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紅杰
摘要:近些年來,在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語言服務的巨大作用進一步得以體現。專利語言服務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展現出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這在包括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語言服務市場發展態勢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關鍵詞:專利;語言服務;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03-0022-03
自1995年起生效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準,正式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WTO體制[1]。海外專利布局成為衡量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國家之間為爭奪海外專利布局優勢競爭激烈[2]。為了最大化地保護自身的利益,降低各種侵權風險,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幾乎已經成為所有跨國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之前需要首先進行的戰略布局。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保護水平已經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的知識產權大國,并逐步向著知識產權強國邁進。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度我國申請人遞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蟬聯2017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也已日益成為美、歐、日、韓等國/地區的專利輸出大國。
在這種背景下,伴隨著國際專利交流而來的專利語言服務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專利語言服務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1 專利語言服務的需求場合
狹義的專利語言服務可以理解為專利人工翻譯或機器翻譯服務,廣義的專利語言服務則可能還包括所有跨語言專利檢索、專利分析服務等,本文探討的對象主要是廣義的專利語言服務。專利語言服務緣何而起?專利語言服務發生的場合有哪些?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
1.1 對專利語言服務的需求貫穿于本國專利申請的全流程之中
在常規的本國專利申請流程中,從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到專利申請受理后的審查再到專利最終授權或駁回,其中所涉及的角色——從專利申請人、專利代理師再到專利局審查員——無一不與專利語言轉換工作關系密切。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①。由此可見,現有技術的范圍不僅包括國內技術,同時還包括國外技術。因而,在申請文件的撰寫階段,就要求申請人或代理師不僅要能夠查閱參考國內文獻,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語言功底,以能夠進行專利語言轉換,從而達到認真理解國外現有技術的水平。同樣,在審查階段,也只有具備專利語言轉換能力的專利審查員,才能進行跨語言文獻檢索,全面地檢索和理解國內外對比文件,進而才能發表準確具體、經得起推敲的審查意見[3]。與此同時,申請人或代理師也必須能夠讀懂審查員所提及的對比文件,這樣才能答復好審查意見通知書。
1.2 對專利語言服務的需求存在于國際專利申請的各個場合之中
專利權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謂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授予和保護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或地區的范圍內有效,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其專利權是不被確認與保護的。因此,如果專利權人希望在其他國家享有專利權,就必須依照其他國家的法律另行提出專利申請。除非加入國際條約及雙邊協定另有規定之外,任何國家都不承認其他國家或者國際性知識產權機構所授予的專利權。
由此可見,專利權的地域性必然催生了專利國際申請的需求,而在專利國際申請中,專利語言轉換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以向中國提出專利申請為例,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三條的規定:依照專利法和本細則規定提交的各種文件應當使用中文②。因此,外國專利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文件自然也需要使用中文,那么,申請前進行英譯漢方向的專利語言轉換就是專利代理師所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了。向其他國家和地區遞交專利申請也是一樣,無論是PCT途徑、巴黎公約途徑,還是EPC途徑,最終專利申請在進入到特定的國家或地區階段之后,大多數還是需要按照本國家或地區的要求將專利申請文件全部或部分翻譯轉換成本國的語言。
1.3 某些情形下,專利語言服務是國際局(WIPO)或各國家局需要開展的一項工作
例如,在《專利合作條約實施細則》中列有以下相關規定③:
第36.1條對國際檢索單位的最低要求中規定:“(iii)該局或者該組織必須擁有一批工作人員,能夠對所要求的技術領域進行檢索,并且具有至少能夠理解用來撰寫或者翻譯本細則34所述最低限度文獻的語言的語言能力。”
第48.3條對公布語言的規定:“(c)如果國際申請是用英文以外的一種語言公布的,根據本細則48.2(a)(v)的規定公布的國際檢索報告或者條約第17條(2)(a)所述的宣布,發明的名稱、摘要以及摘要附圖所附的文字都應使用這種語言和英文公布。如果申請人沒有提交根據本細則12.3(為國際檢索目的的譯文)的譯文,譯文應由國際局負責準備。”
第72.1條對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和國際檢索單位書面意見的譯文規定:“①任何選定國均可要求將使用該國國家局的官方語言或者官方語言之一以外的任何一種語言制定的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譯成英文。②任何此類要求均應通知國際局,國際局應迅速在公報中予以公布。”
1.4 專利語言服務是各類專利權主體進行自身知識產權管理的必做功課
為了幫助知識產權主體提升知識產權綜合管理能力,防范知識產權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我國陸續發布并實施了GB/T29490-201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33250-2016《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33251-2016《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
