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位剛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理念開始逐步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側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數學作為高中教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對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開拓有著關鍵作用。因此,高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鼓勵學生養成質疑精神,樹立創新意識;擺正教學和學習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注意階段性總結舊學新知,利用習題幫助學生找到突破點。下面本文將結合自己的幾點發現,講述如何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并激發數學學習興趣,來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培養學生質疑精神,樹立創新意識
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前,應首先教會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帶著質疑的眼光看待問題。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開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更需要學生具有質疑精神,不盲目跟從答案,敢于創新,敢于提出自己內心的疑問與不同,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并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而這個過程的成功實施,是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的。
例如,在學習“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將學生均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共同討論相關習題。可根據線面平行的判斷原理,即“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該與此平面平行”,以及面面平行的判斷原理,即“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則這兩個平面平行。”并結合這兩種性質證明相關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指引學生學會利用現實中的實例,例如墻角原理和其他觸手可及的事物等,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知識和問題。總之,教師應向學生強調這些題目萬變不離其宗,鼓勵學生跳出標準答案的固定思維,學會提出多樣化的解答方式。從而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同時鍛煉了他們對于數學理論知識的運用及掌握。在提高學生解題效率的同時,使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同步發展。
二、理清教學與學習關系,化被動為主動
高中教學與初中教學的不同點之一是前者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意識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面前理清教學與學習的關系,強調數學的學習需要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理解。要求學生在教師講授同類型題目后,學會觸類旁通,主動思考相關問題,從而幫助創新思維的形成。同時,教師應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轉化傳統教學模式,以合適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化被動為主動。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方程”中,學生應該在教師講課之前主動總結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和一般式的表達式,以及對于直線相交、重合的判斷定理和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等知識。同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積極使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和教具等進行教學。在講課之前準備精美的課件或者微視頻,生動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識。在學習課堂知識之前,學會提前預習,這對于他們熟悉本章節類型習題的解題思想有很大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化設備,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個主動梳理過程中,教師可提前發布預習任務,指引學生以考點為導向抓住關鍵性問題,不斷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總結舊學新知,利用習題找突破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難發現試卷的題目類型大都相似,這就說明關鍵掌握每種類型例題的解題原理和思路。學生會在同一種類型中遇到許多不同難度的問題,這就需要他們學會階段性總結聯系舊學新知,養成收集記錄例題、錯題的習慣。培養他們從已學習題中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同種類型習題的總結與回顧,是高中數學學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其他科目,并且對于提升學生總結能力有著很大幫助。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在看見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時難以理解,不知所措。但其實原理總結下來就一條:“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這條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推導誘導公式,掌握正余弦函數和正切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就能對照圖像能夠講出定義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對稱軸、對稱中心和奇偶性等性質。同時,總結本章節例題類型,思考其中的規律,抓住其中的考點和解題時的著手點,這些都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本章節內容。同樣的方式適用于各個章節的學習中,由此可見利用習題找突破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多么關鍵。
數學作為高中教學階段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加大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視力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學生培養質疑精神;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階段性總結聯系舊學新知,在典型習題中實現自我的突破與進步。同時,教師也要積極促進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巧妙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對于知識的運用和對理論的掌握,從而達到全身心健康發展。