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娟
摘要: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發展布局已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的重要課題。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對消費信貸產品研發和管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從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現狀入手,重點闡述了提升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發展的關鍵能力,力求提升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管理水平,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商業銀行;消費信貸;信用卡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也迅速發展,但是面對汽車市場的不景氣、P2P平臺暴雷風險向銀行轉移、同業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也需深入分析消費信貸業務的內涵及其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在發展中另辟蹊徑,才能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一、消費信貸的定義
消費信貸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向消費者提供的小額度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活動。狹義的消費信貸是指以消費為目的的信用貸款,信貸期限在1至12個月,金額一般在20萬以下,通常不包括住房和汽車等消費貸款,專指日常消費如日耗品、衣服、房租、電子產品等小額信貸。廣義上的消費信貸還包括住房和汽車等消費貸款、消費租賃。從消費信貸申請途徑看主要為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開展的消費信貸業務已經涵蓋廣義的消費信貸,具體產品有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等。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借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申請、審核、放款及還款全流程的消費金融業務,狹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指互聯網公司創辦的消費金融平臺,如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
二、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目前,商業銀行消費信貸實現的最主要形式是信用卡及信用卡平臺上衍生出的相關業務。近十年來,信用卡從稀有產品到大眾都熟悉的產品,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用卡在小小實體卡的背后是一項最有前途的零售業務—消費信貸。
1.商業銀行消費信貸處于的發展階段
信用卡的本質是消費信貸,卡片、分期等是消費信貸的載體與形式的體現,消費信貸正處于產品的快速生長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信息,201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比上年增長6%,較2010年翻一番多,社會消費能力快速增長。同時我國居民消費杠桿率提升空間巨大,目前我國的杠桿率約為35%,與發達國家70%的杠桿率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從消費者角度,在消費信貸的支持下,消費者實現對個人收入的跨期配置,特別是對于處于青壯年時期、未來收入水平具有顯著增長預期的消費者而言,消費信貸能夠有效熨平收入水平與消費能力之間的時間缺口。因此,對于消費信貸來說仍處于成長期,進而可以看到信用卡業務的第二曲線發展在于挖掘其消費金融的本質。
2.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的內涵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注重產品的宣傳、消費生態圈的建設、互聯網消費場景搭建。但消費信貸的內涵不僅限于產品與獲客,而更具有無形資產的價值。由消費信貸衍生出的行為評分,將逐漸成為客戶身份、客群劃分的重要標準之一,會成為客戶的無形資產。比如說,現在已經應用于信用卡客戶準入的信用評分指標,行為評分的高低會對客戶的準入有很大的影響。在未來的業務中,還會影響首付比例、定價、還款方式等各項服務,更甚而會對個人出境、子女升學都會產生影響。信用的價值將會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這也是消費信貸的更深一層的內涵,而只有抓住了這一內涵才能更有效的實現獲客和發展。
3.商業銀行消費信貸形式的演變
無論是信用卡還是分期業務,僅是消費信貸的某種體現形式,是消費信貸的實現載體。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豐富,在未來消費信貸將成為基于數據而形成的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式的個人綜合授信,實現消費金融的形式、場景將愈加多元化。消費信貸將逐步向行業垂直化和用戶層級垂直化演變,授信將以賬戶形式與支付賬戶捆綁,借助移動支付滿足客戶消費前、后的金融需要。而這種演變就需要商業銀行一定要打破傳統產品的概念,以客戶為主體,以支付為渠道,以產品組合為服務選項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才能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搶占先機。
三、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發展的關鍵能力
近兩年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快速增長,同比增長率為9%、6%,基于消費的消費信貸業務前景廣闊。除了傳統商業銀行對此領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用以發展外,以京東、螞蟻為代表的電商系企業加入給市場帶來了更有力的競爭對手,消費企業也正在快步進入市場。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如何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的必修課題。發展消費信貸的關鍵能力有三方面,即獲客能力、用戶體驗、風控能力。
1.提升獲客能力
互聯網新金融的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提升獲客能力是商業銀行發展消費信貸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從商業銀行的獲客渠道來看,獲客主要分為存量客戶獲得和外部新客戶拓展。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存量客戶的經營是其獲客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因社會責任參與的政府的社保、公積金、ETC等項目較多,因此,保有大量的客戶,而這部分存量客戶的消費信貸業務拓展一定要基于已有客戶的消費行為、財力能力等大數據分析,這樣才能實現存量客戶的精準營銷。另外一方面就是外部客戶的獲取。在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網點對客戶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在這種形式下基于消費的場景獲客將成為業務發展的突破點。
2.優化用戶體驗
基于信息網絡的透明化,商業銀行新產品的領先優勢現在一般不超過半年,各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產品在本質上趨同。因此,同質化產品之間的競爭中用戶體驗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產品功能體驗,雖然都是消費信貸產品,但是在獲得資格、發放形式、還款方式、計息體現上仍有差別,因此,最貼近用戶的產品功能體驗是用戶體驗的首要關注點。第二是流程體現,在快速消費時代,消費信貸業務辦理流程的效率是競爭的重要方面,簡潔、快速的流程體驗將是獲客的利器。第三是服務體驗,在消費信貸產品的營銷前、辦理中、使用后的全流程服務中,客戶體驗是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尤其是貸后服務,數據顯示,消費信貸的平均周期一般在12個月以內,因此,消費信貸客戶的復借率高,服務體驗是決定復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3.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基于數據而形成的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式是消費信貸業務的核心發展方向,數據+模型是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控制的核心工具。截止2019年2季度,我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金額已達800億元,是2010年的10倍多,從信用卡業務可以看出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在快速攀升。因此,消費信貸發展過程中必須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包括業務辦理前的客群準入及篩選、辦理過程中的征信與審批、辦理后的資金流向管控及貸后跟蹤。風控能力對收入規模、成本產生影響,因此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將是消費信貸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條件。
消費信貸業務現在已成為商業銀行零售條線的戰略業務,而要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做到基于對用戶的認知和場景的滲透,創造出更多的交易機會,向精細化經營邁進。汽車場景、醫療場景、教育場景、房地產場景等生態場景鏈需要進一步深挖,要將垂直領域再細分,實現個性化的消費金融場景建設,從而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8)》.中國人民銀行
[2]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探析[J]. 王彥超,方佳敏.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19(06)
[3]商業銀行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現狀、問題及發展建議[J]. 劉云燕. ?西南金融.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