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寧
摘要:本篇論文通過時代、美學思想、造物方式來了解更多的造物法則與工業設計美的思考。孔子懂很多技能,但都不精湛,孔子說我寧愿選擇“御”,這里的“御”代表綜合能力,反映到設計行為上正是“綜合考量”,設計師思考整體的信息,去判斷如何平衡多方面的因素才是正解。工業設計立足于經濟與商業是優點也是缺點,立足經濟國家富起來了,但消耗了更多的資源并且忽略了很多使用因素。發展是分階段的,在社會發展的下一階段,應該將過去常見的設計問題統一解決、更新標準、重新考量各要素所占的比例,而這些工作需要強有力的政府才可以集中力量解決生活中的設計痛點,優化設計標準,解決生活問題,向理想中的社會更進一步。
現代工業產品與手工藝品的本質都是人造物,區別在于手工藝品是人類使用狹義上的工具制作而成的,而現代工業產品則是采用機器和流水線來生產,是生產效率、成本、標準、質量的進階,除此之外還有標準化和商品化的進階。那么在美學思想上呢?工業生產無法拒絕商品化,“有計劃廢止制度”在國家發展經濟、促進資金流通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在節約有限資源,綠色可持續設計理念來看,這個制度就是反人類的。因此設計的思考應該容納更多的因素,才能得到適合這個時代的設計方案與結論。
一、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與工具的概念
(一)墨子認為的美——“巧”
春秋時期我國有禮、節用、自然無為的美學思想,反映在造物法則上則有等級、功能至上、自然適應的法則。裝飾、功能、成本三者相互促進并相互制約,墨子立足于生活實踐提出減少無謂的裝飾,是在群眾的角度判斷?!笆潮爻o枺缓笄竺溃卤爻E?,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后文。”[1]判斷了所處時代的人類生存環境,墨子的理性與平民生活的立足點促使他遵循功能至上與節用的造物法則。我們確立自己的美學思想時需要考慮更加深層的因素,不可以僅局限在設計界常規方面,除了成本、定價、人機、造型、結構、顏色和材料外,還需要考慮到政治、人文、社會環境、生態環境、時間和安全等因素。
墨子的思想與現代極簡主義風格有相似之處,從空間的表達形式上來說,極簡主義呈現給我們的是二維的,極簡主義善于運用數學作為創作根基,排除了一切華麗的、繁雜的要素,注重簡單明了的內在表現形式。極簡主義的作品都是經過極度簡化處理后的,它帶給觀眾的都是最簡單、干凈的視覺感受。[2]兩者之間時代不同,卻都有被影響的受眾,這就證明設計不僅是外觀造型,而是深入更多層次最理想的思考,規劃最“巧”的人造物。
(二)孔子認為的美——“穩”
在資源整體呈現匱乏的情況下,君享有更多的資源,臣子區別與平民,落后于君。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為了維持穩定,孔子的美學思想,反應在造物方面也就產生了階級性,為君主生產的產品必須符合君主的身份,在最基本的功能上要裝飾國家的威嚴;為平民生產的產品則樸實無華,經濟耐用。大眾所熟知的工業設計與生產都屬于現代方式的造物,設計階段考慮好產品的定位極其重要,從來沒有萬能的物品,因此適應自然法則就要為產品尋求定位,孔子的階級性造物法則也可以解釋為產品定位,也就是產品最原本的問題——它為什么而存在。只有為產品做思考才能避免不倫不類,設計生產出更加功能明確的產品。
(三)唐朝之美——繁華之美
唐代工藝裝飾的發達,其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經濟上的,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生活方式上的變化,在美學趣味上也受到影響,唐代裝飾中的富貴氣與此有關,但唐代文化儒、道、禪融合其思想成分復雜,它們又必然會影響到生活日用,尤其裝飾上來[2]。唐代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允許造物時的富美裝飾,正達到了墨子期望的可以“文”的階段,物的富美裝飾又通過貿易影響了整個世界,最后再反饋給繪制華麗裝飾的工匠,形成了一個影響循環,因此在當時的整體環境下,站在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唐代的產品風格與生產屬于合理的造物觀念。但在生活與可持續設計和節省有生勞動力方面,則有一定的限制。
(四)工具的進階
工具最明顯的進階是在效率上,手工藝品是人類使用刀、錘或火制作的,它們分別提供削切、打擊或加熱的功能。人使用這些功能改變原材料的狀態,使其成為被賦予價值的人造物。而工業產品是這一概念的現代化和效率化的進階,在工業生產流程中,圖紙是具象化的造物目標,精密機器行使塑造的功能,工廠工人進行零件裝配其實在行使裝配的功能,人造物的概念在流水線上逐漸完成。在現代工業產品生產中,狹義工具的概念更少使用,而是較多使用杭間在《中國工藝美學史》中提到的工具的廣義概念“將工具廣義為技術、技藝,因為從本質上講他們是一體的。”
工業大批量生產是現代普遍使用的造物方式,可以理解為廣義上的工具。它沒有更加具體的物體形態的概念,技藝和技術中人是主體,那么人本身也可以行使工具的角色,如果把“人想要創造物”這一想法作為起點,“物”作為目標,那么人為了完成目標利用的任何條件都屬于創造工具或使用工具的廣義概念。而狹義的工具在效率上、標準化、精度、成本壓縮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如福特汽車創造使用的流水線,同時現代學科之間專業劃分更加細致,分工更加明確,因此在工業生產流程規劃時得到優化。工具的進階優化了成本與需求,如小米、華為、等國內品牌手機壓低了整個智能手機的定價讓它真正可以被廣大消費人群所接受,現代工業正在越來越理性的同時越來越多樣化,在批量生產和私人定制之間尋找到了新的平衡點。
