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成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共同財產范圍變化的趨勢,分析了該趨勢出現的原因,提出了筆者的法律研究結果,望能引起同仁關注,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
關鍵詞:婚姻法;共同財產;法律效力
引言:
無論何種制度的社會,都需要對其成員進行相應安置,也就是對社會財富、榮譽以及各類責任進行確認、配置,從而讓人們各得其所,實現社會的正常運轉。《婚姻法》中財產制度細化就是對婚姻財產的一種分配制度,此制度的建立與傳統文化契合,與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會期望,使得婚姻財產分配有著可延續性和可操作性。
一、現行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廢止了1950年5月1日頒行的《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修改婚姻法的決定。2001、2004、2011年相繼三次出臺婚姻法司法解釋。
現行《婚姻法》分為6章,包括總則、結婚、家庭關系、離婚、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附則,共51條。
二、共同財產范圍變化趨勢
建國后,《婚姻法》進行了多次立法和修改,關于共同財產范圍的相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1950年頒布的《婚姻法》,對共同財產的規定比較籠統,僅表明夫妻雙方對家庭財產享有平等的所有權與處理權。1980年頒布的《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對共同所有的財產具有平等的處理權。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則以列舉的方式明確了夫妻雙方在婚姻續存期間獲得的幾類屬于共同財產以及不屬于共同財產的財產類型。2011年出臺的婚姻法司法解釋,其中關于共同財產的規定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其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明文規定,如: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所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等不屬于雙方的共同財產,屬于婚前所屬方所有;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且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不動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婚后由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買但登記于一方子女名下的不動產,可以認定為夫妻雙方按份共有;一方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不動產首付款,登記于首付方名下,并且婚后用雙方共同財產還貸,該不動產歸登記方。通過上述列舉對共同財產分割進行說明,進一步解釋了關于父母贈與、婚前個人財產增值以及共同按揭等問題。
總體來說,婚姻立法對共同財產規定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50年的《婚姻法》,該法將夫妻財產簡單規定為家庭財產,同時規定了夫妻雙方平等的處理權,沒有區分婚前、婚后財產,沒有體現《婚姻法》應有的夫妻雙方共同協商、平等處理等原則。
第二階段則是1980年的《婚姻法》,對夫妻雙方共有財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拋棄了家庭財產的概念,將共同財產局限于婚姻存續期內,有了一定的進步。
第三階段則是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進一步闡釋了1980年《婚姻法》,延續了其關于共同財產的相關概念,并對夫妻共同財產和一方財產進行雙向列舉,還明確和細化了有關婚內按揭以及財產增值等情況帶來的財產分割問題,使得法條更加具體。
《婚姻法》共同財產范圍,從家庭財產轉變為夫妻財產細化為個人財產,也從不注重區分婚前婚后財產轉變為細化婚前婚后財產,總體體現了個人財產范圍逐步擴大、共同財產范圍逐步縮小的變化趨勢。
三、共同財產變化的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價值觀念不斷轉變,《婚姻法》普遍存在條文制訂模糊、條例實施難度大等問題,便不斷暴露出來。因此共同財產范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的發展,家庭模式和家庭財產結構的變化。
在1950年,受計劃經濟影響,人民沒有過多私人財產,存在共同財產的爭議較少,且社會觀念以集體為主,強調家庭,忽略個人價值,因此當時的《婚姻法》沒有區分個人財產。到了1980年,我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此次立法強調了個體權利,同時提出了婚姻契約和協議等理念,開啟了夫妻財產分別所有的時代。在2001年,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情況和人民生活水平又有了新的變化,個人財富不斷積累,價值理念轉變,加上受西方思想沖擊,因此《婚姻法》進一步細化了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為司法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引,特別是人們關注的不動產問題,也成為了《婚姻法》修改的重點。
四、共同財產構建的建議
眾所周知,婚姻法作用得當,那么將在人類婚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夫妻提供行為準則,還能穩定夫妻關系,發揮法的指引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糾紛,促進社會發展。中國夫妻財產制度的構建不僅僅需要進一步思考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司法操作性,還需要考慮與傳統文化保持同步,基礎的財產制度要建立在傳統的文化之上,要注重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倫常,重視人的社會性,當然也不能忽視人的自然性。法律要以人的自然性為基礎,這也是人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西方的婚姻財產制度便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人類的這一屬性,因此所受的爭議較少。因此,筆者認為夫妻共同財產制度應當從自然性、社會性角度進行立法,從而實現家庭的美滿,以及社會的總體和諧。
五、結論
此文從《婚姻法》發展的三個階段分析了夫妻共同財產范圍的變化,同時解釋了《婚姻法》關于共同財產范圍發生變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構建的建議。然而,由于筆者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文中部分結論有待商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也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同仁的關注,進一步研究《婚姻法》共同財產范圍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楊大文.略論婚姻財產關系法律調整的價值取向——由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引起的社會反響談起[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06).
[2]陸靜.新中國夫妻財產制立法的檢視與思考[J].學術交流.2019(12).
[3]秦燕,李亞娟.20世紀80年代的婚姻法律與婚姻家庭變遷[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