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是戰爭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而且催生了網絡空間這一繼陸、海、空、天之后的全新戰場。在全球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軍民網絡的界限更加趨于模糊,美國認為有必要設計一種全面的網絡作戰力量概念,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戰略來應對正在出現的網絡威脅。2011年美國國防部網絡空間作戰戰略明確指出,發展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力量是一種范式轉變,有助于增強網絡能力、專業知識深度和保持作戰靈活性。
一、美國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力量建設背景
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力量作為美軍網絡后備組織結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網絡作戰力量建設不斷壯大且作用日益凸顯,有著極其深刻的背景,不僅是美國武裝力量常備結合的國家體制所決定,更得益于網絡空間威脅日益嚴重的現實驅動,同時也被國民警衛隊執行作戰任務的法律優勢所牽引。
(一)常備結合的國家體制
自建國以來,美國主張國家武裝力量實行現役與后備相結合的基本制度。美國國民警衛隊是美利堅合眾國武裝力量的重要后備部分,也是隸屬于各州政府的地方武裝部隊。從美國成立以來,國民警衛隊全程參與了美國歷次重大對外戰爭或軍事行動,可謂說在防御國家威脅方面國民警衛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國陸軍和空軍有國民警衛隊編制,即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空軍國民警衛隊,根據2018年國民警衛隊態勢聲明,陸軍和空軍國民警衛隊實力分別占各自軍種總體軍力的39%和20%。
(二)網絡威脅日益嚴重的現實驅動
當今世界是一個網絡世界,不管是私營企業,還是國家政府機構,從金融交易到軍事作戰,所有一切活動都嚴重依賴網絡,計算機代碼已經模糊了網絡和物理世界之間的界限。在過去的數十年里,全球互聯網接入人數增加了30多億。美國認為網絡威脅是美國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21世紀美國持續強大與否將取決于網絡安全。”2015年國防部網絡戰略將網絡威脅列為美國的頭號戰略威脅,首次將其置于恐怖主義之前,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嚴重依賴互聯網、網絡空間的系統和數據來提供廣泛的關鍵服務,并經常處在受到網絡攻擊的危險。《國土安全企業網絡安全戰略》呼吁,應對網絡威脅需要多個聯邦部門、州、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和機構的相互協作,特別指出國民警衛隊在網絡領域的潛力是巨大的,應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像他們在過去應對自然災害一樣。
(三)執行作戰任務的法律優勢所牽引
根據美國法典,國民警衛隊部隊會處于三種不同作戰狀態:州現役狀態,專職國民警衛隊(美國法典第32卷)和國家現役狀態(美國法典第10卷)。根據美國《民團法案》(the Posse Comitatus Act)規定美國武裝力量不能參與國內執法行動,對國民警衛隊在州現役和專職國民警衛隊以執法身份行動不做限制,在現役狀態下除外。根據州法律和政策,州長可以激活國民警衛隊到州現役狀態,以應對緊急情況。州長也可以在總統或國防部長批準的情況下激活國民警衛隊部隊,使其在第32卷狀態下投入使用,以進行各種國土防御活動。國防部可以將國民警衛隊網絡部隊置于第10卷狀態下進行進攻作戰,也可以立即將其置于第32卷狀態下進行網絡防御行動,通過安排軍事和民用網絡的戰術行動,在時間、空間和目的上,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式來達成網絡作戰的戰略目標,使網絡作戰更具靈活性、集成性、同步性。
二、美國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力量建設取得的主要進展
