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君
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的國產原創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等基礎上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前幾年,在《宮》《步步驚心》等熱門IP改編劇播出之后,我國電視劇就出現了穿越劇霸屏的現象,且這些熱播劇都屬于女頻改編劇。導演為了迎合觀眾,取得較好的收視率,致使這些電視劇劇情都是如出一轍,甚至大量劇情存在不符合事實,不尊重歷史的問題。
改編自貓膩的同名網絡小說《慶余年》突顯出了“大男主”這一鮮明特色,作為一部男頻改編劇,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部穿越劇,但是不再模仿之前主人公穿越回古代的老套劇情,而是重新建構了一個全新的未來世界——慶國,這個世界最然保留著封建制度,但是卻是從中國文明的“母體”中演化而來的 。該劇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范閑在未來時空經過家庭、親情、友情的考驗,勵志將現代文明帶入未來世界的故事。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原著的劇情,但同時加入了新的角色和場景,經過影視化的處理,使得該劇增添了幾分幽默與風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辦法塑造出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誕生于虛幻和現實之間,并且時時刻刻都在向觀眾傳達著社會的正能量。
在整部劇中,所有角色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這一點打破了傳統電視劇中人物形象黑白分明的特點,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形勢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散發出不同的人性魅力。比如表面看似冷淡,無欲無求,但是始終在暗地里默默保護范閑安全的五竹叔;為人固執,一臉正氣,卻能豁出自己性命也要護范閑周全的滕梓荊;從小撫養范閑長大,看似嚴肅冷漠,卻時時關心范閑、愛護范閑的范老夫人......這些人物都生動而又形象,并且在傳遞著社會正能量,滲透著當代所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不懼權勢與地位的范閑,他忠于皇上,愛慶國的子民,但是也忠于自己的內心,在人心叵測的官場生活當中,不畏強權,拒絕拉幫結派,無論是面對太子的威逼利誘,亦或者是面對二皇子的好言相勸,范閑都無動于衷,只忠于自己的原則,有屬于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的力量為慶國出力,為百姓造福。盡管在后面他無意中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并非范府的公子,而是當今皇上的親生兒子,他也沒有任何思想上的變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在范閑身上,真正體現出的是我們當今社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這是對一種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劇中文靜善良、追求自由的林婉兒。她雖然自幼體弱多病,被別人視為私生女,但是無論是對待拋棄自己的母親,默默關心自己的父親,還是對自己疼愛有加的哥哥,一見鐘情的范閑,她都是真心的愛他們每一個人,真心的對待他們每一個人。在林婉兒的身上,真正體現出了和諧、誠信與友善;為了慶國而喪失雙腿,一生都在為慶國奮斗的陳萍萍,地位位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處心積慮,每天都在謀劃,但是不得不說,他所有的動機都是為了慶國可以繁榮,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其所捍衛的是這世間的公平與正義,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正是愛國與敬業。
另外,除了主要人物所體現出的正能量之外,劇中其他的小角色也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向觀眾傳達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愛財如命的王啟年,一個愛拍馬屁,膽小怕事的人物形象,但是卻深愛著自己的老婆和女兒,其體現著人性最真實的弱點,但正是因為如此,王啟年在后面的變化,在是非對錯面前所做出的犧牲,以及對正義的堅守才顯得更有意義。再比如,劇中對范閑一家人物形象的塑造,驕縱無禮且又貪財的范思哲,囂張跋扈的二娘,二人起初雖然都在處處為難著范閑,但是逐漸被范閑的大度和真誠所打動,一家人的相處模式也就變得越來越溫情。其人物塑造體現出對民眾的人物關懷,并對普通觀眾產生感召,在某種程度上啟迪我們對人性情感進行反思。[2]
導演在對網絡小說進行改編的基礎上,除了直觀的通過人物造型的塑造來彰顯當代的文化觀念之外,并且通過視覺影像的表達,將人物之間微妙的感情串聯起來,巧妙地向觀眾傳達了符合現階段人們生活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感情線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針對個人層面的問題,電視劇對愛情、友情以及親情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和描寫。講述了范閑和他心目中的“雞腿姑娘”林婉兒之間的感情線,兩人從相知相熟再到相伴,都通過細膩的刻畫為觀眾展現了人性中最柔和的一面,;其次是在集體層面上來說,《慶余年》著重描寫了范閑和朋友之間的感情,雖是富家子弟的范閑,但是卻以赤誠之心和王啟年、滕梓荊等人打交道,真正的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兄弟,自己的朋友,從而彰顯了當代社會下,我們為人處世的正確之道;最后則上升到了國家的層面,范閑、五竹、陳萍萍等人一心為國,讓天下穩定而又統一,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平等的權利是他們的共同理想,因此范閑在五竹、陳萍萍的幫助下,一路披荊斬棘,為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奮斗,而范閑為此所做出的努力,所付出的堅信則很好的呈現了該劇所要傳達給廣大受眾的正能量,一種指引全民努力奮斗,從而開創美好幸福生活的審美訴求和文化價值。
《慶余年》正是通過對劇中人物的細膩刻畫與人物之間感情線的詳細描寫,立足于向觀眾傳播社會真善美的訴求之上,幽默中又不乏溫情,使得觀眾在歡聲笑語中弘揚正能量,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總而言之,《慶余年》作為一部IP男頻改編電視劇,無疑是成功的,其不僅豐富了我國電視劇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大女主穿越”模式,為IP改編電視劇未來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同時在迎合觀眾,滿足市場要求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幽默且不媚俗,通俗且不粗俗,通過人物形象設置向廣大受眾傳遞了以人為主的現代觀,傳遞了社會正能量,有利于推進我國的文化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IP劇[DB/OL]. 360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IP%E5%89%A7/18875575?ivk_sa=1022817p,2013-12-18.
[2]殷貝.慶余年何以成為年終爆款.http://m.sohu.com/a/361286789_141588,2019-12-18.
[3]從易.慶余年以小見大,小人物體現大情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488910498307404&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2019-12-10.
[4]陸揚,王毅.文化研究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01-01.
[5]易存國.影視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07.
[6]仲呈祥,陳友軍.中國電視劇歷史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