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摔跤是一項十分耗費體能的運動,并且近幾年來,國際摔跤賽事的規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所以需要摔跤訓練中對體能訓練方式進行重新調整。在本文中,主要針對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途徑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出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摔跤體能訓練方式,以促使摔跤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途徑
摔跤是一種兩人直接進行接觸,采用抓握、摟抱等方式將對方摔倒的運動,具有顯著的對抗性特點,在進行摔跤運動的過程中,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升以及發揮均需要良好的體能作為重要基礎,所以對于摔跤運動員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法開展訓練工作,以能夠有效促使摔跤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得到提升,由此可見,十分有必要針對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途徑開展研究工作。同時,摔跤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能夠對其人體核心部位的穩定性起到保障作用,同時能夠對重心進行控制,并對力量進行傳遞,所以在開展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對其核心力量進行訓練十分重要。并且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內容應該能夠與專項運動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以促使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得以提升。
一、體能測試方法
(一)CMJ垂直縱跳測試
通過應用爆發力測試儀,針對摔跤運動員開展CMJ垂直縱跳能力測試工作,引導運動員采用雙腳與肩同寬的模式進行站立,同時將雙手置于自身腰部位置,并于運動員的腰部對測試儀進行固定,提示音響起,運動員即應快速進行下蹲并立即全力向上進行跳躍,之后雙腳同時落地,再進行雙腿微屈緩沖。每位運動員每輪應連續進行三次測試,之后取其中最大值。
(二)一步上步垂直縱跳測試
同樣使用爆發力測試儀開展測試工作,將測試儀于運動員的腰部位置進行有效固定,引導運動員正常站立,同時雙手自然下垂,提示音響起,運動員即應快速向前移動一步,之后采用屈膝向上的模式進行縱跳,之后雙腳同時落地,再進行雙腿微屈緩沖,每名運動員每輪應連續進行三次測試,之后取其中最大值。
(三)連續5次縱跳測試
同樣使用爆發力測試儀開展測試工作,將測試儀于運動員的腰部位置進行有效固定,引導運動員正常站立,同時將雙手置于自身腰部位置,并于運動員的腰部對測試儀進行固定,提示音響起,運動員即應快速使用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發力,進行下蹲并立即全力向上進行跳躍,連續進行5次,之后雙腳同時落地。在開展測試工作的過程中,要求運動員不可出現屈髖動作,且每一次跳躍之間的間隔應盡可能縮短。每名運動員每輪應連續進行兩次測試,之后取其中最佳結果。
(四)站姿前擲羽毛球測試
首先對“標準線進行準備”,進行測試時,要求運動員站在標志線之前,用力揮臂將羽毛球向前方進行投擲,在羽毛球落地之后,對其落地點與標準線之間的直線距離進行測量。每名運動員連續進行3次投擲,取最好一次成績并保留小數點后2位。
(五)六邊形跳
進行六邊形跳測試工作所應用的儀器即為正六邊形,每邊長度為60cm,兩邊之間夾角為120°。運動員的測試起點為六邊形的中心,在教練發出開始口令之后,運動員應首先向邊線方向進行跳躍,之后再由邊線方向跳躍回六邊形的中心,并且在進行跳躍的過程中進行有規律的旋轉: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連續跳過每一條邊,連續3次之后回到正六邊形的中心處。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測試的整個過程中,運動員應該始終保持身體向前的狀態,一旦出現轉頭等情況,測試則應重新開始。連續進行3次測試,取成績最好的一次,保留小數點后2位。
二、摔跤項目體能訓練理念的轉變
當前摔跤項目之中所具有的特點和規律,對于摔跤運動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且根據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諸多摔跤隊伍已經為運動員配備了專業的體能教練,并積極開展相應的體能訓練培訓工作,可見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對于體能訓練均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由此,針對摔跤項目的體能訓練理念,各方面工作人員均具有相應的轉變:(1)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過程更加重視對于神經肌肉的協調性進行強化;(2)訓練動作的規范性不斷提升,且訓練手段越來越豐富,有利于推動運動員力量的增長;(3)在當代體能理念的基礎上,對平衡能力訓練和不穩定能力訓練進行進一步強化,有利于促使專項力量得到轉化,也能夠實現運動員傷病的有效恢復;(4)在開展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的柔韌能力以及協調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也就有利于運動員技術動作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5)在開展訓練的前后對牽拉練習進行應用,能夠有效避免運動員受到損傷,同時能夠強化訓練之后運動員肌肉的恢復,使訓練效果更加顯著[1]。
三、摔跤項目體能訓練的實踐
(一)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進行訓練
對于摔跤運動員來說,其身體中最具有發力作用的肌肉即為其自身的主軀干,也就是腹部、腰部以及背部的肌肉力量。在摔跤運動員開展對抗時,均需要采用軀干力量對自身的重心進行有效平衡和控制,以保障肢體之間能夠進行協調發力,進而可以有效對對手進行控制和制服。由此,在開展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的過程中,有必要積極強化運動員的軀干核心力量。相關研究顯示,當前對摔跤運動員核心力量進行訓練的重要性,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具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并已經積極落實于實際訓練當中,但相應的訓練內容及方法仍然需要得到進一步改善,相應動作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同樣需要得到進一步發展。所以,在對核心力量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注重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落實:(1)強化對于深層小肌肉群的訓練力度,訓練過程中主要采用緩慢且幅度較小的訓練動作;(2)注重對兩端實施固定的靜力性收縮,并遵循“從易到難”的強度發展順序;(3)進一步強化多維運動方向,使多肌肉和多關節均能夠參與到訓練當中;(4)在通常情況下,核心穩定力量的負重相對較輕,諸多訓練均需運動員徒手對自身重量進行克服;(5)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核心力量的訓練進行重視,還需積極提升運動員的平衡能力以及穩定性,以保障其能夠在不完全穩定的界面之中,持續提升對自身神經肌肉的有效控制能力;(6)可以采用簡單易行的器械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進行訓練,例如繩索、平衡盤以及瑞士球等,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均能夠起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并有利于促使摔跤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能夠得到不斷提升[2]。
