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靜華
摘要:二十一世紀新型人才應當是既擁有熟練地技能同時又具有不斷追求最佳,具有工匠精神的綜合人才。因此,從事中等職業教學的語文教師也應意識到中等職校的學生僅文化課與專業技能是不夠的,還應注意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注入工匠精神。本文將立足于當下中等職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從多個維度分析如何為學生培養工匠精神。
關鍵詞:工匠精神;鍛煉;語文
引言
工匠精神即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不斷完善,直至達成極致的精神。它的目標是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內能夠做出其他同行業的從業者無法做出的高品質作品。中等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定位既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掌握某種技能,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勞動人才。學習好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時語文又包含了許多優秀的精神文化。因此,通過語文教學是培養我國現代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絕佳手段。
一、職業學校學生的語文教學現況
就當下的情況來看,中等職業學校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基礎知識較為欠缺,在學習上主動性不足。其次是做事情缺少認真的態度,總期望可以走捷徑,對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的事情興趣不高。最后就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對生活缺少長期的計劃,碰到挫折易放棄努力[1]。教師在教授語文時大多采取舊式的以教師為主角,學生只能嚴格的跟隨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缺乏活力,效率低下。
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我們國家的發展已取得了十分大的進步。站在新時代的潮頭,為了我們國家能夠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國家急需一批出色的技能型人才。職業學校是培養著以人才的重要陣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已逐漸被更多的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所注意。
鍛煉學生工匠精神主要可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學校時期,第二步是社會時期。社會時期的鍛煉是依靠工作單位進行的,而學校時期的培養則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語文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在于相比于其他課程,它與個人修養聯系的更為緊密。然而情況不樂觀的是,當下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上與理想還有較大差距。
二、通過何種方式培養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
(一)立足于課本鍛煉學生的工匠精神
我們的國家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浮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中職學校的語文教科書都是經過許許多多的專家篩選過的,里面囊括了很多文化價值十分高的課文。中等職校的教師完全可以從這些精心篩選的素材入手,在講課過程中緊貼工匠精神,發掘課文里所包含的文化,在一節又一節的課文講解中鍛煉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為中職學校的學生講解課文《庖丁解牛》時就可以先著重講解庖丁分割牛時的精妙絕技,在引起學生對這種極為精妙的技藝驚嘆時可以逐步帶領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庖丁的這種技藝是如何鍛煉成的[2]。如此一來,學生就會發現,庖丁的這種技藝并非是依靠個人天賦,而是依靠不斷地錘煉才修煉而成的。在庖丁學習分割牛的過程里,從最開始的每個月換一次刀到后來的的每個月換一把刀直至后來將一把刀用了十九個春秋。中職學校的學生有了這樣的思考后自然就能明白,庖丁這種精妙的記憶是在漫長的歲月里依靠個人不斷的積累最終錘煉而成的。
(二)通過大量閱讀課本以外的書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語文教學的舞臺并不是只能局限于書本上的,想反的,語文教學的舞臺是十分廣闊的,閱讀許許多多優秀的課外書籍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路徑。閱讀這些優秀的書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還能在閱讀中讓學生系收到書本里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這一點,在中等職校的教育中更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等職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為欠缺,閱歷也不夠豐富,僅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實現通過閱讀來吸取有益的文化精神的,這就需要依靠教師引導。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給班級建立一個QQ群,然后將一些經過篩選的書籍傳送到班級的群里供學生閱讀,在選定書籍時,教師應注意選定的書籍應包含工匠精神,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和學年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的定制。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自覺性還不夠強,教師還可以定期的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并要求學生閱讀完成后寫上一份讀后感上傳到群里供教師批改和其他學生分享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必能在一頁有一頁的閱讀里領會到工匠精神的重要,同時也為中職學生拓寬了眼界,積累下不少的文化知識。
(三)在課堂之外鍛煉工匠精神
與高中學生不同的是中等職校里有著十分多樣的業余生活,然而中等職校的學生因為文化基礎的欠缺和年齡上的限制,由中等職校學生自己開展的活動往往只是重娛樂而輕文化。因此從事中等職校教育的語文老師就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學生開展一些文化豐富的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辦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講座,講述我們國家歷史上優秀的工匠事跡,以此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追求。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可以用齊白石是如何學習篆刻來鼓勵學生追求工匠精神,學生了解到齊白石從最開始的零基礎依靠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將一塊石頭又一塊石頭磨成泥水最終練成雕刻大師必然會受到感染,從而在心底里萌生出工匠的品質。
在學校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前去社會中進行一定的實踐鍛煉,這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大有裨益的。中等職校的教師可以利用時間較長的假期聯系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工廠,企業,帶領學生前去參觀,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工作的過程。學習工人不畏辛勞,努力工作的精神。參觀完成后,教師還應給學生布置以參觀項目為主題的調查報告。學生寫完后教師應對每篇報告進行評價,以此鼓勵學生。
三、結束語
結合上文所述,中等職校的語文教師不應只拘泥于課堂與課本,要積極的拓展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經常帶領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用更為多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鍛煉學生不怕辛苦,堅持努力的品質,進而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1]麥芳. 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途徑探討[J].人文之友,2018, 007(007):248.
[2]潘俐玲. 中職語文教學中工匠精神滲透的路徑初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18, 000(0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