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吉 楊曉倩
摘要:在一帶一路、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多重國家戰略聚焦下,武漢每天都翻天覆地的發生變化。城市形象與發展越來越國際化,對地域文化保留傳承逐漸減少,具有武漢特色的歷史老街區逐漸消失,使城市識別度不斷降低。本文以武漢一元路老街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老街區多元文化的共生,完善街區基礎功能打造特色街區,帶動衰敗老街區的經濟復蘇,實現街區復興,使老街區成為城市活力的源泉,重塑武漢城市形象特色、提高城市競爭力。
關鍵詞:歷史街區;一元路;城市特色
一.多元共生的歷史老街區
(一)歷史老街區再生與城市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越來越富強,高鐵與各地軌道交通發展建設不斷加快進程,便利的交通使人與人,城與城區域化逐步拉近。隨著各區域內人口流動的增強、城市新興功能也在不斷開發與入駐,原有城市用地緊張,新區開發與城市歷史街區再開發建設變成發展的必然。
保持文化多樣性是城市建設基礎,單個歷史建筑所蘊含的歷史信息有限,更多的歷史文化信息會融于建筑周邊的環境,逐漸形成特色歷史老街區,它們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是現代城市特色的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在城市的發展中,他們所處地帶逐漸中心化,不斷面臨城市形象整頓,時代新興功能需求開發。在不斷改造過程中過多關注的是物質環境建設,并未注重中國傳統文化與地域本土文化的保留傳承,城市街區文化特色正在逐步流失。千城一面成為現代社會普遍現象。“和 實 生 物,同 則 不 繼。” 對城市老街區特色的保留與推廣至關重要。
(二)構建街區多元共生
共生原指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共棲共存,運用于街區改造,則是將街區各種多元元素協調有序、統一兼容,達到和諧共存。從共生思想出發,以街區歷史建筑與新建筑共生,街道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共生,歷史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共生方面,通過對各種多元共生的解讀,將歷史老街區各種多元元素進行保留,提高街區整體文化氣質并駐入時代新興功能。與外來文化實現一種互補凸顯城市地域特色,并提高居民居住舒適度。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與城市特色的和諧共生文化,把城市老街區改造成為一個具有地域性特色新的富有活力的街區。
二.一元路街區現狀調研
(一)一元路街區居民調研
經過長時間對街區流動人群與本地居民問卷調查,針對老街區功能提升、特色保留,大多數居民認同改造。
(二)一元路片區歷史資源與價值
一元路街區位于武漢江岸區中山大道與勝利街兩主干道之間,總長200米。周圍分散眾多支干道,道路交通便利。曾是英、法、德、俄、美、五國租界集中地段,同時也是武漢市商貿文脈、居住文脈等歷史文化發展演變的重要代表地段,飽含武漢地方特色的優秀里分同興里、咸安坊、坤厚里等坐落其間。街區包含優秀歷史建筑、眾多網紅小吃店,并靠近學校,毗鄰黎黃陂路、吉慶街、江漢路步行街、武漢科技新館、漢口江灘等,大武漢的壯麗歷史與時代發展的蓬勃朝氣在這里交匯。街區人流量高,整體地勢較為平坦 無大陡坡、樓層高度統一、形象美觀,為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一元路街區更新設計策略
街區歷百年風雨洗滌年久失修,蘊藏著許多問題,如建筑外立墻老化、人行橫道地面鋪裝部分損壞、電線桿不規則樹立阻擾人流、電路設施隨意裸露于外立墻,街區網紅小吃店徽州湯包、邱記鍋盔、一元路怪味燒餅等吸引巨大的人流,也對道路交通帶來擁堵,不僅影響街區形象還具有一定安全隱患。針對街區現狀問題,將改造分為兩大部分,街道整體形象的改造、街道基礎設施的改造。改造將堅持開發、修復、保護3個原則,整合現有的街區資源,對文化價值高的進行保護與修復,并對文化與環境資源二次開發,實現街區特色保留。
