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昌帆 彭江
產品的經濟性是指產品在設計、制造、使用等各方面所付出或消耗成本的程度。裝備是實施和保障軍事行動所配備的武器、武器系統及其配套軍事技術器材等的統稱。裝備有其特殊性,但也是產品的一種。提高裝備經濟性有利于降低產品價格,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也能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使部隊獲得質優價廉的武器裝備;也有利于規范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效益,提升企業形象。筆者就提高裝備經濟性,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改革現有定價模式,實行總會計師制度
目前,軍品仍然施行的是按“成本+5%利潤”的定價模式,這對提高產品經濟性會產生不利影響。在目前軍品定價模式下,為提高產品利潤,企業只有通過提高產品成本的方法以期獲得更高的利潤。在產品的設計中容易在某些元器件或部件選擇上出現性能過剩情況,與總體不匹配,出現“馬車配賽車輪胎”的現象。“經濟性分析”,不僅要以承制單位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同時還要以用戶和社會的利益為出發點,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問題,圍繞產品的適用性和經濟性,尋求質、本、利的最優結合,在提高部隊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兼顧承制單位的利益和部隊、社會的利益,使這幾方利益緊密結合,才能取得雙贏。目前,軍委機關也已經認識到現有軍品定價模式的弊端,積極進行價格工作改革,逐步強化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分類定價工作。在多個新研制產品中,對比國內外同類產品價格,科學制定裝備科研目標價格,積極發揮承研承制單位過程成本控制的主體作用,督促承研承制單位成立型號研制總會計師系統,組織在方案階段對研制經費和目標價格進行細化設計分配,并將產品價格的監督工作貫穿于整個產品研制過程的各個階段,形成科研產品“技術、質量、價格、進度”四位一體的監督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承制單位進行成本經濟控制。
二、進行充分論證,獲得最佳方案
據有關統計,裝備綜合論證所需的費用僅占整個裝備研制費用的3%左右,但卻“鑄就”了裝備的絕大部分費用,論證和系統設計工作決定整個系統全壽命周期費用的 85%。裝備的綜合論證是一項涉及面極廣的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缺乏深入細致的論證,必然導致裝備研制過程中產生“降指標、拖進度、漲經費”的現象。充分的論證,對研制過程的耗費和研制裝備的價格水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裝備研制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前提和保證。在做好技術設計的同時,積極抓好經濟學設計和工程設計的成本控制,力求在滿足戰術技術指標、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的基礎上,通過對戰術技術指標和裝備功能盡可能詳細的分解,找到指標、功能和費用之間對應關系的合理定位,獲得裝備研制的最佳方案,提高裝備經濟性。
三、改進設計理念,運用模塊化設計
大型武器系統價格動輒上千萬甚至數億元,即使激光測距機這樣的小裝備有的也需要幾十萬元,而民用汽車有的只需幾萬元。論產品原材料成本和功能的復雜程度,激光測距機不一定比汽車要高,民用汽車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因是模塊化和流水線。軍品價格的居高不下,除在定價模式上存在誤導承制單位提高成本因素外,設計理念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相對民品,軍品在研制過程中“拿來主義”用的較少,部件模塊化的設計理念不足。如在某光學工廠,新產品的設計開發一般需要結構、光學、電子、軟件等多個研究室的人員配合完成。按照工廠科研慣例,結構室的設計師,一般作為產品的主管設計師,牽頭進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主管設計師根據產品研制總要求,對光學、電子、軟件各部位提出具體要求,包括戰技指標的分解,外形、體積、重量要求等。雖然各研究室在設計中也能夠借同類產品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但因產品外形、體積、重量等要求不同,很多模塊仍需重新進行修改設計。若改變設計理念,如將激光測距機常用電源板、計數板、棱鏡、透鏡等先固化下來,形成部件模塊,并進行批量生產。設計師根據現有部件模塊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變“需要什么設計什么”為“有什么用什么”,將大大降低產品研發成本,提高裝備經濟性。
四、施行精益生產,追求按需調配
精益生產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作為一種管理哲學,在世界許多知名企業中都得到了應用。精益生產方式,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需要的產品。這種方式,特別適合于軍品生產的“多品種,小批量”特點。精益生產方式逐漸引起了中國軍品企業的重視,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自2011年開始在全集團內推廣精益生產活動,各子集團(公司)通過理論學習,參觀見學,全面推廣等方式,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精益生產作為成熟的理論,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承擔裝備承制任務的企業進行學習、借鑒、應用,必能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五、做好售后工作,減少服務成本
產品交付使用部隊后,出現問題再所難免。有的問題是由于產品自身出現質量問題,有的可能是由于部隊使用不當造成,有的可能是缺少備件部隊無法修復。產品出現問題,承制單位需要進行售后服務保障。產品服務中發生的費用,有的軍方能夠承擔,絕大部分需要承制單位自行解決。特別是對于輕武器、火炮類等低級別配套產品承制單位,由于用戶多,產品分布廣,服務成本往往較高,企業負擔較重。為減少產品服務次數,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承制單位一是要做好新產品的接裝培訓工作,盡量讓使用部隊的干部戰士了解產品使用維護方法,避免因使用不當造成產品出現問題。二是要做好產品使用維護說明書、教學光盤編制和錄制工作,做到通俗易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部隊人員更新較快,承制單位不可能經常到部隊進行培訓,使用維護說明書和教學光盤是隨產品配備,編的好能夠讓戰士自學掌握產品使用方法,減少服務次數。三是合理配備好備件產品,產品備件是提高裝備戰斗力的倍增器,除裝備機關每年例行訂購些維修備件外,由于訂貨周期、請領程序等原因,備件難以短時間配發到使用部隊。承制單位應根據產品實際,隨產品配備些易損、易壞的維修備件和裝配工具,讓部隊能夠自行解決部分問題。四是有條件的承制單位可以設計遠程診斷程序,通過保密通信手段,遠程解決產品問題,減少承制單位人員和差旅成本。
六、結束語
裝備經濟性,涉及到產品的全壽命、全過程。論證、研制、生產、售后各個階段都對產品的經濟性有著影響,作為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就必須考慮到各個階段產品經濟性,從不同的方面著手考慮,合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陸軍裝備部駐揚州地區軍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