二、工業與信息時代下的工業設計
設計立足于經濟發展,遺留的問題逐漸顯現,其中之一是汽車回收。事實上,報廢汽車回收率低在全國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據了解,目前國內報廢汽車回收率僅有40%左右,除了上海由于牌照拍賣的原因基本上能達到百分之百回收外,在其他省市,大部分報廢汽車都沒有按國家規定交到正規的汽車拆解廠,而是通過各種方式流向其他渠道。[3]固定的汽車結構,復雜的材料類型,在回收時也會面臨巨大的困難,榫卯連接的明式家具采用固定方可拆卸,不用一釘一卯即可不動如山,那么汽車部件連接之間也可采用類似精巧結構去解決難以拆卸分離回收的問題。汽車回收時內飾與底盤之間的連接采用螺絲緊固,不同材料之間采用膠水粘合,座椅部分采用尼龍線縫制,當十年后汽車報廢,難以拆卸。這就阻礙了物的回歸,它失去了使用價值卻又無法回收成為最本源的狀態。汽車的定位包含著成本、定價、消費人群、壽命、回收、文化、性價比等方面的內容,各廠商之間也在不斷的尋找最佳的搭配,眾多因素影響下,拋棄了壽命就影響了回收,拋棄了性價比就影響了消費人群,這就是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三、人、物、環境和諧下的工業設計
現代工業設計,己經減少了裝飾,社會生活節奏的快速緊張所造成的人們求單純、安定的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因素,使工業設計就更加傾向于“返樸歸真”,表現出對象本身的本色美了,本世紀以來設計界對于“肌理美”的重視就證明了這點。[4]工業設計“立足于經濟與商業”是優點也是缺點,立足經濟國家富起來了,但消耗了更多的資源并且忽略了很多因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發展是分階段的,在社會發展的下一階段,應該將過去常見的設計問題統一解決、更新標準、重新考量各要素所占的比例,而這些工作需要強有力的政府才可以集中力量解決設計中的許多問題,優化設計標準解決生活問題,向理想中的社會更進一步。例如,插座的設計依然被很多人詬病,國家可以聯合廠家更新官方指導的插座規格,解決已發現的存在多年的問題,如果因循守舊為了方便辦事、節省資金而繼續采用幾十年前的標準,那么不利于生活的問題始終存在。
此外,可持續設計也是工業設計理想美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第四季度的塑料制品銷售量5855.5萬噸,與1999年同季度的塑料制品銷售量887.4萬噸相比,塑料制品二十年時間里就增加了近6.6倍。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科技的發展帶動的國家近些年來的生產力成就,另一方面還反應了制造業正面臨著新的問題——材料濫用。先“量”而后“質”,是我們的追求,從生活水平來看我國已經完成了“量”的任務接下來是實現“質”的轉變,也就是向美而生改善我們的生活。
例如,因為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群與其他地區相對隔絕,那里的地塊大多是寒冷潮濕,日照不均,森林覆蓋率較大,常年的冰雪覆蓋,使得自然條件較為艱苦,這給人們帶來很多居住上的困擾。[5]北歐人在地大物博的位置,審視了自己與自然的關系,打獵與小范圍的耕種混合經濟模式,使北歐人民單純依靠自然資源就可以達到自給自足,因此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因此北歐的極簡主義設計將綠色設計做了部分突出。
四、總結
工業設計的理想美不是設計師們的一廂情愿,而是對社會綜合處理能力的要求。生產標準與設計標準的更新,需要國家來綜合考量信息并且每隔一個發展階段就要進行一次,而產品種類則要開放給市場,讓市場來豐富。例如,孔子懂很多技能,但都不精湛,孔子說我寧愿選擇“御”,這里的“御”代表綜合能力,反映到設計行為上正是“綜合考量”,思考整體的信息,去判斷如何平衡多方面的因素才是正解。隨著環境不斷污染,資源不斷消耗,人們的審美會逐漸向可持續設計得理念靠攏。但所需的時間會跟人們普遍認知的危機感有關,人們越能體會到環境帶來的惡果,越能促進可持續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清]畢沅.墨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6.
[2]謝云峰,劉蘇,黃奕佳.從深澤直人設計探討極簡主義的本質.[J].藝術百家,2009(7):61-63.
[3]杭間.中國工藝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5
[4]中國金融網.報廢汽車處理未雨綢繆.[EB/OL].http://www.zgjinrong.cn,2017-06.
[5]張伯良.論工業設計美的特性.[D].無錫:無錫輕工業學院,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