行要充分發展科技金融,有效的利用好科技技術,對商業銀行原有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等各方面進行路徑分析,提高在科技金融方面的話語權,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科技金融;路徑研究
一、社會突發公共衛生狀況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社會突發公共衛生狀況爆發,對全球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水平和習慣,對全球的經濟發展格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到實體經濟的沖擊,銀行業在新的形勢下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發展速度和規模受到了阻礙。
(一)資產質量下降
由于受到突發公共衛生情況的影響,大部分企業的訂單減少,企業積壓了大量生產物資儲備,造成企業的庫存增加,存貨變成現金的速度降低,占用了企業的大量現金,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出現流動性困難。而居民由于個人收入減少及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居民的人均支出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企業和個人的收入減少,還款意愿的降低,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下降,逾期率和不良率出現上升的趨勢。
(二)營收和利潤不及預期
突發公共衛生狀況影響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抑制了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企業與居民的融資熱情大大降低。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利差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貸款規模的下降和經濟往來活躍度的降低將減少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商業銀行的利潤將呈現下滑趨勢。
二、新的形勢下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難以滿足客戶的有效需求
不同的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投入的比例不一樣。由于傳統的中農工建交郵儲等六大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及規模實力比較強勁,較其他中小城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比較大。相比較城市而言,縣、鄉鎮的金融基礎還有足夠的提升空間,金融供給的“最后一公里”還沒有被充分打通,不能有效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再者,雖然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app、微信等客戶端辦理網上轉賬、辦卡、繳費等功能,但是客戶有部分業務還是必須到銀行網點進行辦理,客戶辦理業務的時間成本還是相對較高。
(二)科技人才支撐不足
金融要想與科技實現良好的融合,發揮金融的“活水作用”,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供給,需要科技作為背后強大的支撐。由于科技公司的具有薪酬優勢,一些優秀的科技人才紛紛加入互聯網該科技企業,比如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等。據有關的數據統計,仍有較多的商業銀行沒有做好相關的戰略頂層設計,對金融科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導致商業銀行的科技領軍人才及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多數商業銀行科技人員占比不足5%。科技人才的支撐不足,將進一步阻礙了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不能有效的發揮金融和科技的協同效應,無法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的業務效率。
(三)科技技術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的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金融業發展賦予更多的能量,極大的推動了金融的業務快速發展,提升了業務水平。雖然目前大多數的商業銀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相關部門,但是投入研發的比例較少,從事更多的是業務流程與金融相結合的業務,有的商業銀行甚至將業務的系統研發外包給第三方公司。由于沒有很好的技術沉淀基礎,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部需要依靠非金融科技企業,向其購買或引進先進的技術。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商業銀行若不加強自身金融科技的研發,將會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上遠落后于其他高科技公司。
三、發展金融科技的路徑分析
(一)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
要想實現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的良好融合,推進商業銀行業務轉型,提升商業銀行業務辦理效率,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金融基礎設施。首先,進一步加強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縣域經濟金融網點機構的覆蓋面,投放更多的自助銀行,提升服務效率,打通鄉鎮、村屯金融供給的“最后一公里”。另外,根據縣域經濟的發展特點,提供更多符合客戶需要的金融產品,比如密橘貸、甘蔗貸、芒果貸等特色產品,同時適當降低貸款的融資成本,提高客戶的黏性。
(二)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力度
金融科技的發展,最終依靠的還是科技人才作為支撐。商業銀行應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外部招聘、獵頭推薦方式補充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搭建一支敢于拼搏、敢于奮斗的隊伍。其次,根據同行業的薪酬情況,適當調整和增加商業銀行科技人才的崗位薪酬,提高崗位的競爭力,提升科技人才的滿意度,增加員工的歸屬感。最后,建立清晰職業發展路徑,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就業環境,讓員工工作放心,看得見未來。
(三)提高科技的投入和研發力度
商業銀行不僅要做金融科技的追隨者,更要發揮自身的實力,加大科技的投入和研發力度,引領金融科技的發展。一是成立統一的技術研發中心,集中利用人才資源集聚優勢,加大對新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利用力度,做好商業銀行業務和科技的有機融合,重新塑造銀行業務價值鏈。二是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在商業銀行的年度預算中增加專門的研發費用,做到專款專用,保障研發經費來源的穩定性。最后,加大與同行和優秀企業的交流合作力度,學習先進企業的技術,改善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四、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技術不斷的發展,商業銀行與科技的融合度不斷的加深。商業銀行要抓住契機,有效的利用好科技技術,對商業銀行原有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等進行重新塑造,提高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話語權,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踐行柔性信息科技戰略,打造場景化金融服務能力[J]. 鄒幫山. 中國金融電腦. 2019(01)
[2]打造互聯網銀行 創造新商業模式[J]. 張常勝. 新金融. 2013(07)
[3]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 梁璋,沈凡. 新金融. 2013(07)
作者簡介:
楊旭炎(1971年-)男,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中級經濟師,中國建設銀行河池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主要從事金融業,對金融行業有較深入研究,特別是在信貸領域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