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摘要:在農村土地糾紛中,由于土地屬于集體所有,也由于政府的原因,許多農村土地沒有確權,即使確權,土地證書不太規范,土地界限不清,導致誰占有,誰有土地的使用權的情形時有發生,由于土地資源稀缺,土地對農村百姓的重要性,爭奪土地的糾紛的情況不斷出現。在社區不能調解處理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向政府申請確權,當事人對政府的確權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不申請復議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對政府確權裁定書進行撤銷,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行政糾紛;當事人的權利保護;法律規定
案情介紹:何某在1980年第一輪土地承包,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中承包了土地,政府并頒發了某縣土地承包情況登記表,第二輪的土地承包標明了四至界限,上抵王某責任田、下抵戈莊、左抵河溝、右抵胡某的責任田。后來由于洪水沖垮了河堤,河沙、細石覆蓋了責任田,劉某無力耕種。1996年,李某找劉某商量,請求劉某把該塊田給李某耕種幾年,并由李某把覆蓋該田的細石、細砂清理,改成良田,劉某同意把該田給李某耕種。2000年開始修建公路,征用該塊田,政府把青苗補償款10元給付給李某。對此補償款,劉某全然不知,2003年,劉某在該塊田上建房,雙方引發爭議,李某認為劉某侵權,劉某認為自己在自己的責任田上蓋房,并不侵犯李某的權益。為此,雙方發生爭議,李某向政府申請確權,李某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05年,政府對爭議土地作出(2005)2號土地糾紛處理意見,該土地糾紛處理意見是根據證人證言以及補償款撥付給何某認定該塊土地使用權屬于何某。2006年,劉某不服政府作出土地糾紛處理意見,向某縣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處理意見,但很遺憾的是某縣人民法院仍然未嚴格審查何某該田之前的土地使用權屬,維持了某鎮人民政府的處理意見。2006年,劉某不服某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6)某行初字第06號行政判決書,向中院提起上訴,該院草率作出維持某縣人民法院的判決。
首先,該案是一個土地侵權糾紛,也是一個典型的錯案,何某并無土地權屬的相關證據證實該爭議土地使用權屬何某所有。由于政府偏袒何某,僅憑何某提交的土地青苗補償款以及錯誤的證人證言就把該土地確權給何某,政府未依法調查土地的真實情況,就把爭議的土地確權給何某,何某獲得不義之財,而劉某持有土地登記表政府并不采信。另外,也由于證人在本案中所作的為證,導致該案是一個錯案。由于近年來農村土地增值,村民爭奪土地糾紛案子在農村很常見,也導致很多冤假錯案在農村發生,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影響社會和諧。
其次,基層法院未依法公正司法,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法院本應對政府的錯誤裁定進行糾正,但法院由于失職瀆職不正確履行職責,憑表面證據就輕易認定李某的證據,進而維持政府的土地確權裁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條之規定,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第十三條之規定,依法登記的土地使用和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但直到現在何某仍未變更土地登記手續,因此,法院其實是亂作為。
再次,某中院也是亂作為,未嚴格把好最好一道關卡,維持一審法院的判決。中院維持的緣由就是青苗補償款支付給李某,也有證人證言給予證實,根本未依法審查在土地承包時,該土地由何某承包的事實,盡管何某提交土地登記表證實自己是爭議土地的合法承包人,該爭議土地使用權屬于自己所有。另外,中院在采納證據的效力時存在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之規定,證據包括(一)當事人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試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原告何某提交證據是書面證據,其法律效力優于第三人李某提交的口頭證據。二審法院未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審查證據原告與第三人李某提交證據的效力。其判決結果顯然是違法、錯誤的。
再次,對于二審終審錯誤判決,何某如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7條之規定,當事人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雙方當事人都是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第一,可以向上級法院申請再審,但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即領取終審判決后6個月內,否則法院不予受理。第二,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7條之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民事訴訟法》179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對于抗訴,沒有時間限制,因此,從劉某領取判決時間來看,顯然是過了自己向法院申請再審的期限,但現在劉某只能提請檢察院抗訴。第三,當事人應當聘請律師參與訴訟,因律師在證據規則、組織證據,適用證據方面的能力優于當事人,且土地糾紛案件是復雜的案件,當事人一般在適用法律方面存在困難,專業律師處理的效果定會比當事人處理好。
綜上所述,當土地糾紛發生后,當事人應積極收集證據,并注重證據的法律效力,根據法律效力的大小優先使用證據,同時聘請律師參與訴訟。否則即使持有有力的證據也并不能勝訴,因自己組織證據、運用證據的能力不強而導致敗訴。同時注重訴訟時效,以免訴訟時效過后失去救濟途徑。
參考文獻:
[1]魏鳳秀 農民土地權益保護探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10.03.
[2]王月春?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 法治與社會 2008.
[3]廖淑華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07.
[4]王利明 物權法論? ?法律出版社 2003.
[5]王衛國? 《中國土地權利指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6]猛勤國,《物權二元結構》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