(二)注重與運動專項進行結合
當前在開展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與專項特點進行有機結合,所以訓練過程中,需要對訓練項目及其內容的專門性進行強化。因為訓練專門性的幅度不斷提升,專項訓練在整體訓練過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來越大,從而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對訓練手段進行明確的分類,并保障專門性的訓練工作能夠得到高度集中。以此為基礎,根據專項化訓練內容以及運動員自身肌肉功能所具有的特點,有必要盡快將訓練內容與訓練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以保障訓練過程中所應用的手段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在通常情況下,摔跤項目之中更加注重對專項力量的訓練,專項力量的強弱則能夠通過對抗進行充分的顯示,也就是說,為了促使運動員的專項力量得到提升,有必要對其基本力量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并以此為基礎促使實戰訓練中的對抗力度進一步增強,同時提高相應的訓練難度和訓練強度,且需要與運動員的動作發力方向和動作完成路線進行緊密結合,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對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工作進行有效強化。同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進行不斷改善,以保障訓練過程所應用的各項措施能夠與運動員自身的個性和特點更加契合,從而有利于將運動員的力量及專項進行有機結合,并逐漸實現運動員專項力量水平的提升和競技能力的不斷發展[3]。
(三)對體能訓練后的恢復情況進行重視
在當代,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過程中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即為越來越重視運動員訓練后的恢復再生訓練,并且已經將恢復再生訓練納入到體能訓練規劃之中,同時積極采取多方面手段促使運動員機體能夠得到更加快速、有效的恢復。根據當代訓練理論,恢復是運動員開展訓練工作的重要基礎,若未得到良好的恢復,則難以開展有效的訓練,與此同時,良好的恢復屬于訓練的延續,若不具有良好的恢復,運動員的運動水平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相關研究顯示,當前相關工作人員對于運動員恢復工作的重視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教練員是否能夠根據運動員實際承受的負荷以及負荷后的恢復規律對訓練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并保障計劃中具有完善的恢復措施和時間安排;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教練員是否對多樣化的恢復手段進行設置[4]。
從教練員的角度來看,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計劃之中均包含以訓練負荷為基礎所設置的恢復措施,可見教練員已經能夠意識到,恢復措施對于運動員開展訓練的重要性,其有利于保障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連貫性和整體性,也就能夠促使體能訓練過程更加科學;從運動員的角度來看,當前在訓練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恢復手段,包括有氧運動、拉伸練習、理療、沐浴、按摩、營養、合理睡眠、心理調節以及中醫中藥等,但是在對部分恢復手段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受到條件限制,僅能夠對部分運動員進行應用,并且不同運動員之間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所以整體恢復效果仍然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5]。
四、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了解到,體能可以對摔跤運動員的整體狀態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為了促使摔跤運動員自身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即需要開展積極有效的體能訓練工作,并在訓練過程中對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應用,以促使其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各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實現其摔跤競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碩.探究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對女子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影響[J].拳擊與格斗,2020(8):82.
[2]王元,蘇青青,馬福海,等.中國部分久居高原的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現狀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4):361–365.
[3]康士華,劉碩.身體功能訓練在青少年摔跤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中的應用[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3):126–128.
[4]楊艷麗.我國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分析[J].運動,2019(6):22–23.
[5]王嬌,劉碩,王贏.功能性力量訓練對女子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1):126–128.
作者簡介:周義昌(1981—),男,甘肅人,大學本科,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