(一)街道形象完善
街道整體形象涉及 人行橫道鋪裝、電線桿、裸露電路、店鋪門面、街道景觀小品等元素,在整體環境的改造中將街道歷史建筑與中國傳統中式建筑元素相融合,打造以新中式為主中西合璧的街道主題。融入現代感保留濃厚的地域特色,將老漢口的繁榮再現。街道外立墻的改造對內部結構不做太大改動,只將老化嚴重的進行鏟除,替換為清水磚。并將街道人行橫道找平重新鋪裝,同時裸露的電路與電箱包裹,電線桿實施電路地下化。街道雜物進行清理,對具有特點的節點保留改造為街道景觀小品,在外立墻結合現代綠化設計理念做垂直綠化,從地面到陽臺、窗臺、屋脊打造綠化景觀,與之形成三維立體景觀。建筑與街道環境的融合 綠色的墻壁使人有種處于森林的感覺。多層次空間綠化即提高了街區綠地率,改善了街區的生態環境,又完善了街區整體形象。
(二)時代功能的更替
對于街道基礎設施不光要符合城市發展也要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在改造中首先駐入時代功能。從改善街區物質環境,完善水電暖氣設施開始,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適度。在街道公共空間,加入現代明清家具樣式的文化創意休息亭廊與座椅,滿足居民乘涼娛樂同時增強街區個性。夜晚一元路周邊亮化工程完善,但一元路路燈略顯昏暗,對街道亮化工程,在街道建筑構造結構加入LED燈帶,店鋪屋檐懸掛仿古燈籠,并對景觀小品打造點光源,既提高街區氛圍,又起到了照明的作用。對街區娛樂,將現代時尚與一元路地方結合,安裝互動裝置、投屏、3D影像、文化小游戲等,增強街道與人之間的互動趣味性與靈活性,讓居民感受濃郁的文化生活氣息,又有公園的熱鬧之感,使街區成為居民日常休閑娛樂場所。將時代功能駐入個性以創意融入街道,達到歷史與未來,文化與功能的共生。實現對街區整體形象的重塑。
(三)文化與經濟共生
利用一元路區位優勢,打造特色街道形象,并在一元路街角建立連續性景觀,吸引過路的人流。并對于街區文化元素進行提取與進一步創作,利用文化價值轉換為經濟效益。一建立文化體驗店,將武漢街區優秀建筑形象,網紅小吃形象,街道風俗文化元素提取制作為文創用品與城市禮品。如書簽、明信片、筆記本、雕塑、手提袋、壁掛等對外出售;二將街道沿街店面櫥窗開發,作為街道文化主題展示,使街道游客與居民在游覽時感受街區文化并提高街區入店率;三將街道遺留的歷史構造物提取修復作為展示物,并根據街道整體形象打造街頭博物館,作為街道地標性建筑物;四與武漢市其他老街區辦事處合作對武漢街區街區所承載的風俗文化、優秀歷史文化進行提煉改編為舞臺劇,在中國傳統節日與地域文化特色活動時面向大眾,提高街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讓武漢大眾深一步理解武漢地域文化。達到文化與經濟的共生,提高街區經濟效益。
四.一元路街區發展方向
一元路街區改造主要涉及街區建筑立面改造、基礎功能提升、景觀改造、管線入地、個性化提升各方面。將多元元素整合,以街區各店鋪為點,連續性景觀為線,文化為基礎,個性特色為主題,以點到線不斷提高街區整體特色促進街區內部活力。將一元路老舊的街區轉型成為一個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化商業街區,街區致力于打造一步一景,以地域性文化為本兼容并蓄在有限的用地創造多元層次的空間,居民享受著現代便利生活,也欣賞著武漢城市的魅力,實現街區即公園的設計理念。并將一元路老街區作為武漢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與一元路附近的文化服務場所、歐式建筑、步行街融合為一體并輻射周圍,形成武漢多元文化的風情街區。以特色街區促進城市內部活力提高武漢城市形象特色。
基金項目:
本文系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武漢老街區現代商業空間設計中歷史文化保留與更新,項目編號:S20191323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