對于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而言,專利語言轉換亦是其中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一環,下面以企業為例,試論專利語言轉換工作在企業的銷售環節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GB/T29490-201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第7.4.3條規定了涉外貿易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工作④,前兩款的內容如下:
①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調查目的地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及其執行情況,了解行業相關訴訟,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
②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適時在目的地進行知識產權申請、注冊和登記。
以專利為例,第二款規定的境外專利申請自不待言,是必須事先進行專利語言轉換才能實現的。而第一款所調查、了解境外的知識產權法律、行業訴訟,并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勢必要求要對國外的專利文獻、專利法律、專利訴訟文書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專利語言轉換也是必然要進行的一項工作。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企業的涉外貿易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專利語言轉換工作的質量將直接關乎涉外貿易是否成功,如果做得不夠好,一旦構成境外侵權,后果可能會十分嚴重。以向美國銷售產品為例,眾所周知,美國對于進入本國的侵權產品,具有非常嚴厲的一系列措施,337調查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項。在337調查機制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可裁定實施的救濟措施主要包括排除令、臨時排除令、禁止令和罰金,一旦企業產品受到排除令制裁,將導致徹底地喪失美國市場[4]。
此外,在各類專利權主體處理專利侵權糾紛、專利無效以及進行海外專利布局等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環節中,專利語言轉換工作同樣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不再一一展開論述。
1.5 專利語言服務是獲取全球前沿科技情報信息的重要途徑
專利信息中蘊含著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對于專利信息的有效開發利用,能夠幫助使用者在戰略管理、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上占據先機[5]。國外專利文獻往往代表著國外的前沿先進技術,在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中,跨語言查閱并參考國外專利文獻是必然要開展的一項工作,可以拓寬研究者的國際化視野,并將科研項目的高度推向全球的層次。
在此背景下,各類市場主體對于自身所關注的全球專利信息進行語言轉換、打破語言壁壘便是掌握并進一步運用好全球專利信息的重要前提和必經之路。全球專利文獻作為論文等科研成果的引用文獻中的重要一種,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專利引證(patent citation)是指專利與科學文獻、專利與專利之間相互引用的關系。專利引證有兩個方向:引用(citing)和被引(cited),國外常常直接稱后引(backword citation)和前引(forward citation),專利引證指標有兩個基本的數量指標:引文數量(number of backward citations/ number of citation made)和被引次數(number of forward citations/ number of citations received)[6]。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介紹,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引證參閱專利文獻可以縮短60%的研究時間,節省40%的研究費用。
隨著國際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專利語言服務在全球范圍內的專利科研工作中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專利語言服務需求主要存在于本國專利申請、國際專利申請、國際局與各國專利局、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五種場合當中。隨著知識產權事務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專利語言服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專利數據作為各國科技信息的重要載體,在全球科技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已經愈加重要,可以預見,隨著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專利語言服務的市場需求必將不斷擴大,并為科技信息“引進來”和“走出去”起到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第22條。
②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正)第3條。
③引自《專利合作條約實施細則》(2017)第36.1、48.3以及72.1條。
④引自《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第7.4.3條。
參考文獻:
[1]何賽強.TRIPS-遞增協定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8(02):21-23.
[2]陳會英,高曉航,周衍平.我國海外專利布局網絡演化特征——基于社會網絡分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9(06):23-26.
[3]石超,周澎.WIPO專利翻譯工具及中國推廣問題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02):69-73.
[4]王璐寧.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應對美國337調查的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02):70-71.
[5]李姍姍.企業專利信息利用工作研究[J].河南科技,2019(02):18-22.
[6]萬小麗.專利質量指標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