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然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的當下,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動我國社區養老模式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設施機構短缺,供需不平衡,缺少服務人員和專業人員和對社區養老認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比一些發達國家成熟的社區養老模式,提出從政府財政和政策引導,人才培養和技術保障等角度為養老社區的服務和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養老模式;社區養老
隨著近年來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的人口結果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與之相對應的養老需求在不斷增長但是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問題逐漸突出。我國在從2015年開始不斷推出養老政策,使得養老在產業結構中的戰略地位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目前社區養老是我國的主流養老模式,但養老社區存在專業化程度低,內容單一,認可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選取南京市作為案例對當地的一些養老社區進行走訪調查并進行相應的問卷調查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其進行歸納,分析和比較,希望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基礎上總結社區養老推廣的思考。
1. 社區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所謂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在養老社區中,最基本的就是人。中國《九大城市老年人狀況抽樣調查》表明大多數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在社區之內,中國老人大多愿意選擇在熟悉的環境中養老。對一些大城市來說,國家在早期就已經投入了大量了人力物力去建設和推廣養老社區,其經營模式基本完成,并且有國家補貼作為保障,此時理應有很多人愿意去養老社區居住安度晚年,通過對南京市部分養老社區的調研,目前養老社區這一養老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1.1 設施機構短缺,供需不平衡
社區養老供需不平衡是很突出的一個問題。目前醫養結合的養老社區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在我國不斷擴張,相較于傳統的社區養老,醫養結合這一養老服務需求的老齡人口較多。以秣陵街道敬老院為例,秣陵街道敬老院擁有兩百多個床位但實際得到利用的只有一百多個,閑置的床位成了廢棄的資源,形成了很嚴重的浪費。城市里的一些能夠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社區供給嚴重不足,農村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才和設備,很少能建立能提供醫療服務的養老社區。
1.2 缺少服務人員和專業人員
鑒于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老齡人口在日常起居,心理和醫療等多方面的需求,社區養老服務的從業人員體現出數量不足且專業水平不足的問題。根據我們的調查,像是一些福利性質的養老社區,可能由于資金的短缺服務人員十分匱乏,大多數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得不到服務人員的照顧。特別是在疫情蔓延的當下,養老社區的服務人員更是缺乏。目前養老社區的從業人員普遍年齡較大,缺乏健康保健,醫療照顧,心理等方面知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很難得到很好的全面的照顧。
1.3 對社區養老的認知不足
受到我國“養兒防老”等一系列傳統觀念的影響,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對社區養老服務缺乏了解,養老社區的社會意識還比較淡薄。在我們針對中老年人群的問卷調查中,只有接近30%的被調查者比較關注社區養老并對其有一定的了解。老齡人口對社區養老這一逐步發展完善的養老模式的信息和知識沒有相應的了解渠道,社區養老意識不強。
2.針對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建議
2.1加強財務補貼
資金短缺可能是一些養老社區不能繼續發展的原因,因此加強財務補貼能從根本上保障我國養老社區的持續發展。對高齡,獨居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不同補貼標準,適當提高每床老人的定額標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或是捐助養老社區;對養老社區和專業人才提出補貼,從而鼓勵專業人士成為養老社區服務人員。
2.2 推動專業人才的培養
國家在人才建設方面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相關學校和教育機構增設相關專業,例如護理學等;鼓勵醫學院或是相關教育機構同養老社區建立實踐基地,鼓勵擁有專業知識的學生在養老社區開展實踐活動。在人才招聘方面,可以公開選聘養老社區從業人員從而提高準入門檻和服務質量。另外,建立同養老社區合作的學院,教育機構或是再就業機構,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并提高水平,不斷提高養老社區的服務水平。
2.3 推進社區養老智能化
目前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大多數公共設施和機構都用上了信息系統。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社區養老智能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智能化平臺的使用對老年人和服務人員都帶來不小的好處。引入智能化手段,推進養老社區智能化平臺同其他服務平臺的連接,利用互聯網通訊設備及時獲得老年人健康狀況等一系列信息。智能化平臺不僅方便養老社區對社區內老人的服務和管理,并且為老人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先進及時的養老服務。
3. 總結
通過以南京市為例對部分養老社區進行走訪調查,梳理我國社區養老目前存在的問題,給出我國社區養老需要以國家政策為依托,積極尋求社會各界幫助的建議。我國政府應加強相應法律法規建設,大力推行社區養老模式,科學配置資源,加強補貼力度和建設專業團隊,保證養老社區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讓每個在養老社區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參考文獻:
[1]徐明江,趙云仙,尤劍鵬, 等.南寧市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8):2328-233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55.
[2]黎新,胡麗琴.互聯網視野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15):49-51.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5.023.
[3]李社季,張慶,張瑞華, 等.基于"人工智能+社區養老"視角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研究 ——以天津市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創新為例[J].商業經濟,2020,(4):30-34.
[4]袁妙彧,楊佳婧.社區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整合模式探索——基于11家養老機構資料的質性分析[J].人口與社會,2020,36(1):92-103. DOI:10.14132/j.2095-7963.2020.01.009.
[5]郝子健,金星彤.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養老設施的建設現狀與優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20,(5):171-17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