國民警衛隊在網絡作戰行動中不僅有著靈活的法律定位,更有著擁有強大網絡技術人才聚集地的先天優勢,很多國民警衛隊網絡人才在微軟、思科、谷歌等高新互聯網公司任職。前國民警衛隊局長克雷格·麥金利將軍說:“國民警衛隊可以利用許多擁有網絡核心技能的地方人員,在網絡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類型的人員可以滿足執行的一系列進攻和防御任務要求,同時為國防部和州長提供協同功能”。同時國民警衛隊更是一個“網絡技能保留池”,招募和保留那些即將退役的高技能、受過訓練的網絡戰士。雖然他們可能要退出現役,但許多服役人員仍希望繼續服役,國民警衛隊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民事工作但同時可以繼續為國家服務的機會。并且有助于確保他們的專業知識不流失,同時給他們機會通過參加各類響應行動繼續提高他們的技能。近年來,隨著網絡威脅形勢的不斷發展和國家的強烈重視,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力量結構不斷發展壯大。
(一)依托軍種和自身力量注重網絡作戰力量建設
當國防部成立美國網絡司令部并開始組建任務團隊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時,起初并沒有包括國民警衛隊的具體角色。即使沒有指定的角色,國民警衛隊的領導層也在設法擴大和整合他們在州內的陸軍和空軍網絡安全能力。國民警衛隊參與到網絡領域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創建的計算機應急響應小組,主要用于應對千年蟲(Y2K)問題。后來這些團隊發展成計算機網絡防御團隊,并開發保護網絡物理和信息基礎設施的程序,重點保護國民警衛隊網絡——衛士網絡,在陸軍國民警衛隊中,各州從民用部門招募信息技術專家來填補成立的計算機網絡防御小組的空缺。目前,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在各州、領地和哥倫比亞特區擁有計算機網絡防御團隊,并執行防御網絡行動任務,在弗吉尼亞州也有兩個單位,分別負責進攻性網絡行動、防御性網絡行動、規劃和信息分析任務。
在空軍國民警衛隊中,成立了專門的中隊在網絡領域發揮各種作用,空軍國民警衛隊的網絡任務與軍事和國內雙重作戰用途相一致。空軍國民警衛隊在四個方面提供網絡空間能力:網絡空間運維,網絡空間力量運用,網絡空間支援,網絡空間情報、監視和偵察。士兵在美國法典第10卷、第32卷和州現役的任務狀態下執行這些任務,這些單位涉及網絡作戰中隊、信息作戰中隊和信息攻擊中隊。目前擁有大量空軍國民警衛隊網絡空間作戰單位的州有羅德島州、特拉華州、馬里蘭州、華盛頓州、佛蒙特州、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猶他州和堪薩斯州。
(二)在國防部主導下組建網絡任務部隊
1.建立現役國民警衛隊網絡任務部隊
2013年10月,美國國防部在整合現役和國民警衛隊網絡力量方面取得進展,國民警衛隊成立了第一支網絡保護團隊,即第1636網絡保護團隊。該團隊在陸軍網絡司令部指揮下,以美國法典第10卷下的現役身份服役,執行網絡空間防御作戰、網絡指揮就緒檢查、漏洞評估、網絡作戰部隊模擬威脅支持、關鍵基礎設施評估、戰區安全合作和對聯邦應急管理局網絡支援等各類任務。
2.不斷加快國民警衛隊網絡任務部隊建設
國民警衛局在2017年態勢報告中宣布在2019財年之前,新建的13支網絡保護團隊(陸軍10支、空軍3支)達成全面作戰能力。美國國民空軍國民警衛隊指定其具有網絡保護團隊資格的單位為網絡行動中隊,目前共擁有12個具有網絡保護團隊能力的空軍國民警衛隊網絡中隊,這些中隊在兩個全職網絡保護團隊、一個國家任務團隊進行輪換增員。典型的陸軍網絡保護團隊由39名成員組成、空軍網絡作戰中隊由35名成員組成,但兩者以相同的方式組織,由以下5個團隊組成:網絡威脅仿真、任務保護、防御網絡滲透、網絡戰備和網絡支持。目前這些陸軍網絡保護團隊與空軍國民警衛隊網絡作戰中隊一起分布在各部署地,執行各類網絡任務。具體分布見表1。
(三)注重培訓演習不斷生成作戰能力
目前國民警衛隊內的網絡士兵與現役網絡士兵一樣進入了所需的學校,進行了各類課程學習,還可在網絡靶場各類信息環境中進行專業訓練,同時參加許多不同類型的演習,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協助國防部和各州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威脅。“網絡衛士”于2012年首次開展,以促進聯邦和州政府之間的網絡空間事件協調反應為目標,探索國民警衛隊作為網絡領域的推動者和“力量倍增器”的潛力。網絡盾牌是一個非保密的年度演習,集中于陸軍國民警衛隊網絡,網絡盾牌使國民警衛隊士兵做好保衛網絡的準備。其他協作性網絡訓練演習包括賽博揚基,這是從2015年發起的一項年度演習,旨在將來自6個新英格蘭州(康涅狄格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德島州和佛蒙特州)的陸軍和空軍國民警衛隊的網絡單位和情報部門聯合起來共同抵制網絡威脅。近年來,網絡演習在國民警衛隊領域規模穩步增長,包括參加者的數量、所代表州的數量以及演習方案的復雜性。
三、對我國的啟示
雖說中美兩國體制機制有所不同,但國民警衛隊與我國民兵地位作用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更好地借鑒其優秀做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認清加強網絡民兵建設的戰略價值
習主席深刻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更關乎戰爭勝負。努力建設強大網絡后備力量,可以說既是未來軍事斗爭準備的客觀要求,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現實需要。近幾場局部戰爭充分表明,人民才是信息網絡戰場的強大后盾。從科索沃戰爭中的信息瓦解戰,到俄格沖突中有組織的“民間”網絡進攻,再到烏克蘭危機期間公開招募民兵進行網絡輿論戰,網絡領域對抗呈現出全民特性。網絡戰軍民一體的特性,要求必須加強網絡民兵的建設,在各國軍隊紛紛就網絡后備力量建設展開深入研究和廣泛實踐以后,我國必要有所作為。事實上,軍事后備力量是我國武裝力量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網絡民兵組織建設,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課題,只有我們不斷堅持創新和發展人民戰爭理論,以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為牽引,深度聚焦未來作戰能力形成為核心,充分認清網絡民兵建設的戰略價值,同時吸納國外建設網絡后備力量的優秀做法,充分整合網絡空間民間力量,廣泛動員具備一定信息素質和技術能力的社會公民投身網絡國防建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后備力量發展之路,就一定能夠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網絡長城。
(二)加大加快網絡后備部隊建設
目前,我國網絡民兵的編成與力量結構初步建立,但目前建設模式仍處在摸索階段,仍然存在制度機制不健全、隊伍編組不規范、訓練培訓不經常等問題,民兵網絡隊伍建設,應以當前與未來作戰任務為牽引、以軍民融合為抓手、以能力建設為根本的總體思路,發揚自我優勢,挖掘儲備潛能,主動創新作為,努力早日建成一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網絡民兵隊伍。在健全制度機制上,在國家網絡安全應急響應管理運作體系下,明確軍地各級網絡安全防護建設的責任,制訂相關規章制度,明確這支力量“何時用、怎么用、誰指揮”的問題,強化部門間協作意識,規范協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協作能力。在隊伍建設上,拓寬人員來源渠道,積極向網絡科技院校、高新IT 企業、信息網絡部門等各類單位延伸,與其主動對接國防建設需求,納入網絡民兵隊伍,加大推進科技興軍,為國防建設提供網絡技術支撐和服務。在組織訓練培訓上,建立聯合組訓機制,采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方式,依托軍地科技院校、軍事基地進行定期培訓,同時不斷創新培訓模式,部署各類網絡攻防仿真訓練平臺進行自主訓練,常態落實各類競賽評比活動,定期組織網絡民兵和地方網絡安全力量開展各類網絡演習,并在各類網絡突發事件中進行實戰練兵。
參考文獻:
[1]Murry McCullouch. National Guard Forces In The Cyber Domain[D]. Kansas:United State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2015.
[2]馮文平.打造新時代民兵網軍隊伍[J].國防,2018(11):39-42.
[3] 馬建光.網絡民兵:信息戰爭時代的全民皆兵[N]. 光明日報,2016-10-05.
[4]左娟,賈杰.加強網絡民兵建設的思考[J].國防,2019(3):57-60.
[5]張剛.透視國民警衛隊[J].中國民兵,2006(4):62-63.
[6]武獲山.國民警衛隊網絡力量發展情況分析[J].軍事文摘,2016(10):47-51.
(作者簡介:吳振齊,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